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数字内容与科技,如何“互启共荣”?

日期: 来源:腾讯研究院收集编辑:腾讯研究院

数字内容产业作为数字技术和文化产业相结合的领域,一直是科技重要的落地场景和“实验田”。近年来,“虚实共生”“超级数字场景”等话题进一步将数字内容和未来科技的发展联系到了一起。如何理解数字内容与科技之间的关系,把握数字内容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趋势,成为备受行业关注的焦点。

过去,数字内容与科技的关系以“科技促进文化”为主导,近年来,数字内容产业的科技属性已显著增强,并以产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反向驱动科技的创新。数字内容和科技互相启发、相互促进,已经是重要的行业趋势。

未来,数字内容产业如何在助力实体行业转型、科技研发、文化遗产传承等方面贡献技术能力?文化与科技的“双向驱动”,是否会加速造就虚实共生、虚实共荣的社会? 

对话者:

金小刚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郭诗辉 厦门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

周    逵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教授

卓居超 腾讯TEG游戏AI接入中心副总监

王烨鑫 腾讯PCG AI技术中心副总监

杨    光 腾讯王者AI应用副总监

王朝阳 腾讯SSV数字文化首席架构师

主持人:

陈    孟 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内容与科技相互驱动

已成为重要行业趋势

主持人:近年来,前沿科技不断推动数字内容产业创新与进化。其中,AI技术在数字内容产业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数字内容向更具有交互性、智能化的方向演进。在网络视频行业中,AI有哪些典型的应用实践?

王烨鑫:整体而言,在网络视频领域,AI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进内容生产、审核、分发、消费、版权保护等各个环节,包括完善视频内容生态、创造更智能化的商业模式以及助力视频版权的保护等,有力推动了行业的生产传播效率与健康发展。

其中,在视频内容创作上游,AI技术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在创意阶段,AI可以辅助智能选角、IP评估等一系列决策;在生产阶段,AI可以助力视频的智能化生产与剪辑,提高产出效能,腾讯视频利用AI生产的视频已经在很多场景落地,腾讯视频“精选页”“放映厅”等栏目中的视频,很多都是由机器自动生成;在内容审核环节,AI还能支持内容的排重、版权检测、深度伪造检测等功能。

同时,内容版权保护也是AI在视频行业重要的应用场景。近年来,盗版造成的损失和版权纠纷已经成为网络视频平台共同面对的一个痛点。因此,行业迫切需要建立智能化的版权保护平台,帮助各个平台来确保自身内容的规范性,同时也保护平台自身的利益不受侵害,维护行业内容生态的健康有序。

在网络视频行业侵权问题频发的背景下,我们团队借助AI技术,主要通过数字水印和指纹比对来帮助解决视频内容侵权的问题:

其中,数字水印能够将一些信息直接嵌入视频中,这个信息是不被用户感知的,只有通过专门的检测工具才能检测出来。当版权内容被盗取之后,我们可以通过数字水印的技术进行定位,追溯到具体的人身上。同时,内容生产传播链路中有一些不那么安全的环节存在,可能会导致数据泄露,这种情况下如果通过水印定位到数据泄露的源头,就可以及时进行修复和补救。在很多诉讼中,使用数字水印的信息可以帮助避免一些纠纷。

另一个比较关键的技术是指纹比对。当前一些影视剧和综艺节目在平台开播后,经常会遭遇一些CP的剪辑使用,如果这种使用是未经授权的,我们如何能识别和确认这些内容确实是来自于我们的平台,并且确实构成了侵犯版权?这就需要用到指纹比对技术,我们可以从内容维度进行比对,确认每一帧画面是否是来自我们平台的内容。这当中会遇到很多复杂的情况,比如一些短视频对原片内容做了很大幅度的裁剪和修改,不仅需要识别出其内容是否真的来自于我们的平台,还要识别到具体的时间点,因为我们需要根据时长来判定它是否达到侵权的标准。

目前,我们在公司内部搭建了指纹中台系统,不仅用来支持侵权比对,还可以内容排重、原创检测等功能。我们会对所有视频提取指纹,然后做相似性的比对、持续分析,以判断视频的相似度。现在我们侵权比对的准确率已经可以达到99.5%以上,而且库存特征已经达到千亿和万亿规模,能够支持的检索量也很大。因此,这套系统保证了我们能够高效地去进行内容版权的保护,在维护行业生态和创作者权益方面发货了重要作用。

主持人:王老师谈到的AI在视频行业的丰富应用,体现了AI对于促进数字内容智能化、工业化的巨大作用。反过来,数字内容也已经成为很多新兴技术的“试验场”,这也是内容与科技互相驱动的典型表现。在游戏领域,AI技术和游戏之间是怎样的一种互动关系?

卓居超:非常同意“试验场”这个比喻。游戏行业受益于AI技术的同时,其实也作为助力科技研究的一个“试验场”,推动AI技术的研发创新。长久以来,利用游戏作为虚拟环境来研究AI,是国内外业界都在进行的实践。我们知道,AI的研究涉及到许多智能体协作与对抗的问题,在我们的游戏场景中,需要AI从策略规划、英雄选择、技能应用、路径探索及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大量、不间断、即时的选择,这恰恰为AI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场景”。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挑战,比如缺少场景、数据、算法和算力的支持,等等。因此,我们通过“开悟”这样一个开放研究的平台,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些困难和痛点,更好地进行研究。开悟平台提供了一个活跃度、挑战性都比较高的游戏环境,同时也是一个性能强大、稳定的“试验场”,非常适合研究多智能体复杂决策等前沿问题。

依托于“开悟”平台,腾讯陆续开发出了“绝艺”“绝悟”等基于游戏和社交场景的AI产品,并且也在实践中得到了良好效果。2017年3月,“绝艺”AI曾经获得世界计算机围棋大赛的冠军,如今,经过优化的“绝艺”已经被中国围棋国家队作为陪练软件使用。

我们也在科研领域投入了大量研究,以“AI+游戏”为切入点,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创新。在利用游戏进行AI研究的同时,我们把开发“绝艺”“绝悟”的过程中所沉淀的一些基础模型开放给了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希望有更多优秀人才能够参与进来,共同研究关于多智能体决策的前沿性问题,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同时这些研究成果又能够再反哺行业、转化为落地应用,从而推动整个数字内容行业的发展。

未来,我们会继续优化开悟平台,通过持续迭代,尝试在游戏场景之外找到更多虚实结合的场景为AI研究发挥作用,把科学研究和产业应用能够结合起来,沉淀出更多创新的算法。  


数字内容或将加速

现实与虚拟世界的融合

主持人:2021年以来,虚实共生成为一个行业热点话题。数字内容产业的技术创新,也成为虚拟与现实融合的重要路径。其中,VR认为是被未来虚实共生场景的重要入口。从当前的行业实践来看,VR领域会有哪些重要的发展趋势?

金小刚: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VR(虚拟现实),实际上涵盖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跟混合现实等技术,我们一般也称之为XR(混合现实)。

近几年,我们社会生活的数字化进程提速明显,围绕XR技术的创新和关注也日益增长。XR技术正在成为人类感知和体验世界的新途径,物理世界、虚拟世界和社会生活将通过互联网无缝融合,人借助虚拟化身可以在虚拟空间中进行各种活动,这使得XR技术在教育、培训、文保、制造、航空航天等行业具备广泛的应用空间。可以预见,未来在这一领域将有几个比较重要的趋势:

首先,XR技术将进一步推动Web3.0的发展。Web3.0当前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更加身临其境的体验式环境是这个概念重要的组成部分,而XR技术与这一点非常契合。

其次,未来访问虚拟现实所需的硬件会向着更轻便、功能更强大、体验方式更多样的方向发展,这主要依赖于新型人机交互技术、触觉交互、头盔设备等技术和硬件的进步。硬件将提供更多的功能,比如HTC VIVE Pro眼镜可以让人们通过眼球运动控制界面,并通过只渲染眼睛观看的部分降低头盔的功耗。此外,随着触觉反馈技术的进步,人们会在虚拟环境里获得更加真实的反馈体验,目前已经有通过电刺激提供触觉反馈的方案,未来可能会有更便宜、体验更真实的触觉设备。

第三,XR将在电子商务和零售中创造更加身临其境的购物体验。当前在在线零售行业,虚拟现实的解决方案已经可以创造极具吸引力的购物体验。未来,结合XR技术的在线零售体验肯定会更加丰富,比如客户可以通过数字化身进行服装的试穿、珠宝的穿戴,并且可以跟机器人客服进行互动。

第四,基于5G技术的云端处理的虚拟现实技术将成为可能,大量数据可以通过5G技术在云端绘制,这能够大大降低企业部署XR解决方案的门槛。

第五,XR在教育和培训领域的应用未来将进一步拓展。除了远程教育,VR还可以被用于培训和模拟危险情况,例如消防演习等,用数字化的方法既可以达到培训的目的,同时也可以避免真实场景下的危险。

第六,GPU、NPU的发展将会推动XR基础设施的变革,创造XR在更多行业的应用场景。英伟达公司的Omniverse就是为虚拟现实与实时模拟技术打造开发的平台,目前已经应用在宝马的工厂中,可以想见未来将会有更多行业享受到XR技术的红利。

主持人:从这些趋势中可以看出,XR正在从娱乐行业走向社会生活的多元领域,推动形成更多虚实共生的社会场景。如果未来我们将生活在大量的数字场景中,我们将会怎么样创造自身的生活环境?

郭诗辉:针对这个问题,首先我想引入一个概念,叫做“超级数字场景”。我们熟知的《罗布乐思》《堡垒之夜》等游戏产品,包含了大规模的用户、超精细的数字场景、极丰富的内容。可以看出,游戏正在成为下一个“超级数字场景”,有望更好地连接虚拟与现实、过去与当下、时间与空间。在超级数字场景中如何创作个性化、多样化的内容,比如角色、衣服、场景等,已经成为十分具有未来性的重要话题。

想象一下,假如在虚拟时空里开办一场演唱会,结果所有的用户在其中都撞脸了,这会比在现实世界中撞衫更加不能让用户接受。利用游戏引擎、美术制作工具、程序工具软件等进行虚拟空间建模,把虚拟场景“装修”成用户喜欢的样子,创作不同的角色、衣服、装饰,关系到未来超级数字场景里的用户体验。在这一领域,我和团队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技术探索。

配色是“虚拟场景装修”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团队研究了面向三维场景配色的方法。配色影响到虚拟场景的整体视觉效果,我们的研究项目基于和谐色彩理论,能够根据用户的个性化偏好实现配色方案,和已有方法相比,可以更高效地生成丰富多元的配色方案。

数字内容的发展有望进一步加速现实与虚拟世界的融合。未来,在超级数字场景下,交互式的内容生成也会更加智能化,满足人们“虚拟化生存”的多样需求。


数字内容产业的

“溢出效应”开始显现

主持人:刚才探讨的几个话题其实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从“AI赋能视频行业”“超级数字场景内容生成”这两个视角,我们可以看到前沿科技是如何推动数字内容行业创新的;而从“游戏助力AI研究”“VR助力传统产业”这两个实践视角,则能够看到数字内容产业如何为前沿科技的发展提供创新的动力、丰富的落地场景,以及数字内容产业和千行百业结合的可能性。这些视角也为数字内容和科技的“互启共荣”提供了多面向的阐释。

关于数字内容和科技结合的可能性,充满想象力的话题还非常多。接下来的圆桌讨论环节,请我们的特约嘉宾主持周逵老师,和大家一起讨论数字内容领域的技术能力如何跨界与“破圈”。

周逵:谢谢陈孟。通过前面的讨论可以看出,数字内容的发展不仅在打开物理世界的边界,赋予我们更加丰富的认知和生命体验,同时也已经开始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制造业、教育、文物保护等领域得到应用,数字内容产业的“溢出效应”已经成为一个新现象。

在这个大的话题之下,首先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个关于文化遗产数字化的问题。前几年巴黎圣母院因为火灾而不幸严重受损,之后业界、学界围绕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和重建进行了很多讨论,其中一种方案是在游戏中把它构建成一个数字场景,以数字遗产的形式留存下去。从这个角度来看,游戏、VR等领域的技术是否有望让文化遗产实现“永生”?

王朝阳:对于借助数字技术实现文化遗产“永生”,我持比较乐观的态度。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已经有很多前沿案例,例如北京市文物局和腾讯公司联合启动的“数字中轴”项目,基于数字技术实现对文化遗产的数据采集和建模,使“北京中轴线”能够以数字化的形式被展示出来。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方面,结合数字文创平台的建设,通过平台来实现文化遗产价值的全方位挖掘和保护。

数字技术在记录保存、传承展示和活化文创等三个层面上让文化遗产得到了“永生”的机会:

第一,数字助力文化遗产记录保存。通过数字化的采集和建模,把文化遗产本体记录下来,防止因为各种灾害和意外而受损。记录下来之后,文化遗产相关的设计图纸、照片、文字等材料可以形成一个全面的档案,结合这个档案,相关领域的专家可以把其中的文物、遗址等元素解构出来,再结合文物、遗址相关的人物和事件做标注和关联,形成知识图谱。最终通过数字孪生、数字档案和知识图谱,建立起文化遗产的数据库。

第二,数字助力文化遗产传承展示。我们应该通过展示这些数字文化遗产,让公众理解遗产的文化内涵。利用数字孪生引擎等相关技术,可以对文化遗产的场景进行复原,同时加上天气、光照等特效,再通过物理引擎技术生成一个动态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可以利用数字虚拟人等技术手段让历史人物与公众互动,利用游戏和社交软件设计相应的世界观和故事线、邀请公众在线上“体验历史”,让人们能够在其中玩起来。通过丰富的数字技术手段,建立云上文博馆,让文化遗产生动地展示并传承下去。

第三,数字助力文化遗产活化文创。我们记录下这些文化遗产,提供好的文化服务,需要文化内容能够被“活化”。基于开放共享的素材库,使文化遗产的开发可持续;其次,基于这些素材和版权可以开发文化科技融合的数字产品,基于AI技术实现新型创作,既可以跟视频、网文、动漫、游戏等数字内容产品结合,也可以和线下的文创产品融合。也可以在城市发展或者是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提供一些文化空间,支持文化遗产的活化,使其和公众的生活空间结合起来。

数字技术能够助力文化遗产的记录、传承和活化,并且做到可持续的社会价值创新。从宏观角度来看,在文化强国战略的指引下,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可以促进文化自信、增强全球文明的交流互鉴;从微观角度来看,能够为公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增强公众的幸福感和精神力量。

周逵:通过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场景进行记录和再现,能否复制实体文化遗产带给用户的心理体验?比如,用户通过VR去体验文化遗产时,是否会产生面对物质实体时的震撼和神圣感?

金小刚:图形学所做的事情,就是把物理世界数字化,包括对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人主要通过五种感觉器官来感知物理世界,在图形学里面,视觉体验和声音体验都已经可以做得非常好。在体验数字文化遗产时,发挥作用的感官主要是视觉和听觉,其中视觉是最主要的。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进步,构建出的虚拟环境可以非常逼真,人们对于数字文化遗产的体验和对物理世界的体验可以非常接近,文化遗产所带来的震撼与神圣感是完全可以在虚拟现实的世界里重现的。

虚拟现实技术对文化遗产有两个最大的助力:创建和体验。在创建方面,通过技术可以对真实存在的文化遗址、文物进行“重建”,使其以数字化的方式“永生”;在体验方面,未来用户即使足不出户,只要戴上头盔进入沉浸式世界,也可以游览故宫、圆明园、巴黎圣母院之类的名胜古迹,获得高度还原真实场景的体验。

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跨越时空的体验将会被进一步丰富。目前已经有很多在触觉、嗅觉技术方面的研发成果不断产生,体验也愈发真实。可以预见,随着技术的进步,当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完美复现人们在真实世界中的“五感”,文化遗产带给人们的各种真实感受,都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完美地呈现给大家。

周逵:我们在前面的讨论中提到,XR技术已经逐步走向“以虚拟服务实体”的探索,为现实中的各行各业提供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游戏产业的技术成果在是否也有类似的应用?未来,游戏是否会为更多行业走向虚实融合提供助力?

杨光:我认为游戏本质上就是各种已知和未知模式的“拟合”,游戏一直在与现实世界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无论是游戏引擎技术,还是游戏的逻辑开发技术,对于在虚拟世界中重建现实世界都是非常适用的。我们可以在虚拟世界里进行低成本的测试,把结果反哺、应用到现实世界中,继而根据现实世界的发展进一步优化虚拟世界,实现虚拟和现实的互相促进。

例如在无人驾驶的评测中,车辆真正上路之前会在虚拟道路上进行丰富的测试。对于一些复杂场景和极限状态,真实测试往往无法轻易和安全地完成,而利用AI、游戏引擎等技术,可以低成本、安全的情况完成测试。

我相信,未来虚拟空间将为其他产业的研发提供更多助力,即利用各种新兴数字技术,针对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进行建模、迭代,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找到解决方案,进一步加速实体经济发展。

周逵:非常同意。其实无论是AI还是VR等前沿技术,最初都是为了解决社会实际面临的问题而诞生的,比如VR技术最初是为了实现战争中对飞机、坦克等战争工具的模拟,随后才逐渐进入娱乐、医学、工业仿真等领域。

关于虚实共生的话题,现在也存在一些观点分歧。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类应该积极向外太空、真实物理世界探索,也有人认为我们应该更多地向数字空间探索,我觉得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其实本质上认同人类需要进行更多的场景和空间的探索。那么应该更加认同哪种观点? 

王朝阳: 我认为对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探索并不矛盾,这并不是必须二选一的问题。一方面,构建数字世界能够帮助我们对物理世界进行探索和优化。比如我们制造航空飞船,以前只能在物理世界里进行,而现在因为有了数字孪生技术、游戏引擎技术,我们可以在数字世界里生成一个“数字飞船”,并且模拟火星的环境、月球的环境,通过这种方式降低探索物理世界的成本。

另一方面,未来我们有可能享受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相结合的服务,例如利用AR技术在旅游景点里玩剧本杀,让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实现更好的融合。

所以在我看来,无论是探索星辰大海,还是构建数字世界,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我对两种探索都持比较乐观的态度。

主持人:谢谢各位嘉宾。今天的讨论让我进一步体会到,无论对新兴技术持乐观还是相对保守的态度,我们都需要正视和理解数字内容产业对科技发展的意义,理解视频、动漫、游戏等许多曾经被视为文化娱乐产品的事物,也关乎未来数字社会的构建、技术的演进趋势,这或许是当下我们需要建立的一种重要的行业认知。


推荐阅读


童祁 《数字平台让文化遗产不再“老去”:谷歌GAC的经验》

陈孟:《当游戏技术跨界破壁,影视与游戏的边界会消失吗?》

相关阅读

  • 2023年怎么在抖音做电商,看这一篇就够

  • 前言前段时间,大家都在写年终总结以及2023年的规划,问我要总结模版的不下几十个总监和VP,都在问今年会有怎样的变化,因为问题都大同小异,我就不挨个重复回答了,一篇写清楚送给大家
  • 浅识2023十大战略技术趋势

  • 2022年的最后一天,也是迈入2023年的伊始,回望2022年,主要的几大技术主要集中在:量子计算、边缘计算、自动驾驶、脑机接口、全真互联网/元宇宙、云计算、物联网、AIoT、5G\6G
  • 「赠书」数据安全实践指南

  •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数据量出现爆炸式增长,我们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不断向各个行业渗透,在深刻影响国家政治、经济、民生和国防的同时,也给国
  • 怎么看待最近大火的ChatGPT?

  • 第一次听说ChatGPT,是去年12月7日,也就是北京即将全民皆羊的前夕。从事AI专业开发工作的Hou同学,在微信群抛出几个问答的截图。于是,我也提了几个问题,请Hou同学测试一下,情况如下
  • 狼来了?ChatGPT引教育界“封杀”

  • 美国OpenAI公司去年推出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近期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人工智能将颠覆哪些行业,再次引发人们讨论。这其中,一个不常在此类话题出现的领域,率先感受到ChatGPT的影
  • 【企业家实录104】仰望品牌暨技术发布会纪要

  • 本文来自于1月5日“敢越星河 仰望品牌暨技术发布会”上比亚迪高管的演讲。摘要1月5日下午3点,比亚迪进行了仰望品牌技术发布会,主要介绍了易四方系统,并且推出仰望U8,仰望U9新车
  • 过年吃伤的胃,全靠它养回来!一煮清润鲜爽!

  • Hello 大家好,我是正经的美食博主菜菜。开工第一周,给大家推荐一碗快手简单,又适合节后清肠刮油、恢复元气的——中山四物汤。中山四物汤,据说是孙中山先生的得意之作。 他本是
  • 用好ChatGPT,提升挣钱效率

  • 周末思考3期内容创作营。前两期就说得重视AI工具。彼时,我还坚定的认为,人是主力,AI只能打打下手。整个工作流都是围绕人而建立。仅过了两个月,ChatGPT 就打了一记重重的耳光。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数字内容与科技,如何“互启共荣”?

  • 数字内容产业作为数字技术和文化产业相结合的领域,一直是科技重要的落地场景和“实验田”。近年来,“虚实共生”“超级数字场景”等话题进一步将数字内容和未来科技的发展联系
  • 残疾朋友的小商店与无障碍创新的100种可能

  • 张红涛 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陆诗雨 宋雨露 腾讯研究院杨舸 微信支付自立小店项目经理前面的话当前在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1],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达881.6万人,新增残疾人就业
  • 一文读懂:有关ChatGPT的十个问题

  • 王强 腾讯研究院资深专家、前沿科技研究中心主任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量子计算、类脑智能、云原生、数字引擎、音视频等技术的深入发展,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持续涌现。针
  • 马尧:神秘雪豹在哪里

  • 2023年1月12日,在腾讯科技向善创新周2023上,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公益高级项目总监马尧发表了演讲,题为《雪豹保护的背后》。以下为马尧的演讲全文:我是马尧,来自腾讯基金会,在负责
  • ChatGPT爆火背后,再看合成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未来

  • 曹建峰 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楚仪 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导语:随着ChatGPT持续火爆,背后的大型语言模型(LLM)和生成式AI技术(Generative AI)日益备受关注。AI领域的新一轮竞赛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