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弥勒巡检司镇,“旱地改水田”!助农增收400万元

日期: 来源:弥勒市融媒体中心收集编辑:弥勒市融媒体中心

为提高农村土地种植产量,实现多元化种植,今年以来,弥勒市巡检司镇杨柳寨小组因地制宜,实施“旱地改水田”土地整理项目,将旱地改造成高效水田,提高土地利用率,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截至目前,杨柳寨小组共完成“旱地改水田”项目1800亩,全部种植优质水稻,实现水稻增收约90万公斤,助农增收约400万元。

杨柳寨小组:1800亩“旱地”变“水田”

项目实施以来,巡检司镇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提早谋划、抢先部署,成立工作专班,抢抓工期、有序推进,及时化解实施过程中的矛盾纠纷,以强有力的举措全力保障项目建设。

改造前↓↓

改造中↓↓

改造后↓↓

截止目前,巡检司镇杨柳寨小组“旱改水”项目已全部实施完成,改造水田1800亩。实现了田间道路纵横、水渠连贯畅通、土地平整集中的建设目标。

改造前,杨柳寨小组部分土地存在耕作层薄、土壤肥力不足、保水性能差等问题,村民生产成本投入大、收益低。

通过“旱地改水田”的方式,将低产旱地变成了土地平整、集中连片、排灌方便的优质水田,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如今,杨柳寨小组旱改水项目稻田平均亩产可达500公斤左右,产值约400万元,达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旱地改为丰收田,农民增收笑开颜

近日,杨柳寨小组旱改水项目的1800余亩水稻陆续成熟,当地村民抢抓好天气忙收割。

连片的水稻陆续成熟等待收割↓↓

饱满的稻穗颗粒,象征着今年的好收成↓↓

村民在田间忙碌着收割稻谷↓↓

收割下来稻谷整齐有序地摆放在稻田里进行晾晒↓↓

趁着好天气,村民及时抢收晾晒好的稻谷↓↓

看着丰收的稻谷,村民笑开颜↓↓

伴着丰收的喜悦,将收割好的稻谷装袋运回家↓↓

“旱地改水田”项目简介

“旱地改水田”项目是国土资源部门通过土地整合、土壤改良和修复农田基础设施等措施,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耕地质量等级,有效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有益尝试。

旱改水是在农田建设时,对现有的中低产田、低洼易涝地和坡地进行“旱改水”改造,建成“田成方、渠相通、路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的水田,有效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形成稳定的生产能力,切实将旱地“存量”变为保障粮食生产的“增量”。

旱地改成丰收田

一块块水田让农民

满了“粮袋子”

鼓了“钱袋子”

致富道路越走越宽!


相关阅读

  • 2023年内蒙古社区运动会开幕

  • 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4日电(记者王春燕)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社区运动会4日在呼和浩特市滨河体育公园开幕,来自52支社区健身队及健身爱好者的1000余人参与了各项体育赛事活动,现场还
  • 加快旱作种业育繁推 稳稳端牢“中国饭碗”

  • 原标题:加快旱作种业育繁推 稳稳端牢“中国饭碗”省农业农村厅:建立稳定示范基地,以示范实效加快良种推广 □ 记者 李彦伶  铜川地处渭北旱塬中部,上世纪80年代便开始旱地小
  • 这场“村BA”,很“村”又很“燃”

  • 为进一步加强津潍高铁精神文明建设,展现新时代农村风貌,让“体育力量”赋能乡村振兴,10月11日上午,由中铁四局津潍高铁站前七标项目与杨柳雪镇联合举办的“村BA”篮球赛正式开幕
  • 养殖“水田鸭”致富顶呱呱

  •   周水柱在喂鸭 水塘里养的“水田鸭”  驻马店网讯(记者 高琳琳 通讯员 薛亚楠)每天清晨,在驿城区朱古洞乡朱古洞村周庄组总能听到鸭子“嘎嘎”地叫个不停。近日,记者走进

热门文章

  • 美国对华2000亿关税清单,到底影响有多大?

  • 1 今天A股大跌,上证最大跌幅超过2%。直接导火索是美国证实计划对华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25%关税。 听起来,2000亿美元数目巨大,我们来算笔账。 2000亿美元,按现在人民币汇率

最新文章

  • 弥勒巡检司镇,“旱地改水田”!助农增收400万元

  • 为提高农村土地种植产量,实现多元化种植,今年以来,弥勒市巡检司镇杨柳寨小组因地制宜,实施“旱地改水田”土地整理项目,将旱地改造成高效水田,提高土地利用率,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助推
  • 临淄区举办高素质农民专项培训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 汤继文10月底至11月初,临淄区举办了今年第一期高素质农民专项培训班,来自全区各乡镇和街道的种植大户、合作社人员共100余人参加培训。高素
  • 淄博中润大道22.55万平方米园林绿地实现移交

  •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董娜11月3日,记者从淄博市公用事业服务中心获悉,主城区中润大道提升改造绿化工程一、二期项目养护期满,22.55万平方米园林绿地移交给张店区
  • 王士禛纪念馆与青岛科技大学共建德育教育基地

  •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 赵希翔11月3日,王士禛纪念馆与青岛科技大学共同为“馆校共建”德育教育基地揭牌。来自青岛科技大学的50余名师生走进王渔洋故里,近距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