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聚焦“旗舰物种” 四川加快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水平

日期: 来源:美丽阿坝收集编辑:美丽阿坝

今年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四川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截至去年年底,有高等植物14000多种,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有野生脊椎动物1400多种,占全国总数的45%以上,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03种,数量居全国首位。

近日,省发改委、省林草局联合下达阿坝州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专项资金8154万元,用于支持若尔盖地区草原湿地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2022—2025)。

若尔盖湿地植被修复现场。 受访者供图


若尔盖地区草原湿地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2022—2025)推进情况如何?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能给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什么?


突出一个“早”字

“窗口期”加紧播种,动员群众参与修复

若尔盖湿地植被修复现场。 受访者供图


“这两天天气转暖,大家注意检查土壤温度,找准种植时机。”5月16日,若尔盖县唐克镇,来自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的牧草技术团队工作人员行走在刚刚翻过的土地上,查看此前一轮降温给土壤带来的影响。

眼下正是川西北高原短暂的春季,也是牧草播种的“窗口期”。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牧草技术团队负责人介绍,今年的退化草原修复任务包括人工种草4.8万亩、补播乡土草种1.65万亩以及改良退化草地20.4万亩等内容,“我们去年就敲定了种植方案,今年4月初土壤刚刚解冻,就立即安排翻地。”

“提前准备、提前动工。”阿坝州林草局规划改革发展科科长拉姆告诉记者,今年项目突出一个“早”字,资金下达之前,大部分工作已经开始了。

今年3月,若尔盖县林草局走访了项目涉及的乡镇,挨家挨户宣传项目内容。

“在草原上进行沙化治理、开展植被修复,需要综合施策。短期看,可能与牧民放牧的需求相矛盾。”若尔盖县林草局局长罗让甲措介绍,为了化解矛盾,工作组用了不少办法,请党员入户沟通需求,拿出对比照展示修复成果,介绍真实案例体现增收效果……

与此同时,当地丰富用工机会,调动牧民参与的积极性。“建设期间以工代赈,建设结束参与管护。”拉姆介绍。

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达旭认为,以往湿地修复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草畜平衡难,其根本在于过去的湿地修复对牧民而言没有产生太多经济效益,“以工代赈开了一个头,解决了建设期间牧民的就业问题,给项目开展打下了基础。接下来还要增加培训,鼓励牧民深度参与生态修复,吃上‘生态饭’。”


变利用者为守护者

建立一支土生土长的管护队伍

若尔盖湿地植被修复现场。 受访者供图


牲畜数量增长,是牧民增收的主要方式。但若牲畜数量过多,超出草原承载能力,则会带来草原退化等后果。

“项目一边实施,一边巩固,但从目前看,破解‘人口增长—牲畜扩增—草原退化—效益低下—农牧民增收难’还需要久久为功。”阿坝州林草局助理工程师冯冕垠表示,重点是将“超载”的牲畜数量降下来,为此,既要“补”,也要“疏”。

以若尔盖县为例,根据《若尔盖县2021—2023年草畜平衡和超载过牧治理实施方案》,草畜平衡、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与减畜指标严密挂钩,政策奖补标准确定为草畜平衡奖励2.5元/亩、草原禁牧补助7.71元/亩。

若尔盖县还采取“围栏封育、补播、施肥、除杂”的方式,培育半人工草地52万余亩,建成草产品生产加工点3个、青贮饲料储备场1处、饲草青贮窖2个,推广“放牧+补饲+圈养”养殖技术,减少传统农牧业对资源的过度依赖,缓解草场载畜压力。

“从过往的湿地修复经验看,补贴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当地牧民的积极性,但我们认为,若要真正实现草畜平衡,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思路,帮助牧民从‘减少放牧也能有收益’转变为‘保护湿地能获得更多收益’。”李达旭说。

按照项目实施安排,2025年项目建设完成后,还有3年封育期,阿坝州林草局计划利用封育期,建立起一支土生土长的管护队伍。

“我们希望让当地牧民从‘资源利用者’,转变为‘生态守护者’。”阿坝州林草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管护经费的筹措是目前正在研究的重点问题,封育期内的管护经费可以来自项目资金,但封育期结束后如何获得管护经费则是一个难题。

李达旭建议,草原产业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受益方,“关于管护经费的筹措,可以综合草原产业发展通盘考虑。”


着力“旗舰物种”保护

形成高寒草原湿地恢复经验


5月初,北归的黑颈鹤在若尔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休憩。若尔盖县草原工作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夏天,预计有超过2000只黑颈鹤在若尔盖繁殖。

为了掌握若尔盖湿地内黑颈鹤的数量和迁徙状况,为自然保护管理提供基础资料,若尔盖地区草原湿地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计划在若尔盖湿地设置3个黑颈鹤监测点。记者在建设清单上看到,监测点既要利用望远镜、相机等设备实现远距离记录,还要借助巡护设备和红外相机开展全天候观察。

省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与湿地保护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将聚焦以黑颈鹤为代表的“旗舰物种”,通过观测其活动情况和栖息地变化,进一步了解周边气候、冰川变化等背景因素,为开展其他物种的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项目总投资超3.19亿元,目前已到位中央投资2.3096亿元,主要用于土建施工、围栏封育、人工种草等工作。”阿坝州林草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预期效果看,项目实施区域内平均植被覆盖率可以稳定在87%左右,这意味着退化草地、湿地的地表水蒸发速率将极大降低。

“保护若尔盖湿地独特的高寒草原湿地生态系统,也能为今后的科研工作积累经验。”省湿地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认为,项目的持续推进,能够为我国高寒草原湿地恢复项目的实施提供许多可借鉴经验,“从树种、草种的选育,到时间节点的判断,再到经济、社会效益的考量,项目有望‘闯’出具有川西北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思路。”



编辑 | 陈能


相关阅读

  • 万只水鸟“做客”甘肃瓜州

  •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董文龙 通讯员 李晓霞 王翠初夏时节,数批迁徙候鸟陆续来国家级公益林甘肃省瓜州县老师兔保护区水域“做客”。湿地成为成千上万只珍稀水鸟的乐园,水鸟时
  • 初夏的菏泽七里河公园,美极了!

  • 初夏位于菏泽城区北部的七里河湿地公园美如画卷白色的大滨菊、淡粉色的美丽月见草紫色的矢车菊等颜色各异的花卉盛开于七里河湿地公园内一大片一大簇,层层叠叠在微风的吹拂下
  • 高青将建多个生物多样性养护观测站点

  • 编者按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人类福祉和未来。为积极引导群众关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传播绿色理念,倡导低碳生活,助力公众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共同呵
  • 我市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彰显人与自然和谐之美

  •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为“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记者获悉,广东森林覆盖率达53.03%,多项生态指标持续改善,野生动植物物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已成

热门文章

  • 美国对华2000亿关税清单,到底影响有多大?

  • 1 今天A股大跌,上证最大跌幅超过2%。直接导火索是美国证实计划对华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25%关税。 听起来,2000亿美元数目巨大,我们来算笔账。 2000亿美元,按现在人民币汇率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骆岗公园 初绽芳华

  • 晴空万里,微风和煦,沉睡在骆岗公园的合肥园博园与初夏撞了个满怀,揉着惺忪睡眼,披上一身苍翠,在月季、芝樱等繁花的点缀下,初现窈窕身姿。园博园景观效果已经显现。而比美景更能引
  • 简阳交警利剑出击 整治摩托车“炸街”

  • 摩托车“炸街”是很多人深恶痛绝的行为,为有效打击“响管车 ”“炸街党 ”等不文明现象,简阳交警利剑出击,对机动车非法改装、飙车炸街、无证驾驶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进行
  • “东方宝石”朱鹮即将跨省落户盐城

  • 5月18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发函同意,从浙江调拨20只朱鹮用于在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野化放归。此举开启朱鹮保护的新篇章,将重建中国南方朱鹮
  • 场面壮观!近亿只蝴蝶集中羽化成蝶

  • 进入5月下旬,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马鞍底乡中国·红河蝴蝶谷正式迎来大规模蝴蝶爆发。约8000万至1亿只破茧而出的蝴蝶在山间聚集、在竹林中穿梭、在草丛上翩跹,场面十分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