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设计复盘|B端产品首页设计总结与思考

日期: 来源:子牧UXD收集编辑:子牧先生

▲点击 "子牧UXD" 关注,回复 "设计圈" 加入我们

   2023年 原创总第 3 篇  

(全文2482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首页的内容来自于各个业务模块,底层的数据或者内容已经在具体功能页面实现了,但是首页不可能呈现所有内容,产品经理需要根据产品价值和业务场景做出筛选及二次加工提炼
另外首页需要根据不同的客户群和用户角色做出针对性的设计,或者提供定制化功能,由用户进行配置,从而带来产品价值,提高用户的效率。
最近刚好完成了一款门户产品设计,今天就总结下首页的设计过程。

#01
用户需求与产品定位
这是一款面向多角色用户的产品,包括需求方、开发方、运营方。产品主要服务于需求方和开发方,实现从数据需求到数据产品的撮合交易。
需求并不复杂,需求方负责提出数据需求,开发方利用平台数据完成模型开发,向需求方交付数据产品。运营方负责需求发布到产品交付的全过程管理,因此偏向于后台管理员的角色。除此之外,每种角色还会用一些后台管理功能,处理与其他角色的协作任务。
简单概括下各类角色的需求:
  • 需求方:
    查看及申请数据产品,如果没有满足需求的数据产品,可以发布定制化需求。
  • 开发方:
    查看及承接需求,搜索查看平台中的数据,利用这些数据资源完成数据产品开发,最终交付需求方。
明确了用户需求之后,产品定位就是满足用户的数据需求,“实现数据需求到数据产品交付的一站式平台”。如此以来,产品的内容基本也就确认了。整个门户包括首页、数据需求、数据资源、数据产品4大内容频道。
虽然梳理了不同角色的需求,因为开发周期比较紧张,首页内容并没有实现动态化的设计。最终在需求方和开发商之间,我们将需求方作为核心用户,首要目标是实现数据需求发布和数据产品的交付。

#02
产品设计方向
对于首页的产品形态,我们经历了一个逐渐清晰化的过程。
1)思维发散
最开始内部有各种想法。

有的同事认为应该参考互联网产品首页,侧重于产品宣传,包括产品的价值介绍、功能亮点等。
有的同事倾向于业务内容展示,根据用户角色附加功能性操作,帮助用户完成任务。
有的同事则认为可以依附后台管理功能,打造成中后台产品的管理首页。
每个方向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通过与业务方的不断沟通,最终确定了设计方向。
2)收敛确认
平台虽然聚集了不同的用户角色,但仍然是属于组织型的内部产品,最终目标是实现组织间的数据共享交换。第一阶段的产品目标主要是面向一线执行人员提供各类服务。目的是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产品的功能性要求更高,过多的宣传介绍信息并没有太大的价值。
互联网品宣类官网的设计形式并不适合当前产品的定位。中后台的管理首页的形态,功能性太强,不太适合大量数据的信息化展示。最终我们借鉴了互联网电商产品的形态,便于内容展示,同时保证产品符合用户的基本认知和使用习惯。
#03
首页产品设计
首页的任务是面向所有用户角色,作为信息汇聚展示,实现用户与内容的快速连接。经过分析讨论和竞品分析后,我们将设计重心放在以下2个维度:

1、平台内容全方位展示
1)整体框架与布局
整体框架与多数网站一样, 自上而下分为头部区、内容区、底部区。内容区又划分为了首屏区和楼层区两大模块,以用户需求的优先级进行内容布局,

2)首屏空间设计
考虑到产品定位以数据产品的交易撮合为目标,数据产品作为平台核心信息,需要强化曝光。为了更高效地利用屏幕空间,首屏信息采用了紧凑型的设计方案。划分为三个功能区,包含了左侧数据产品列表,中间运营搜索区以及右侧辅助模块等内容。

通过产品列表可以让用户了解平台丰富的数据产品品类,同时可以弥补用户搜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足,便于用户逐级查找商品。
我们的平台介于完全开放的互联网产品和完全封闭的企业内网产品,未来将在一定范围或者地域开放,纳入不同行业的合作伙伴。因此预留了运营区域,便于后期产品功能的拓展。另外在此区域中还增加了搜索功能,一方面可以在没有运营活动时,作为打底信息,同时可以提升搜索功能在页面中的比重
此外首屏空间中,我们还增加了「新手入门」、「客户案例」、「功能教学」、「帮助中心」等入口,引导新手用户了解平台功能。
总体而言,紧凑型的首屏空间相对于贯穿式的Banner 广告位,内容更加丰富,更加适合功能性的产品
3)楼层化的展现方式
楼层是常见的展示方式,有利于内容聚焦、增强信息层次和秩序,并且相互独立的楼层空间方便内容的扩展
另外首页汇集了全平台的信息,页面会比较长。多屏空间下,客户的浏览量会逐步降低。结合楼层锚点,用户可以快速了解整个页面内容、定位目标楼层,增强底部楼层曝光几率。
2、构建用户与内容的连接通道
用户行为目标是具体的数据需求、数据资源和数据产品,因此需要通过各种设计策略构建用户与内容的连接通道。
1)强化搜索
未来,平台会聚集成千上万的开发商和产品,搜索就成为连接用户和各类数据产品非常重要的方式。受限于框架形式,搜索功能仅以icon形式展示,视觉效果并不突出。于是我们进行了适当的优化,在首页Banner区增加了搜索功能。
另外在产品列表页面,除了固有的产品分类,我们还增加了分类下的搜索关键词,便于用户直接发起产品搜索。
2)内容场景化
B端产品是为了解决用户问题而存在的,用户必然是在一定的场景下,才会使用B端产品。由于门槛所限,用户可能会出现不知道该搜索具体产品的场景,只能不断的试错,但是用户对自己的应用场景是明确的。
为了解决该场景下用户的需求,我们增加了产品专题楼层,通过用户熟悉的“应用场景”作为连接纽带,拓展用户与产品的连接渠道。同时产品专题聚合了一类数据产品,方便用户集中快速查看,用户效率更高。

3)细化内容颗粒度
无论是产品列表还是内容楼层,首页的内容颗粒度都尽可能地细化,方便用户直接查看具体的需求、资源或者产品,实现用户与内容的直接连接。

4)强化前后台联动
由于不同的用户角色,都有一定的后台功能,为了实现前后台的快速联动,在用户卡片区,增加了部分高频后台管理功能直达功能页面,从而提高用户效率。

总结
以上就是整个首页的设计总结,其实设计方案还有很多待解决和优化的内容,后续会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反馈逐步调整。说几点感受:
1、首页有各种产品形态,归根结底产品形态要符合用户需求和产品定位,不能盲目套用各种模板;
2、B端产品的首页设计很关键,是用户了解和使用产品的第一触点,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用户对产品的认知和流量的分发;
3、首页没有具体的用户需求,需要产品设计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对用户业务场景的理解以及竞品分析挖掘,归纳出产品需求;
4、产品设计师需要能够对首页的需求和内容做出取舍,否则可能就会变成杂货铺,堆积了各种信息,杂乱无章;
— THE END —

相关阅读

  • “五座山和一片海”

  • 今年,我们走访了“五座山和一片海”,发现很多好吃的农产品“藏在深山人未识”。所以,在今年双11,我们发起了“农货多一件”的倡议,希望每个直播间多一件农产品,让农货从后排到前排
  • 这6款混合开发框架,比原生更香吗?

  • 来自公众号:51CTO技术栈译者 | 陈峻合适的平台框架往往能够给混合应用的开发,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将向你介绍目前6种最为实用的开发框架。 众所周知,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
  • 1月1日,Pixso开启IXDC元宇宙峰会!

  • 2022年12月28日IXDC2022国际体验设计大会以线上大会的形式盛大开幕全球设计大咖、行业精英相约盛会将于12月28-1月1日五天时间开启设计思维新旅程作为创新型数字化设计协作
  • 产品Newbees,下地干活喽!

  • 如果你是:新任的PO或者BA、初级的产品经理或者产品经理助理想转型为PO/BA的开发、设计师、测试、项目管理想要往产品方向发展的职场新人但却缺少产品实战机会、无法为自己争
  • 浅析B站用户体验

  • 文章着重从用户体验五要素分析“哔哩哔哩"。什么是“用户体验五要素”?在《用户体验要素》这本书中,作者加瑞特把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分为5个层次,即a.战略存在层;b.能力范围层;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设计复盘|B端产品首页设计总结与思考

  • ▲点击 "子牧UXD" 关注,回复 "设计圈" 加入我们 2023年 原创总第 3 篇 (全文2482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首页的内容来自于各个业务模块,底层的数据或者内容已经在具体功能页
  • 大象和蚊子

  • 某平易近人的伟人最近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驯兽师,去森林里寻找适合驯养的野兽。可森林里蚊子太多,被骚扰得奇痒无比。驯兽师自诩能让动物们听懂自己的意思,便
  • 『案例』融创·森屿墅如何撩动城市芳心

  • 房精语: 房子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我是觉得两者并没有必然的固定关系。但社区会影响生活方式,是一个可以展开的话题。这也是我很少讲生活方式,而是更多地谈论社群的原因。项目
  • 一个合规专员财富自由的故事

  • 在社长刚刚入行的时候,我的老板曾经给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早些年,某美资大行的研究部有一个合规专员,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去审阅研究员撰写的报告是否合规。我的老板会
  • 迎接3月(2月?)风暴

  • (今天是美国春节——NLF超级碗,堪萨斯酋长38-35战胜费城老鹰) 从2022年11月以来,市场已经大幅反弹。沪深300上涨了16%,恒生反弹了超过了40%,美国和其他市场的反弹幅度也都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