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贺兰县:集体经济促增收 西红柿映红好日子

 【编者按】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联星村立足自身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种植结构,坚持“一村一品”、“党支部+农户”发展模式,开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行动,通过党建引领、产业支撑、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使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断扩收,逐步实现了群众增收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融合,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子。


初秋时节,走进贺兰县金贵镇联星村设施农业园区,成熟的西红柿宛如一个个火红的小灯笼缀满枝头,热闹地迎来了“丰收季”。棚内,游客们正穿行其间挑选、采摘西红柿,忙得不亦乐乎。

游客 马陶:“我是通过朋友圈看到然后就过来采摘的,想带着宝宝来体验一下童年的乐趣。他们这挺干净的,环境也挺好,价格也不贵。”

联星村设施农业园区共种植七彩番茄、粉贝贝、草莓番茄等7类品种,不仅品质优良、皮薄肉厚、水分充足,且富含糖、有机碱、维生素C等多种元素,深受消费者喜爱。金贵镇联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维云告诉我们:“今年种植西红柿共1140平方米,长势颇好,预计西红柿每亩地能够产出2万斤,黄金宝产量也可达2万5千斤。”

看着长势破喜、也不愁卖的西红柿与黄金宝,联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维云便打开了话匣子,回忆起当初发展特色种植产业的点点滴滴,坦言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金贵镇联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维云:“在金贵镇党委和镇政府大力支持之下,争取到了银川市委组织部壮大村集体经济100万元资金项目。当时栽种的时候确实困难重重,尤其是伏天天气炎热,但我们还是把棚建成,把东西栽上。”

“家门口干活真好,既可以照顾家人,还能每天挣到一百多块钱。”正忙着分拣的工人高兴地说。以前村民们要想有收入只能靠外出打工。而如今,联星村设施农业园区的日常管理维护与规模化的西红柿订单种植,让联星村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同时,更能深度参与西红柿的种植、管护、采收工作,成为了乡村振兴路上的生动图景。

村民 姬添琴:“之前种过西红柿,比较有经验。工作挺好的,基本上一天下来能有130 元,一个月收入下来4000块钱左右。”

村子富不富,关键要看支部;村子强不强,关键要看“领头羊”。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是打造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如今,联星村全面开展差异化种植,丰富种植品类,与牡丹花乡园区形成互补互促,吸引游客观光消费,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比去年翻一倍,超过50万元。而关于联星村的未来,马维云也早有规划与打算。

金贵镇联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维云:“接下来打算把采摘园补充完善,采摘园东边还有42亩田,计划打造暖棚,能够越冬,想尝试种一些经果林,还有葡萄、草莓、冬枣这类的水果采摘品种再完善一下。后期还打算在建一个分拣中心和冷链,利用联星村闲置劳动力和周边移民村的移民,我们做一个引导,把他们教会之后,把采摘园交给他们去打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