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免费试读《设计好运:从不确定性中获益》1.1 成功,不是靠能力和决策,而是靠好运

日期: 来源:任鑫这周读了啥收集编辑:Mars任鑫

卷首广告

最近写的一篇 《不用翻墙不用注册,就能调戏 ChatGPT》 ,大家关注度比较高。

感兴趣 AI人工智能领域的朋友,可以关注下我和大学同学徐文浩一起做的这个号,主要围绕人工智能和商业价值,每周更新一期。



以下为免费试读《设计好运:从不确定性中获益》1.1章节完整内容


1.1 成功,不是靠能力和决策,而是靠好运


    问题:运气有多重要?

先回答两个简单的问题:)

你觉得“运气”在人生中,有多重要?

A. 不那么重要,只是锦上添花的小事

B. 运气很重要,但事在人为,关键还是看自己

C.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运气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D. 人生在世如浮萍,99.99% 被运气影响和塑造


如果想要“成功”,下面哪个特质最重要?

A. 勤奋努力

B. 智慧认知

C. 伟大战略

D. 好运气


    迷思:成功 = 勤奋 x 智慧



成功 = 勤奋努力?


最常见的迷思和鸡汤,就是“越努力,越幸运”。

如果勤奋努力就能成功,砖窑的黑工应该最有钱。

如果必须勤奋努力才能成功,又怎么解释拆迁暴富的例子?

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和勤奋努力之间没有相关性。

不要把学生时代被洗脑的世界观,带到真实世界。


雷军,公认的互联网劳模。

金山做得不温不火,但小米做得风生水起。

成败关键不在于勤奋还是偷懒,而在于是否撞到了“大势”。

关键是“顺势而为”,这也是雷军把自己的基金命名为“顺为”的原因。

勤奋,并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


杨超越,公认的幸运锦鲤。

在创造 101 节目里,她是最勤奋的么?她是“比较勤奋”中的一员么?

不是,但她是最搞笑的一个,是话题最足的一个,最有故事的一个。

所以,她成为了关注度最高的那个,也成为了后续发展最好的一个。

勤奋,并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我们脑中根深蒂固的“成功 = 勤奋”的关联。

主要来自于漫长的学生生活和高考的洗脑。

我们在学校里待了十几年。

校园环境给每个人创造了一个清晰而虚假的游戏规则:

  • 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学生

  • 每个人的任务是一样的:学习

  • 每个人的考验是一样的:考试

  • 回报和考验中表现正相关:分数

这种框架下,努力和回报之间的相关性很强。


但真实世界不是这样。

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面对的任务完全不同,评估标准天差地别,而最终的回报更是毫无“道理”。

世界不是一个“大学校”。

更像是一个充满了“多臂老虎机”的赌场。

每一台老虎机(领域),每一个摇杆(玩法),对应每一个玩家(禀赋),回报规则都不一样。

有些随便碰碰就能赢大钱,有些搞死搞活最后也没回响。

真正困难的,不是努力拉杆。

而是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回报最大的老虎机。

而且还需要平衡寻找(Explore)和努力(Exploit)的平衡。

不多试试,很难找到自己哪一台适合自己,会有高回报。

可如果总在试,又会蹉跎时光,让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挖掘回报。

这个平衡才最难得。



成功 = 智慧认知?


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鸡汤是“认知决定成败”。

这句话和“心诚则灵”一样,无法证伪。

但回归常识,你看一眼自己身边朋友们,他们的世俗成就真的源自认知么?

是最有钱的人看问题最深刻,还是最会读书的人生意做最大?

更进一步,仔细想一下因果关系。

是因为他们认知到位,所以成功;而是我们看到成败结果后,用结果反推觉得他们认知正确?

到底是“认知决定成败”,还是我们用“成败”在评判“认知”?


‍‍‍

往小了说。

早早在北上广深买房的同学们财富自由了,是因为他们认知卓绝,还是运气好碰上了?

真是认知到位,早早预测出房价会涨,为什么没有贷款多买 10 套呢?

是因为他有眼光,所以买房子涨了;还是因为我们看到他买的房子涨价了,所以觉得他有眼光?


往大了说。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搞出来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年赚 40% 的时候人人想往里面投钱投不进去,大家都感叹知识就是力量。崩盘的时候大家有都觉得这些人违背了商业常识,迟早会玩完。

我们究竟是真相信知识的力量,还是相信真金白银的盈亏,然后用盈亏来定义“认知”质量?

如果我们是用结果来反过来定义认知,这样倒是永远不会出错。

但“如果出现好结果,我们就定义 TA 认知正确。我们要有好结果,所以要有对的认知”。

这不循环论证么?

有啥用呢?


‍‍‍

说到这里,我相信你仍然还没有被我说服。

因为我们生活体验中,还是会很明显感受到,我们的选择对生活的重大影响。

而“选择”或者说“决策”的质量,听起来显然是取决于认知质量。

事实上并非如此。


我们人生中绝大多数重大决策,其实都是瞎做的

并没有经过一个严格的信息收集和决策评估过程,认知在其中没有什么参与的机会。

考大学,选专业,找工作,换城市,遇到伴侣……

这些重大的决定,往往是由一些机缘巧合促成——比如“隔壁家姐姐去年考了那里觉得很好”,或者“刚好几个人被分到了一个小组面试,然后就约着一起吃午饭认识了”——而不是基于认真的决策

更常见的是,我们根本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个“人生关键点”,决策就已经做完了,人生的方向就改变了。

重大的决策点,不是不存在,只是很罕见。

大部分时候,它们会出现在商学院的决策课程里,和公众号的决策小故事里,而不是生活里。


前几年关于决策最火的一本书是《思考,快与慢》,作者丹尼尔·卡尼曼。

最近有一本传记《解构生涯:改变我们大脑的一段友谊》就是讲他和他的终身搭档特沃斯基的故事。

读这个传记,你会非常明显的感受到,这两位决策大师其实没有给自己的人生做多少决策。

绝大部分时候,他们和我们每个普通人一样,不过是被生活的浪潮推搡向前。

卡尼曼是犹太人,辗转到了以色列是因为运气;参军之后,也是完全处于偶然,被指派给新兵做心理测试,就此对心理学产生兴趣;后来巧遇特沃斯基,开始合作,每一次命运转折,都是在一系列偶然事件中随波逐流。

就如特沃斯基所说“ 生活中的重大选择,基本都是随机的 ”。


我回想自己的人生,也是如此。

之所以能顺利上交大,是因为我参加了一个特别容易拿奖的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但我当时选择这个竞赛的决策依据并不是“容易保送大学”,而是“可以买电脑打游戏”。

之所以毕业没几年后,就拿到大量优质的工作 Offer,不是因为我天赋异禀工作出色,而是遇到贵人。

在美国工作时,太闲,就写博客分享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来提高营销效果,结果每一篇都被当时刘强东助理转发到了国内电商论坛派代网。这让我身在美国,却很容易的积累了国内电商圈内的名字和连接。

可我写博客的初衷只是为了自己整理思路,并没有规划设计商业价值,更没想到会遇上贵人帮我传播打造影响力。

看起来,收获源自正确的决策,合适的方法。

诚实一点反思,其实只是在生活中随波逐流遇到的好运。



成功 = 伟大战略?


商业世界,最常见的成功学,就是把结果归因到战略上。

所有的成功,最后都能事后诸葛亮,总结出战略正确在了哪里。

和我们前面聊的“认知成功学”有点像,但论证过程更复杂更严密。

常常会带有大量的案例、数据和图表,故事线和逻辑线也会清楚很多。

只可惜,都是事后诸葛亮,经不起推敲。

从个体的商业案例看,会发现充满了机缘巧合,而非精密设计。


马寅做阿那亚,不是因为想做社区,而是因为房子砸手里了;“中国李宁”在纽约时装周的火爆,只是刚好撞上了别人不要的机会,结果帮李宁打开了新路;360 开始想做的是搜索,安全卫士是意外碰出来的;Tiktok 前两年在海外攻城略地所向披靡,一半是借了疫情的东风……

而从统计意义上看,更是会发现并没有万能的伟大战略,只有永恒的随机性。

最致命的战略学者,迈克尔.波特,和别人一起创立自诩公司德勤摩立特(Monitor Deloitte)倒闭了。

最经典的两本商业书《追求卓越》和《基业长青》,给了大量的“数据”和“证据”来支持为什么书中公司“卓越”而且能“长青”。但书籍出版后,一半的公司后续经营遭遇了困难,超过一半的公司业绩增幅低于标准普尔 500 指数。

最创新的商业书《蓝海战略》提到的核心案例:可尔姿、德高集团和西麦斯,在 2008 年金融危机和后续疫情下表现都很差,太阳马戏团破产。


看这些厉害的公司,总结他们的伟大战略共性,很容易。

但从这些共性去推导他们未来会怎样,完全不靠谱。

所谓伟大战略,和我们前面讲的认知一样,其实仍然是充满幸存者偏差的循环论证,没有实践指导价值。


在随机性的世界里,找没有因果关系的相关性,本质上是迷信。

经济学家保罗·奥默罗德(Paul Ormerod)用大型公司破产数据、美国较小规模公司破产数据和其他富裕国家的公司破产数据,去对比化石记录中的物种灭绝数据,发现两者规律极其相似。

虽然这仍旧无法证明公司策略只是试错发展(类似于恐龙进化)而不是得益于战略和规划,但至少说明就算我们把战略智慧这个假设扔掉,统计学上可能并不会造成结果上的重大不同。



    现实:运气 --> 成功


好运是成功之母


《绝命毒师》(Breaking Bad)的导演文斯·吉里根(Vince Gilligan)接受 GQ 杂志的采访。

当他被问到成功秘诀,他回答说:

我们为了拍这个剧,每个人都付出了全部的努力,我们想让它是人类所能做到的最好的电视剧……

答案里又有“努力“又有“愿力”,听起来合情合理,对吧?

然后他接着说道:

但是你知道吗?

隔壁《老爸说了算》(According to Jim)剧组也是这么投入的……

那为什么非得是我们这个剧大获成功了呢?

我真想知道为什么,这样下次我还有机会在电视业再拼一把。

可是说实话,现在这个片能成我已经是偷着乐了。

这才是完整的答案。

不能说努力和斗志不重要。

但区分开成败的,往往不是这两者。

而是自己也无法理解和掌控的运气。



好运是取胜之因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两个简单的模拟实验。

我们可能会发现,运气比我们想象中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

第一个实验是意大利物理学家Allesandro Pluchino、Andrea Raspisarda和意大利经济学家Alessio Biondo 设计的。

它主要模拟了一群人在 40 年的工作生涯(20 岁到 40 岁)发展变化。

模型里有 1000 个小人,每一个具备不同的技能点和同样的起始资本。

可以看到,基本上每个人的技能点是高斯分布的,大部分人比较平庸,真的很强或者很弱的人不多,符合我们对真是人类社会的认知。

把这些小人儿随机分布在一个正方形世界里。

这个世界里,除了人,还有运气,好运长成绿色,霉运是红色,运气 6 个月动一次。

如果一个时间段(6 个月)内,小人儿没有碰到好运或者霉运,则小人儿没有变化。

如果碰到了好运,则财富将以和技能点成正比的倍率增加(越有能力的人,越能够把握好运)。

如果遭遇了不幸,则小人儿的财富减半。


如此模拟40年后,结果显示尽管技能点在小人儿之中呈高斯分布,但在最终大家的财富分布却遵循幂律。

20 名最成功的个体合计占有了 44% 的财富,同时一半的人财富和起始点几乎没变化。

这和真实世界财富分配很像。

另一个结果是,并不是最有能力的人积累最多财富,而是技能点分布在正太分布平均值附近的人——好运气的普通人。


如果单独把最成功和最不成功的个体拎出来看,会发现决定他们不同命运的并不是天赋(最不成功那个小人儿的天赋还更高一点),而是运气。

这只是个模拟,并不是严格的证明。

但也可以让我们清楚看到:在一个显著有能力分布,而且能力确实能够影响结果的世界里,最终的成败仍然更多取决于运气。

但是,出现这个结果,是不是因为实验中放大了运气的影响力(让财富翻倍或者减半),而弱化了技能点的作用呢?


可以再看第二个模拟实验,设计者是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Blank)。

他模拟了一个 10 万名参赛者的网球比赛,在这个模拟中,运气只能决定整体表现的 2%,而天赋和努力决定其中 98%。天赋、努力和运气都是独立的随机数,是 0 ~ 100 的任意值(平均分布)。


如果一件事情,实力影响力高达 98%,应该是最有能力的人拿冠军吧?

不是,实际模拟过程中,获胜者平均运气得分为 90.23,78.1% 的获胜者其天赋和努力总值不是最高的。

换句话说,就算是几乎绝对靠实力的领域,最终的赢家往往也是运气好的那个,而非绝对实力最强者

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可以简单计算一下(不喜欢数学的同学们跳过就好,不影响理解)。

假设有 N 个人参与这个比赛。

当 N 较小(参与人数较少)时,最强者的平均水平也不会太高。

而随着参与者的增加,最强者的能力也水涨船高。

如果只有 2 个人参加比赛,则最强者的平均实力是 66.7。

如果是 3 个人参加比赛,则最强者的平均实力是 75。

如果是 4 个人参加比赛,则最强者的平均实力是 80。

总的来说,假设实力是高斯分布。

最强者的平均实力 = 100 x N / (N+1)。

假设在能力之外还有运气,运气取值是 0 ~ 100 中任意值,但只能对最终结果影响 2% 。


这样的话,一个实力为 90 分,运气为 60 分的选手,成绩将是 98% x 90 + 2% x 60 = 89.4 分。

而在一个 10 万人的比赛中,能力最强者的实力部分得分应该是 100 x 100,000 / (100,001) = 99.999。


运气部分的得分,既然是 0 ~ 100 的平均,期望值应该是 50。

所以综合一下,实力最强者的综合表现分数应该是 98% x 99.999 + 2% x 50 = 98.999。


当比赛有 10 万名参赛者时,根据平均分布,应该有 10 人的实力分数大于 99.99。

这 10 个人里面,最高预期运气水平位 100 x (10/11) = 90.9。


因此,这 10 个人里面运气最好的那个人的预期表现至少为 98% x 99.99 + 2% x 90.9 = 99.8082,远远大于实力最强者的预期得分 98.999,赢家是运气最好的,而不是实力最强的。

或者反过来说,在一个运气仅仅占 2% 重要性的赛场上,运气是 90 分(前 10%)还是 50 分(平均分)可以对总分影响 2% x 40 = 0.8分。


换算到实力区域,可以替换 0.8 / 98% = 0.8163 分的实力,看起来非常小,但 10 万人比赛里,一个 0.8163 分的差距里可以包含 816 个人,这 816 个人都有可能因为运气战胜原本实力第一的最强者


你可能会说,可是能进入到这 816 人里面,靠的是实力啊。

确实如此,如果没有一定实力的话,根本没机会去碰运气拿大奖。

就好像你我哪怕把运气分打满,也不可能去奥运赛场抢金牌。

但可怕的是……我们给自己定义的“成功”,往往是去和自己实力相近的人作对比。


比如清华毕业生,拿 8000 块钱一个月,并不会觉得自己起步已经不低。

TA 的眼睛只会去看自己同班同学的高薪,觉得自己一事无成,这点钱吃饭都不够。

我们只会和那些和自己实力处于同一档位的人进行比较,而这时因为实力相近,最终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运气。


当你是这 816 人的时候,你并不会把“我已经是 10 万人中前 816 啦”当做成功,而会紧紧盯着金银铜牌——因为刚刚已经算过了,哪怕是金牌,你确实也有机会。

只是这个机会能不能兑现,看运气。


好运的马太效应


更进一步,这个世界还有两个规则,让好运变得更加关键。

一是赢家通吃。

这个世界,并不是你有多少分表现给多少分回报。

可能 95 分拿 100 万,94 分 10 万,93 分 2 毛5。

也可能第一名奖 10 亿,第二名罚 3 亿。

前面的模拟赛场讲的是网球比赛。

世界排名第一的网球运动员,一年的收入数亿。

第 10 名呢?第 816 名呢?

换到我们更熟悉的人名,谷爱凌,2022 年收入 1.4亿。

银牌得主呢?铜牌得主呢?第 816 名呢?

头部,拿走最大块的、完全不成比例的收益。


一本书能卖多少本。

一首歌能被多少人喜欢。

一个 APP 能被多少人使用。

一个人能拥有多少财富。

……

这些数字的分布,都是如此,赢家通吃。

只有做到头部,才能获得高额的回报。

原本的世界,并不是所有领域都这么极端。

但越来越多的领域正在一步一步走向这个极端——因为数字化拉平了战场。

举例来说,原本大家都要在线下上英语课,水平高的老师赚 10 万,但 TA 没法吃掉所有的市场。

留下的空间里,让水平一般的老师也能赚 3万,水平一般的老师赚 1 万,虽然有差距,但分布尚可接受。

而如果越来越多的人都选择线上听课,这时所有人都会疯狂涌向“最好”的老师——同样时间同样钱,为什么不听“最好”的呢?就好像你在手机上听钢琴演奏曲子,肯定也是听最知名的大师专辑。

这时的分布就不再是 10 万、3 万和 1 万了。

“大师”老师会赚 1000 万,而 3 万和 1 万的老师都会降到 8000 去给大师老师做助教帮忙批改作业。


越来越多的领域,就好像英语教学一样,正在一步步进入幂律分布,给予头部超额奖赏。

而正如前面所说,越是头部的高密度竞争,越是比拼运气。


更糟的是,还有第二个规则,会再进一步强化运气的重要性。

这就是马太效应——越是好运,越有好结果;而越有好结果,越是有天助。


比如,你是卖红薯片的。

如果是在实体店销售,可能一条街上两家店出品味道差不多,会有生意好坏,但都还能生存。

但如果是在网络上销售,两家店同时开张,一家莫名碰上了一个喜欢吃红薯片的顾客,还介绍了一帮朋友来买,卖了 100 单,另一家冷启动刚好没碰上什么客人。

后面的用户看到一家有 100 个好评,另一家空空荡荡冷冷清清,于是大部分用户涌向第一家店。

过一段时间,第一家店盆满钵满,第二家店只能关门。


职业发展上也是如此。

可能两个人水平差不多表现差不多,一个人刚好前一天晚上刷到了 B 站一个关于元宇宙的视频,另一个没有。

第二天集团大领导在高层会议上提到了元宇宙,于是事业部会上这两人领导也提到元宇宙,第一个人就把那个视频的观点简单分享了一下,得到了一次集团内分享曝光机会,认识了更多跨部门的人……而且这些人都误以为 TA 是这方面专家,于是都带着这方面问题来咨询 TA,于是逼得 TA 在这方面越来越深入,和同事们交流也越来越多……

只是因为一点点的扰动,就可能导致两个人的职业发展路线发生大的分叉。


商业上,这更是常识。

可能 A 产品比 B 产品仅仅只优秀了 10%,就导致 A 产品产生了网络效应,而 B 却没有。

还可能 A 产品和 B 产品没什么差别,只是因为运气让 A 更早拿到了下一轮融资,就直接把 B 打到了退场。

举例来说,红杉曾经解释过为什么他们当时会那么迅速地重金投资雅虎。

不是因为这家公司真的就好到突破天际,而是他们希望能用钱帮助雅虎快速拉起来马太效应——“红杉花了大价钱投了两个大学生”这件事本身会成为新闻,这个热点会给雅虎网站带去流量。这个光环效应,会让优秀的人才优先考虑这家公司,提高他们的人才密度,而更多的人才聚集会让他们更快拿到下一轮融资、进入正循环。


赢家通吃,让好运者在空间赛场上盆满钵满。

马太效应,让好运者在时间赛场上越战越强。


下一个机会之窗


战略家理查德.鲁梅尔特(Richard Rumelt)采访了 26 位电子电信产业的部门经理和 CEO,让他们指出各自领域里的领头羊“是如何成为行业领袖的”。

几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需求状况的变化或者新技术的诞生打开了机会之窗,而当前的领头羊率先抓住了机遇”。


但是,当鲁梅尔特问到这些经理人目前采用什么战略时,却没有任何人的计划指向了下一个“机会之窗”,都只是在罗列老套的打法而已。

就算我们知道,真正的突破,来自于把握机遇。但惯性使然,我们仍然会把绝大部分的时间精力花在常规的工作上,而不会加大“探测机遇”、“识别机遇”、“把握机遇”上的投资。


乔布斯是个例外。

1998 年,鲁梅尔特再次和乔布斯交流,他说“史蒂夫,这次苹果绝地逢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根据我们对计算机行业的了解,苹果无法真正地突破这种微利模式。网络效应太强了,Windows 和英特尔的标杆地位根本无法撼动。那么,你有什么长远之计吗?制定了什么战略吗?”

乔布斯没有反驳他的论据,也没有认同,只是淡淡一笑:“我在等待下一个大机遇。”


乔布斯没有喊增长的决心,没有列市场份额 OKR。

也没有矫揉造作地说自己有什么战略布局可以创造奇迹。

他说:“我在等待下一个大机遇。”

而且事实上,后面也真给他等到了,而且他抓到了。


仔细回想我第一次创业做“今夜酒店特价”。

不论是产品还是组织,其实把所有可能犯的错误都犯了一遍……

虽然当时觉得这些问题都有天大,但事后拉长距离来看,当时真正重要的决策只有一个。

就是在 2011 年前后进入移动互联网行业。

因为这是一个大机遇,会给后续的旅程创造无数的好运气。

其他事情,处理好一点坏一点,都是细枝末节。


你呢?

你的下一个大机遇可能是什么?

你做了什么来让自己运气更好,更容易碰到和抓到这个机遇么?


    重新回答

努力洗脑这么久,让我讲了这么多"政治不正确"的话。

现在,能不能重新回答一下本篇开始时的问题?


你觉得“运气”在人生中,有多重要?

A. 不那么重要,只是锦上添花的小事

B. 运气很重要,但事在人为,关键还是看自己

C.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运气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D. 人生在世如浮萍,99.99% 被运气影响和塑造


如果想要“成功”,下面哪个特质最重要?

A. 勤奋努力

B. 智慧认知

C. 伟大战略

D. 好运气


再加两个如何?

有谁的人生是你期待的样子?TA 是如何做到的?

A. 主要靠 TA 勤奋努力

B. 主要靠 TA 智慧认知

C. 主要靠 TA 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方

D. 主要靠 TA 碰上了一个好机会 & 把握住了


你打算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了解本书:任鑫邀你见证新书的诞生——《设计好运: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购买链接:限量优惠中,下图长按扫码‍‍‍



卷末广告


周五直播,聊聊为什么要研究好运及答疑~~


相关阅读

  • 运气不可捉摸,但它和认知相关

  • 很多人把不可捉摸的,寻找不到原因的好运或者坏运气归结为运气,好像一说运气这个词汇就可以与某种神秘搭连上关系,不用再解说了。在某种程度上,很多人实际上是有意无意地把运气等
  • 为什么经济发展难?难道就不存在最优解?

  • 有一个很奇怪且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每一个企业都希望获得很快很好的发展,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大多数的企业发展都面临风险与困境。难道在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就没有一个最优解?事实
  • 品类创新,商业增长最重要的变革力量

  • 11月22日,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发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世界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全球经济2022年增速为3.1%,2023年放缓至2.2%,2024年增长2.7%。伴随着肆虐全球的新冠疫
  • 小白阶段如何打好阅读基础?

  •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回复666可获得《个人成长52条干货笔记》今天是我日更的第750/800天大家好,我是逆熵增者,一位知行合一的猛人!今天刚收到猫叔亲笔签名的《一年顶十
  • 如何增加人生的掌控感?

  • 「配图摄影 by 辉友彭莫山」稻盛和夫一直强调的「生而为人何为正确」真的是关键中的关键。这个事太难、太重要、又太容易被我们忽视了。有非常多关键的事情,必须回到这个原点
  • 既怂,又敢

  • 作者/玛玛开篇,祝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永远繁荣富强!在祖国的庇佑下,炒炒股,理理财,把自己的小日子越过越好。动笔时间,22:48。熟悉咱这么多年的老读者,都知道我在操作上有个特点——
  • 追问新知|人类智力是否有极限?

  • # 追问按对于那些超出我们想象范围的事物,我们如何了解它们?大脑的认知边界是固定的吗?人类的智力是不断拓展的吗?对于这些问题,圣塔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的大卫·沃尔珀特
  • 人生其实是一场决策游戏

  • 读研究生期时,我导师说过一句话深刻影响我至今:选择大于努力。毕业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努力的道路上不断求索答案。2021年时候我写过一篇关于“选择和努力”的内容《确定性与不确
  • 价值目测即可

  • 前几天有个朋友问我“价值如何测算”,我说目测即可!这就像你评价一个胖子,应该肉眼可见。如果非要借助各种精密仪器,那只能说明这人还不够胖。价值投资亦是如此!如果非要通
  • 2023年第一个重磅推荐的项目

  • 如果说去年你一无所获,那么这个项目就是2023年一次绝佳的赚钱机会,今天看到是运气,那么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执行,你所获得的将不会只是运气!!!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TED演讲 | 每天10分钟,重启大脑

  • | 简介大家好,我是墨安,你上一次10分钟什么都没做是什么时候?不发短信,不说话,甚至不思考?正念专家安迪·普迪科姆(Andy Puddicombe)描述了这样做的变革力量:每天花10分钟让你的头
  • BBC听力 | 水下世界

  • 听力分享,每日BBC音频中&英It's not just bicycles不只是自行车that seem out of place in this icy world与这个冰雪覆盖的世界不相称Fishing boats and nets lie abandoned
  • TED演讲 | 如何在66岁成功创业

  • | 简介大家好,我是墨安,你知道吗,重塑自己永远都不晚!拿保罗·塔斯纳(Paul Tasner)来说,在连续为别人工作了40年之后,他在66岁时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将自己的创业想法与自己的经验和
  • BBC听力 | 比黄金还贵

  • 听力分享,每日BBC音频中&英Jiayuguan fortress was considered嘉峪关的城堡被认为是to be the last outpos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中国文明最后的前哨Beyond this point,
  • BBC听力 | 吐鲁番绿洲

  • 听力分享,每日BBC音频中&英This is Turpan Oasis吐鲁番绿洲And it's famous in China for an unexpected product它以品质出众的特产而驰名中国grapes这就是葡萄But how on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