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宜兴“千里马”(15)|徐静:25年的专注,让她成长为电缆行业领军人物

一根看似普通的电缆线背后,隐藏着多少技术与创新?从事电线电缆产品研发25年的远东电缆产业首席技术官——徐静,匠心逐梦,德技并修,积极投身国家电力建设。她的坚持和努力,不仅助力“远东”成为行业的引领者,也为推动绿色、环保、高效的智能电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追求理想,从教师变为全国技术能手

1997年,怀揣科研梦想的徐静毅然辞去物理教师的工作,来到江南小城宜兴,成了远东电缆厂的一名员工。这一决定,改变了她的人生。

进入企业,光有物理、数学理论知识还远远不够。徐静开足内心马达,拼命的吸收一切电缆专业知识及工艺实践技能。从老师变成学生的徐静,并没有因为有落差而懈怠。白天,除了完成基本工作外,一有机会,她就会钻进车间和实验室,研究线缆工艺,开展试验验证。本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她积极向同事请教,勤于动手,努力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晚上,她参加线缆专业知识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凭借这股韧劲,徐静取得了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工程硕士学位。十年磨一剑,2006年,依靠扎实的基本功和对电缆独特的研究,徐静在全国首届线缆职业技能大赛中斩获第一名,同时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成功的甜头带给徐静的是坚持不懈的恒心、永不言败的信心、服务企业报效社会的决心。

2008年的一场大雪给电网带来致命的打击,多根架空输电线路断线、多个铁塔倒塌,如何提高导线的强度,构建坚强的智能电网是国家电网提出的新要求。徐静所在的远东电缆主动联合中国电科院、全球互联网研究院开展高强架空导线的技术研究。多少个日日夜夜,徐静穿梭于实验室、车间,每天不停的研究配方、跟踪调试工艺、试验分析。3个月后,她在行业内率先成功研发出高强度高导电铝合金导线,并实现示范应用,得到国家电网专家高度认可,该项技术被国网列入重点推广应用目录,就这一类产品,每年国内外应用近8万吨,年收益达16亿元。徐静带领的团队,研发亮点频发,“2012年,自主研发的国内第一根碳纤维复合导线成功挂网运行,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3年自主开发的特高压扩径导线成功应用于国内第一条特高压工程—兰州-官亭750kV特高压输变电工程;2018年,独家设计、研发、生产的世界最长特殊10千伏高压悬垂电缆,在北京最高地标建筑‘中国尊’大厦成功吊装……”,谈到研发的成果,徐静如数家珍,流露出自豪的微笑,“我们团队先后研发了智能电网特高压线路用各类新型节能导线、高安全新型无机绝缘防火电缆、海上大功率风电用高压耐扭电缆、大功率液冷充电桩电缆、超高层建筑用吊装电缆等新产品、新技术176项,其中79项达到国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可实现新品年销售超30亿元。”

与人才为伍,多渠道增强团队研发实力

徐静深知,一家企业,无论是技术,还是商业模式的实现,最根本的都是需要人去做。无论何时,人才都是企业的一切。她发挥“传帮带”作用,成立“徐静工作室”,给一千多名学员提供电线电缆专业技能培训,为国家线缆行业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在宜兴人才落户政策的前提下,远东电缆还推出自己的优秀员工股权激励,优惠贷款等政策。在技术人才的赋能方面,徐静也感受到了企业对人才的重视,“‘远东’有一套完善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对新技术开发、成果产出、成果推广应用都设置了相应的奖励,这大大提高技术人才的积极性,激发创造力。”徐静欣慰地说。

通过“找聘”海外精英,“远东”成功吸引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行业高层次人才。通过采用远东大学特色的培育方式,“远东”构建了电缆行业实力最强的创新团队,现有从事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研发的人员360人。其中博士9人,硕士研究生236人,本科110人,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省333人才5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6人、高级工程师57人,工程师以上人员占比超过69%。公司的技术创新研究院先后接收了17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博士(后)研究人员来中心工作,进行课题研究和合作开发。

“‘远东’”成立了国内最早的企业技术研究院,在这个团队,每一位研发人员都敢拼敢钻。”说到公司里这些优秀的同事们,徐静毫不掩饰内心的自豪,“‘远东’与智能研究院、中国电科院、上海电缆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聚焦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团队每年可研发出30余项新产品,研发的产品中至少10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及以上。”看着公司的飞速发展,徐静的内心满是喜悦,她早已把宜兴和“远东”当成了自己最为留念的家,作为教师出身的她,把为公司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当成了自己职责和使命。

秉持工匠精神,带领团队参与多项国家重点项目

徐静讲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她努力为中国经济的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做着积极贡献。鸟巢、中国尊、冰丝带、港珠澳大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国家电网特高压工程、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工程中,都凝聚着徐静及其团队的心血。说起研发团队参加过的重大项目,徐静心潮澎湃,其中让她印象颇为深刻的要数三峡工程之后中国水电的新“国家名片”——白鹤滩水电站项目。“白鹤滩水电站单机容量达100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一。我们团队多次深入现场考察、与设计院研究方案,为水电站的建设提供了独特的方案设计。我们所设计的电缆和吊具,除具有适应小面积电缆竖井安装使用环境和可靠的整体抗拉强度外,还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能够确保水坝集水井的安全可靠,为白鹤滩水电站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贡献力量。”

来宜25年,徐静用专业和热爱扎根于此。越战越勇的研发精神陪着她一路向前。正是这份坚守,让她从一名试验员成长为公司的首席技术官,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成长为行业技术专家。这些年,徐静荣获了全国技术能手、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工匠、无锡市杰出科技人才等多项荣誉称号,获得中国专利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中国电力科技成果一等奖、全国单打冠军等多个科技奖项。徐静坚持用技术引领行业,用专利赋能市场,她个人获得专利129项,其中发明专利48项。

“成绩仅仅代表过去,绝不能停留,站在人生新的起点,我将带领团队成员继续努力,深耕特高压、城际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领域。潜心研究,不断创新,突破核心技术,实现各细分市场专精特新,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引领未来。”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这也促使徐静对未来做出了更有挑战性的规划。“回首过往,作为科研工作者,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坚守初心,相信自己,保持恒心,锲而不舍。我们女性有着细心、坚韧等独特优势,只要我们坚守初心,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精益求精做好每一件事,相信我们都会是宜兴高质量发展路上的一颗闪亮的石子。”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虞越 段丽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