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观察|广州便利店“大变局”:药房跨界搬进便利店,外资便利店纷至沓来

日期: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收集编辑: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丁莉 广州报道

小寒节气,广州氤氲在一片阴冷湿漉的寒气中。隔着一扇玻璃门,罗森便利店的鲜食区,关东煮在炉机中冒出诱人的腾腾热气。清晨来一份鲜食,已成为不少都市青年打开新的一天的生活方式。而夜色渐深,这些便利店又成为深夜经济的重要构成之一。

2022年8月,广东省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城乡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加快品牌连锁店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优先配齐基本保障类生态,配置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便利店、超市、生鲜超市、早餐店等进社区;并鼓励便利店和餐饮、药店、生鲜等业态融合发展,满足居民多样化消费需求。

在此背景下,便利店已超越“卖货”这一基础职能,承担起无数行色匆匆的上班族的早餐铺和深夜食堂,同时还并身兼网红打卡地、应急药房等数个功能,以其临近社区、24小时开业、产品优质丰富等特点,深度融入城市“毛细血管”。

事实上,不止便利店,各类传统商超也纷纷迭代转型,新式商超试图以独树一帜的文化IP、质优价廉的折扣商品培育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广州新零售业态日益丰富多元,规模也逐渐庞大可观。

城市“毛细血管”日益密集

2019年印发的《广州市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发展工作方案》定出目标,预计至2022年,全市品牌连锁便利店数量将不少于6400家,24小时便利店将超过3800家,并在社区实现全覆盖。

2021年,《广州市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亦将“发展品牌连锁便利店”作为任务之一,提出增强“一店多能”服务功能,丰富无人便利店等新业态。

在政策的支持下,广州便利店经济水涨船高。

以位于广州大道中的富力新天地写字楼为圆心,在百度地图上键入“便利店”关键词,直线距离500米内的便有15家之多,从风靡全国的日资品牌711、全家FamilyMart,到本土便利店龙头美宜佳,再到简洁朴实的小卖部、杂货铺,多类便利店在方圆五百米内织就了一张差异化、多层次的社区零售网络。

如果将视角放广便会发现,广州的便利店经济更是活跃非凡,数量大、密度高、品牌多成为其直观特点。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于2022年发布的“2022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显示,在广州,平均每3662人便拥有一家便利店,饱和度明显高于深圳、上海和北京等其他一线城市;其便利店综合发展水平跻身全国前五,24小时便利店比例高居78.43%,位列全国第二。

而在品牌方面,在广州门店数量最多的便利店为广东本土品牌美宜佳。这家发迹于知名工业城市东莞的便利店品牌,从一开始便瞄准大量的流水线工人,以“几点下班都能买到东西”的便利度,迅速在90年代占领了当地消费高地,并逐渐向省外进击。截至2022年底,其连锁店数量已超过3万家,覆盖全国200多座城市,平均每年新增2000-3000间门店,月均服务顾客超过2亿人次。

与此同时,711、全家等外资品牌在广州亦大受欢迎。2022年,日资便利店巨头罗森开始投资布局粤港澳大湾区总部项目,并将其选址广州黄埔;同年9月28日,罗森在广州知识大厦开设首店;而仅仅三个月时间后,罗森在广州门店数量已超过20家,广州的便利店业态得到进一步丰富。

一众外资便利店在将国际化生活方式带入广州的同时,亦在适应着本地的消费土壤。

中国罗森华南、西部地区总代表,广东、深圳罗森总经理藤原孝司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为进一步摸清并满足广州消费者喜好,罗森会对当地文化、生活习惯、购买力等因素进行详实考察,以求自身经营方式与当地消费习惯相契合。“特别是,我们极为注重打造鲜食和甜品品类,并定期进行产品测评,针对食物的口感和性价比不断研发创新。” 

社区商业网络转型升级

“闭店潮”正在席卷大型商超。2021年,沃尔玛关闭了30多家线下卖场;2020-2021年间,家乐福也先后有超过40家门店停业。

而另一边,便利店正大举开疆扩土。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便利店门店规模达到25.3万家,其中品牌连锁便利店16.3万家,增速约为13%。而即便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广州,便利店门店数量仍然保持了2%的增速。

“目前便利店产业已经进入了整合发展期,头部便利店正借助并购、区域加盟等方式加速向低线城市扩张。”藤原孝司将行业的坚挺归结于便利店的社区化属性。他分析,一般情况下,便利店辐射商圈范围不会超过500米,多开设在写字楼间、居民社区或者CBD内,这使得便利店更贴近消费者。“未来的零售业,谁离消费者更近,谁就更具有主动权。”

也正因其社区属性,便利店的功能已从卖货向其他功能拓展。

以美宜佳为例,目前其不少门店已经延伸出代寄包裹、手机充电、鲜奶预定、微信找零、生活缴费等业务,甚至能够为附近居民提供家电清洗、保姆月嫂等服务。此外,今年上半年,为响应广东省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东莞美宜佳便利店与春悦林大药房开启“跨界融合”,药房正式搬进便利店。

众多外资便利店则致力于在“鲜食”上下功夫,店内以“便捷”为特征的餐食种类日益丰富,且内设堂食区,并支持外卖和生鲜送达服务,意图一举拿下外食、内食、中食三个餐饮场景,承包消费者的一切用餐需求。

随着连锁便利店日益深入社区,转型升级的压力逐渐传导至传统的食杂店、小卖部。为抢回被夺走的市场空间,这部分便利店也进一步迎合社区居民需要,拓展出包裹代收、行李寄存、手机充电等多元化功能。

另一方面,频频闭店的大型商超也置身于日益激烈的竞争之中。

广州扫货猫项目负责人陈新林指出,尤其同时受到线上商超的冲击,租金及人力成本使大型商超运营压力日益攀升,为解决这一问题,不少商超开始精简货品,提高店面利用率。

以扫货猫自身为例,其门店一般面积在100-500㎡,小型轻便特点鲜明。据陈新林介绍,除了出于节约成本的考量,这也同扫货猫的主营商品有关。“目前,扫货猫商品以品牌零食为主,这类商品布局相对紧凑,空间需求较为节约。”

此外,越来越多连锁超市纷纷布局便利店市场,农工商、华润、联华、大润发等相继推出了可的、苏果、快客、Vango、飞牛等等连锁便利品牌。

“折扣商品”成商超新秘笈

“事实上,便利店和超市在本质上仍然是两条赛道。”在陈新林看来,小型便利店在商品丰富度方面的欠缺注定其无法取代超市这一业态,前者主攻小额高频次业务,满足顾客的即时性消费;而后者主攻单次大额交易,迎合的是顾客的计划性消费,也是顾客购买生鲜、日化等商品的主要消费场景。

他认为,超市真正需要对标和处理的是社区团购等新零售模式带来的挑战。对此,扫货猫目前已入驻美团、饿了么等主要外卖平台,并常年位列大众点评商超便利好评榜热门榜双榜TOP1。同时,扫货猫还已上线了微信小程序,主要满足Max店的商品配送需求,并计划未来逐步将一般门店囊括进来。

此外,相比于传统商超,扫货猫另辟蹊径,从一开始便瞄准“折扣商品”这一赛道,利用供应链优势打造低廉价格,这也是扫货猫占领市场的“杀手锏”。其市场部负责人郁琳介绍,扫货猫是最早布局折扣商品这一市场的连锁商超之一。

突出的价格优势缔造了对消费者的“万有引力”。据统计,扫货猫顾客单月到店复购率达32%,老用户带新用户比例超过40%,21%的顾客已形成定期光顾习惯。

而从消费者画像来看,扫货猫所覆盖的年龄区间也极为宽泛;且尽管多布局于商业体内,其对社区居民的吸引力也十分明显。陈新林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我们的首店广百新一城店消费者以周边老广为主,年龄偏大;而羊城秀店由于临近城中村,且周围学校较多,消费群体则呈现年轻化态势。”

也正是价格低廉这一核心优势,造就了扫货猫在疫情期间的逆势增长。这家起家于疫情初年的商超品牌,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已经覆盖华南地区大部分城市;在2022年10-12月广州最严重一轮疫情期间,其仍然维持了月均新增约10门店的拓展速度。陈新林对此分析称,“疫情之下,消费者紧缩消费,更重视产品性价比,折扣商品无疑成为香饽饽。”

随着零售业态变革日益深刻,不少新消费品牌走到线下,亦会首选便利店作为推广渠道,这也给了扫货猫更多机会。郁琳透露,越来越多品牌积极寻求同扫货猫合作,其不少新品在扫货猫店铺上架时间甚至比品牌的线上渠道更早。

“目前,折扣商品市场正呈现良莠不齐、劣币驱逐良币的特征,不少商家以次充好,用劣质商品充当进口折扣商品。”陈新林表示,“在此背景下,我们试图打造零食届的‘唯品会’,对入驻品牌建立起了严格的筛选体系,进行抽检、溯源,并建立品牌和供应商合作黑白名单库;此外,我们还会定期举行商品品鉴、试吃等活动,收集门店数据,以提升产品吸引力。”

相关阅读

  • 新茶饮江湖:“暗斗”2022,“明争”2023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易佳颖 上海报道2022年,于新茶饮行业,无疑是书写历史的一年。在2023年的新年伊始,喜茶发布了题为《喜茶这十年》的十周年报告,2012年喜茶通过一杯芝士茶,从广
  • 群众“点题” 纪委“答题”

  • “荔湾区昌华街道环卫站站长冯伟明等人通过虚报环卫站工作人员加班时长方式违规审批发放加班补贴共计24.9万元;海珠区官洲街道赤沙经济联合社社委黄湛基对虚报冒领民生补助资

热门文章

  • 建议中国私营经济退出的吴小平是什么人?

  • 今天,网上一篇题为《吴小平: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应逐渐离场》的文章引发热议。 吴小平其文 这篇文章挺短的,被大家广为引用的是开头一段—— “在中国伟大的改革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