谋求新突破!2025年,上海临港新片区要实现这些目标

到2025年,不仅要基本建成新兴金融中心,还要在集成电路、科技创新和人才等领域实现新突破。

在临港新片区三周年加快发展新兴金融推进大会上,《临港新片区加快发展新兴金融业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下称《行动方案》)正式发布,8个专项行动共计50条具体措施支持新片区发展科技金融、金融科技、金融支持贸易新业态、航运金融、跨境金融、离岸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等。

同期,临港新片区还发布了三本行动方案白皮书,分别介绍了新片区在集成电路、科技创新和人才三个领域2022年到2025年的行动方案和发展目标。根据白皮书,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要突破1000亿元,装备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取得突破;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累计达到10家以上;新增16万套住房,实施各类购租房补贴。

谋划更多金融创新业务

据悉,《行动方案》提出“双区协同与错位发展有机结合、金融服务与产业发展双向赋能、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互相促进”三个基本原则,并明确了“1+4”的发展目标体系。

其中,“1”是到2025年,基本建成以智慧金融、开放融合、协同善治为特色的新兴金融中心。

“4”是新兴金融生态体系基本成熟,各类金融企业数量实现翻番,全球金融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加强;全国领先的金融科技中心基本建成,培育3家至5家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龙头企业和一批细分领域单项冠军;金融改革开放试点取得重大进展,构建与国际高标准对接的金融服务体系,科技金融、跨境金融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金融产业贡献更加突出,传统金融与新兴金融业态融合发展、齐头并进,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25%。

为实现上述目标,《行动方案》提出了8个专项行动共计50条具体措施。

例如,临港新片区将完善多元化的机构体系,包括集聚和培育资产管理机构、提升专业机构配套服务能级、促进资产管理机构合规经营等,也鼓励创新资产管理产品和服务。

记者了解到,临港新片区将吸引和集聚一批海内外顶级资管机构和各类持牌金融机构专业子公司,力争到2025年吸引培育100家优质资管机构。

“固收业务是公司现阶段的规模担当,产品线布局齐全,已经覆盖货币基金、中短债、固收+、利率债基等。”财通资管董事长马晓立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财通资管的创新业务涵盖量化及多资产投资、FOF投资、创新投资、资产证券化等多个模块。同时,在公募REITs、养老FOF等领域也在积极布局,尤其是养老FOF,将是未来重点布局的领域。”

30亿资金支持人才发展

“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将新增各类住房约1200万平方米、约16万套;建成交付中小幼学校23所,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不少于3家,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在南汇新城镇实现机构养老服务向常住人口全面覆盖;商业设施总量达到约100万平方米;主城区中运量公交实现全覆盖。”这是《临港新片区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加速人才集聚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的目标。

“方案明确了人才发展方向和目标,同时通过一系列相关配套资源和政策的导入,明确了人才高地建设的主要路径。”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根据方案,将构建形成“一极一带”人才发展空间布局,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氢能、绿色再制造等前沿重点产业,大规模引育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尤其是,将创设临港新片区人才企业年金,建立人才发展专项支持资金,投入不少于30亿元,加大对人才引进、培养、安居等的支持力度。

在姚凯看来,30亿元的人才发展资金是基础,要充分发挥资金带动作用,还需要在资金基础之上科学化、系统化和精细化布局相关政策措施,充分释放资金和政策效能。“虽然资金比较有限,但有利于通过政策引导,吸引人力资源服务业企业和民间资金进入,通过广泛调动企业、高校、市场、中介机构等各方面力量共同打造高品质人才生态环境,通过建立有力的人才治理体系真正把临港建设成近悦远来的人才高地。”

“通过‘一极一带’产才发展布局,通过人才集聚和产业集聚协同融合赋能前沿重点产业。推出开放有力的引才政策为抓手集聚人才,实施优秀高校毕业生揽储行动为人才蓄水池不断注入青年活力,通过实施职工技能登高计划进一步深化产学研融合,以产业人才集聚支撑产业集聚和发展。”姚凯进一步表示,“30亿元资金,体现了临港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人才高地的决心魄力,通过优质公共服务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切实解决人才安居落地的实际需求。”

“临港要造成为体现人民城市建设理念的城市样板间、全球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地,还需要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功能,在人才双循环中积极主动发挥门户和节点作用,面向全球积极布局国际引才渠道,积极搭建海外引才载体,打造高品质人才生态。”姚凯强调,同时应依托上海在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发展中的龙头作用,探索与长三角区域城市主动对接,畅通人才区域间自由流动通道,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发挥临港作用。

龙头项目牵引创新发展

对标美国硅谷、中国台湾新竹、韩国京畿道,临港新片区要打造“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的桥头堡、世界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的承载地”。

根据《临港新片区加速壮大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到2025年,芯片设计重点产品进入国内顶尖水平,芯片制造工艺进入国际前列;形成5家国内外领先的芯片制造企业、5家年收入超过20亿元的设备材料企业、10家以上独角兽企业、10家以上上市企业。

同时,力争到2025年,将“东方芯港”建设成为汇集制造、装备材料、封装测试、芯片设计各板块的集成电路综合性产业创新基地,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高地。

记者了解到,集成电路是上海重点发展的先导产业,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四分之一 ,2021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2500亿元,增幅为20%。同时,集成电路也是临港新片区承载国家战略重点布局的前沿产业、临港目前投资规模最大的产业,与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一起构成了新片区的四大核心产业。

目前,新片区已集聚了积塔、新昇、中微、格科、闻泰、中芯东方、韦尔、江波龙、寒武纪等集成电路产业的各类行业龙头或重点企业,覆盖芯片设计、制造、材料、装备、封测等各个领域,初步构建了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体系。而在“东方芯港”,目前已落地企业和项目160余家,总投资累计超过2000亿元。

前沿产业发展离不开创新资源集聚。根据《临港新片区加快创新资源集聚、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行动方案(2022-2025)》,到2025年,临港将引进建设8家以上对标国际一流的高水平实验室,支持不少于100家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新增认定不少于10家临港新片区创新联合体、不少于300家“专精特新”企业、不少于5家具备成熟孵化和加速经验的服务机构,至少与30所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更加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

记者了解到,临港新片区即将推出的“滴水湖AI创新港”,不仅是企业科研办公的载体,还将成为市民体验人工智能的空间,能提供海量AI应用场景,发掘更多需求,引导企业“揭榜”,有针对性地科研创新。

为更好地赋能园区产业创新和产业发展,上海临港公告称,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对全资子公司临港投资增资约35.74亿元。增资完成后,临港投资的注册资本增至57.15亿元,临港投资仍为公司全资子公司。

“35.74亿元投资增强了临港产业投资引领实力,为经济产业升级发展和科创要素加速集聚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姚凯说。

记者 潘洁

编辑 潘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