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借钱不还的人,背后是什么心理?

日期: 来源:青年文摘收集编辑:武志红主创团

作者:天雅

来源:武志红(ID:wzhxlx)


生活中,不知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老赖”:


他生活有困难向你借钱,你借给了他,但到了还款期限,他却迟迟没有动静。


当你提醒他还钱时,他要么嬉皮笑脸地敷衍你,要么反过头来指责你不近人情。


等催的次数多了,他甚至还有可能人间蒸发,把你拉黑。


真是令人又为难,又气愤,又无奈……


好吧,我最近就遇到了这档倒霉事。


今天借此契机,我想聊一聊:


欠钱不还的人,背后是什么心理?


面对这类人,我们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


图/CC0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小区便利店店长张大姐,是我的同省老乡。


我们平时见面会时不时寒暄几句,偶尔从家乡带来一些特产,也会彼此分享。


整体来说,关系比陌生人好点,但还不至于到好朋友的程度。


某天夜里,张大姐突然给我发来信息:“门店急需资金周转,请借给我×××元,我两天后还你。”


金额虽然没有很庞大,却也足以影响我当月的生活开支。


我本不太想借,但后来转念一想:“也就借两天而已,影响应该不大。”于是我便把钱转给她了。


而这,也成了我与她关系纠缠的开端。


两天后,她一声不吭,没有按时还钱。


我次日一早发信息做提醒,她没有回复。


到了晚上我继续追问,她依然不回复。


无奈之下,我去到便利店,当面找她要说法。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明明是她理亏,欠了钱逾期不还,但见面的时候,她却像个大爷一样,跷着二郎腿高高在上,像是我在求她似的。


当时,她敷衍性地承诺一个还款日期,便把我打发走了。


但到了规定期限,她依然没有还钱,也没有回复我的信息。


当我再次找到她时,令我始料不及的事发生了。


她先是愤怒地指责我忘恩负义,不懂感恩:


“我对你这么好,春节还给你带了家乡上好的蜂蜜,你如今却天天催我要钱,令我难堪……”


愤怒发泄完了,她又开始向我诉苦和抱怨:


“老公不争气,天天赌博,欠了一屁股债。我一个人辛苦赚钱,要替他还债,还要养孩子……”


完了以后,她抬起头,哀怨地盯着我,仿佛在等我回应些什么。


可能很多人在这个场景之下,都会忍不住泛起同情心,甚至会想为她做些什么。


嗯……我也是。


听完她这番话,我内心隐隐约约感到一阵羞愧,并忍不住自我怀疑:


“她这么可怜,我还天天催她还钱,是不是太过分、太不近人情了?”


我尝试说服自己去体谅她。但不知怎的,我的心里堵得慌,总感觉有些不对劲,却又说不上哪里有问题。


直到几天过后,我冷静下来回顾整个事件经过,梳理我与张大姐之间的关系,才终于察觉到这种不对劲的来源:


自始至终,她都在用一种“糨糊逻辑跟我沟通。


图/CC0




所谓糨糊逻辑,是一种隐藏在各种人际关系中的常见逻辑。指人与人,或事与事之间,彼此拎不清、相互混淆的状态。


例如,我原本是去处理我与张大姐之间“借钱、还钱”这件事,但她却瞬间把别的事情(春节送了我蜂蜜)、别的人(她老公和孩子)牵扯进来,令我产生了很多不该由我来面对和消化的情绪感受。


这就是典型的“糨糊逻辑”。


糨糊逻辑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把人搞混,另一种是把事搞混。


其一,人与人之间的“糨糊逻辑


它有两种表现形式:


① 我=你,你=我。


在关系中,按照这条逻辑,就意味着:


我要操心你的事情,为你负责;

你也要操心我的事情,为我负责。


这一点,在张大姐身上其实挺明显的。


一方面,她对人非常热情——


社区老奶奶买大米提不动,她会主动帮忙送上去;


隔壁小伙子没对象,她会主动张罗给他介绍对象;


…………


仿佛在她眼里,周围人的事都是她的事。


但另一方面,她怨气有点重——


当她遭遇困难,别人没有帮助她,或无法满足她的需求时,她会非常愤怒,甚至还会公然吐槽对方,骂对方是白眼狼。


仿佛在她眼里,她的事也是周围人的事。


② 我=我们,你=你们。


简单来说,这种逻辑就是,你一个人得罪了我,让我不爽,与你有关的人都要为此负责。


比如,媳妇和婆婆闹矛盾起冲突,晚上却拿老公出气。


理由是,你妈妈让我不爽了,你是她儿子,你要负责向我赔礼道歉。


如果老公拒绝道歉,她就会找来自己的父母向老公施压,逼他道歉。


她不能将婆婆视为单独的“你”,而是将婆婆和老公混合成一体;也不能将自己视为单独的“我”,而是将自己与父母混合成一体。


这是一种典型的“未分化现象


图/摄图网


其二,事与事之间的“糨糊逻辑


事件A=事件B,事件B=事件A。


事件A和事件B,本是两个独立的事件。


但按照糨糊逻辑,两者却变成了互相关联,甚至互为因果的关系。


就像我与张大姐之间——


春节她给我带了家乡的蜂蜜,我其实也回了她一箱腊味,这是事件A。


前不久她向我借钱,逾期不还,一拖再拖,这是事件B。


这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事件,但在张大姐的糨糊逻辑里,却变成了:


“我春节送了你蜂蜜,你如今就不应该再向我催款。”


如此一来,它就变成了一笔讲不清道不明的人情账。


这是令人困惑和无语的地方。




在现实关系中,无论是亲子、伴侣还是朋友之间,糨糊逻辑时常会发生。


如果我们不能识别它的存在,便很容易陷入与他人永无止境的纠缠中。


过度纠缠之下,关系双方会越来越痛苦,越来越吃力,陷入恶性循环。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具体要怎么做,才能跳脱“糨糊逻辑的纠缠呢?


在处理完这件事之后,我总结出很关键的两点


① 在人物关系上做减法。


我们可以看到,人与人之间的糨糊逻辑,整体上会有这样的作用:


在事件中,减轻个人的责任,并把它分摊到关系里共同承担。


但坏处就是,它会助长责任个体的惰性,令无辜之人被迫承担责任,令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在人物关系上做减法,把焦点还原到责任人身上,事情就会变得清晰简单很多。


就像张大姐,丈夫赌博欠债,无力抚养孩子。


按照糨糊逻辑,丈夫欠债=她欠债,在替丈夫还债的过程中,她被迫承担两个人的责任。


但如果能通过做减法,不再替丈夫还债,把责任归还给丈夫,那她的负担就会轻松很多。


意识到这一点以后,我也决定在人物关系上做减法:


尽管张大姐生活艰难,值得同情,但这是她个人的选择,我没办法透支自己的财力物力,替她承担责任。


图/CC0


② 在事物关系中做减法。


在关系中,很多人在冲突和矛盾的时候,喜欢不断翻旧账。


它有一个作用就是,可以对冲我们当下的无力,规避责任。


但坏处就是,它会掩盖我们当前的错误,妨碍问题的解决。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在事物关系中做减法,一码归一码,事情就会清爽明朗许多。


就像张大姐,按照糨糊逻辑,因为她赠予过我家乡特产,所以她有理由欠钱不还,而我也不应该催她还钱。


但按照“一码归一码”——


她赠予我家乡的蜂蜜,我回她一箱腊味,我们之间的人情债,已经通过这两件事清了。


眼下尚未完结的事情是,她欠我的钱,却逾期不还,这是我们彼此需要面对和处理的。


意识到这一点以后,我也决定在事物关系上做减法,并采取以下措施与她进一步沟通:


肯定过去——


“谢谢你过去那么热情地与我交谈,分享食物。”


陈述事实——


“你当初借我的钱,承诺两天还,但拖到现在还没有还。”


坦承困扰——


“我需要这笔钱还信用卡和交房租,如今令我生活有点为难。”


确定最后期限——


“请你确定一个日期,按时把钱还我,否则我就采取行动了。”


没想到,当我把以上文字发送过去以后,张大姐当天下午就把钱还给我了。



写在最后


的确,面对欠钱不还的“老赖”,我们常常会不由自主地陷入对方的糨糊逻辑中,不仅要遭受利益损失的困扰,还要被迫背负人情上的道德压力,令人苦不堪言。


这个时候,不妨试着在人际关系、事物关系上做减法,觉察并跳脱关系背后的糨糊逻辑。


诚如阿德勒所说的“课题分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区分: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我的课题。


你承担你的责任,我承担我的责任,我们可以相互帮扶,但我们绝不过度捆绑。


当你遭遇现实困境,寻求我帮助,我愿意为你排忧解难。


但我不愿意过度损耗自己的利益,去承接你生活的无力。


相反,我会把原本属于你的一切责任,原封不动地归还于你。


然后,我会继续敞开怀抱,拥抱我们之间清爽、通透的关系。


从这个意义来讲,在人际中,将彼此的利益和责任拎清,也是对关系的一种成全。



作者:天雅,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广州心协三级心理咨询师。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微博:@武志红。现于北上广深杭厦门成都苏州南京青岛10个城市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

▽ 点击阅读热门文章 ▽

相关阅读

  • 孙伯鍨 | 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与改革理论

  • 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与邓小平的改革理论——纪念《哲学的贫困》发表150周年孙伯鍨作者简介:孙伯鍨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南
  • 夜思 | 我们为什么会爱上一个人?

  • 小年说:我们为什么会爱上一个人?究竟怎样才算真爱?如何放下一段关系?本文整理了我们经常会遇到的5个关于爱情的困惑,或许会让你在亲密关系中更加从容、成熟。推荐给你,静夜思。我
  • 超预期|潜伏一季度潜在超预期标的3(20230316)

  • 1、服装锦泓集团:浙江区域调研坚定一季报超预期信心①浙江区域调研核心要点:1)今年公司重要方向控制促销力度减少折扣,去年7 折,今年7.5折,基于市场环境好转及更多维护品牌形象。2
  • 上海人社2022:保民生,护和谐

  • “2022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全市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重前行、奋勇拼搏、争创一流,全力以赴战疫情、稳就业、保民生、揽人才、护和谐。主动服务全市大局,助力打赢大
  • 好文荐读 | 弱势群体

  • 全部文章可以免费阅读全文!!!期刊介绍Journal Name: Health ExpectationsOnline ISSN: 1369-7625Impact factor (2021): 3.318Journal Citation Indicator (JCI): 0.91CiteScor
  • 汶上县劳动关系政策宣传 “最后一公里”打通了

  • 汶上县人社局主动作为、多措并举开展“劳动关系政策进企业”宣传活动,切实推动劳动关系政策宣传进企业、进基层,到群众,入民心,见成效,打通劳动关系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发放
  • 逻辑谬误指南:二十个常见的逻辑错误

  • 编者按:在生活中,一个人的逻辑能力非常重要,不管是对于公共事件的讨论,还是对工作事件的梳理,都离不开良好的逻辑能力。缺乏逻辑能力的人容易被“逻辑鬼才”们牵着鼻子走。本文提
  • 《逻辑学的语言》:如何找出隐含假设?

  • 在《逻辑学的语言》一书中,我提到,寻找隐含前提是用好论证格式的两大关键难点之一(另一个是为命题分类)。在书中,我给出了一些寻找隐含前提的建议,但有的读者还想问得更深一点:“老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借钱不还的人,背后是什么心理?

  • 作者:天雅来源:武志红(ID:wzhxlx)生活中,不知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老赖”:他生活有困难向你借钱,你借给了他,但到了还款期限,他却迟迟没有动静。当你提醒他还钱时,他要么嬉皮笑脸地敷衍
  • 大米的米香味儿是怎么来的?

  • 今晚,一年一度的央视“3•15”晚会正式举行。本次晚会以“用诚信之光照亮消费信心”为主题,聚焦了产品质量、互联网消费等领域。针对包括网络水军、养老诈骗等各类侵犯消费者
  • 化学影院| [BBC化学史]01-元素的发现

  • 每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化学小视频,趣味学化学!元素的发现来源腾讯视频想要下载视频的朋友们可以在腾讯视频搜索视频名字即可下载哦~好文精选1.人生如化学——学懂了化学,才渐渐懂
  • 关于硼砂,你了解多少

  • 硼砂,一种无机化合物,一般写作Na2B4O7·10H2O,分子量为381.37。硼砂是非常重要的含硼矿物及硼化合物。通常为含有无色晶体的白色粉末,易溶于水。硼砂有广泛的用途,可用作清洁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