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如何看待北京硕博毕业生首超本科?

日期: 来源:虎嗅APP收集编辑:吴林静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 (ID:urban_evolution),作者:吴林静,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刚刚迈入“金三银四”就业季,“北京硕博毕业生人数首超本科生”就登上热搜。

城叔考据了一下,来源是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副主任苏秀丽。其在接受《新京报》专访时提到,今年北京高校的毕业生数量约28.5万人,创了历史新高。此外,北京今年的毕业大军中,还出现一个新变化,研究生(硕士和博士)的毕业人数首次超过本科生。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放在“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1158万人”的大背景下,北京毕业生出现的这个结构性变化,似乎迎合了互联网上关于就业市场的焦虑:本科生怎么拼得过?不“卷”到博士怎么找工作?

且慢,我们从全国视角来看看,这份新增的焦虑是否成立。

聚焦北京:招生已经“倒挂”

城叔试图通过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的公开电话了解更多信息,却无果。

为寻找“超过”的证据,城叔翻阅北京教委官网公布的历年“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况”发现,每年统计概况高等教育学生情况中,都设有一栏“预计毕业生数”。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硕博毕业生预计为16.08万人,普通本科毕业生预计为13.61万人。一对比,今年研究生毕业人数确实要超过本科。


图片来源:2022-2023学年度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况

不过,这是一个预估值。

从2020年起,北京研究生毕业的预估值就一直超过本科。但因为延毕等因素,研究生的实际毕业人数,到2022年也没有真正超过本科。

这不妨碍北京研究生毕业大军这几年“奋起直追”——预估“超过”的部分,越来越多;实际“不足”的差距,越来越小。

从历年数据看,研究生毕业人数增加得快,本科毕业人数增加得慢。“一快”遇上“一慢”,研究生群体追上甚至反超本科,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非要寻找“超过”的实际数据,那就是招生数了。2020年,北京硕博研究生招生数首次超过本科生,多招了79人。2021年,硕博研究生的招生优势扩大,比本科生多录取了2337人;2022年,多招人数增加至6200人。

虽然从数据中看,“北京硕博毕业生人数首超本科生”暂时没有明确答案。不过要知道,北京是我国教育高地,也是研究生教育最发达的地区。

从2022年的数据来看,在研究生培养机构占有率方面,北京全市有58所普通高校,占全国约1/10;有81个科研机构,占全国约1/3。北京硕博研究生在校人数43.5万人,占全国的约12%。论及北京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在全国都属于不需要再附加“之一”的那种地位。

放眼全国:依旧“十里挑一”

从研究生招生数早已超过本科,再到即将出现的研究生毕业数超过本科,北京高等教育输出的人才结构是另类的。

北京并不是全国的缩影。从全国来看,硕博研究生是“十里挑一”的塔尖人才形势,并未改变。

“暴涨80万人”“考研报名人数刷新纪录”“考研最难年”“将有300万考生落榜”“招收硕士生突破100万“……舆论总会追逐每一次的“考研热”。当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达到史无前例的474万,外界往往以4:1的录取比例来印证这条赛道越来越“卷”。

其实,无论是普通本专科,还是硕士、博士研究生,每一个“池子”都在扩容,招生数在增加,在校生在增加,毕业生也在增加。

在我国本科扩招之后,近十年来,研究生扩招也拉开序幕。有统计显示,近十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年均增幅达到6%,博士研究生增幅也在5.7%左右。

扩容,一方面是高层次人才规模提升的需求,一方面是本科扩招带来的后续效应。

从全国这几个“池子”来看,齐齐“扩容”的结果就是近乎等比例变化。

以2022年全国数据为例,招1个研究生的同时也招了8.2个普通本专科生,毕业1个研究生的同时也毕业了11.2个普通本专科生,有1个研究生在校的同时也有10.01个普通本专科生在校。

时间倒退5年,2018年以上三组数据的比例变化并不大,平均1个研究生对应的分别是9.2个(普通本专科生,下同)招生数、12.5个毕业数和10.4个在校数。

考研、考博虽然在舆论场中表现出竞争愈发激烈的一面,但整体来看“十里挑一”的比例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从高等教育大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过程中,研究生一直都应该是高等教育培养体系下的塔尖人才,研究生教育也该做好储备人才红利的支柱作用。

问题“药方”:解决结构性矛盾

北京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集中的头部城市,出现“本硕博结构倒挂”有迹可循;研究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塔尖,绝对值在增长,但比例的“含金量”保持了稳定的水平——通过以上数据梳理,可以看到北京出现“倒挂”并非“意料之外”。

但城叔知道,这样的解释,并不能消解舆论场中再次被卷起的就业焦虑。

还有3个月,劳动力市场就将迎来1158万高校毕业生。《政府工作报告》中建议,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因为过去的高校扩招,这两年的高校毕业生总是在“创新高”。有人形容,高学历“蓄水池”就像服用止痛药,无法根治疾病。

不过,城叔认为,疾病的根源,不在于莘莘学子涌向独木桥,而是劳动力市场跟不上。既有结构不匹配的一面,也有传统就业收缩的一面。

近日,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指出,“我们产业结构整体还是以中低端为主,对知识型劳动就业吸纳能力提升需要一个过程”,目前的“产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结构还不匹配,加上周期性矛盾影响和疫情惯性影响,要下更大力气去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如何消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从长期来看,“药方”依然是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把产业结构朝着中高端、能吸引更多大学生方向去调整;另一方面,加大培训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来适应产业发展趋势。

解决就业问题,要综合施策,也要双向奔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 (ID:urban_evolution),作者:吴林静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End

想涨知识 关注虎嗅视频号!

相关阅读

  • 六问今年以来最强沙尘

  • 沙尘什么时候结束?为什么人们觉得今年沙尘天气格外多?防护林可以抵挡风沙吗?全文2239字,阅读约需4.5分钟 新京报记者 王景曦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3月以来的第三轮沙尘天气目前
  • 26条外贸新举措支持首都高水平开放

  •   日前,《北京海关支持首都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正式发布,立足平台、通道、环境、产业四方面共推出26条措施,进一步推动首都开放型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
  • 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讣告

  •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叶良修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3月17日23时逝世,享年90岁。叶良修教授生平叶良修教授原籍安徽省合肥市,1953年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58年毕业后留校
  • 高校推免率汇总!统考的留个心眼

  • 本文由蝶澈学姐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择校可是门大学问,有的学校年年都招收好多学生,但仔细一看,接近90%的人都来自推免。。。顿时心梗,快run首先我们来说说,推免率是什么?推免率=
  • 北京新添6所实验学校

  •   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北京市级统筹优质学校建设全面提速,市教委陆续在通州区、大兴区等6个区建设6所“北京实验学校”。最近,各校建设情况公布,其中1所已于去年9月开
  • 3月国内等级分报告-北京男子100强

  • 明确位置 找准目标(^点击直达最新分省报告专辑^) (报告样式示意) 报告包含北京100名最强男子青少年棋手CPR国内等级分数据和排名;棋手可能包括但并不限于: 白峻松, 才沅弘
  • 3月国内等级分报告-北京男子101~200强

  • 明确位置 找准目标(^点击直达最新分省报告专辑^) (报告样式示意) 报告包含北京第101~200名最强男子青少年棋手CPR国内等级分数据和排名;棋手可能包括但并不限于: BrandonZ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谁能服务好中国4亿跑者?

  • 跑鞋是一个很特殊的品类,由于它的专业性,很难靠一条广告就让大家真正记住它。人们对跑鞋品牌有着更多维度的评价方式:要感受鞋的舒适度,用专业一点的术语就是回弹、减震、包裹性
  • OPPO Find X6 Pro 体验:超出预期的影像能力

  • 点击虎嗅视频号观看完整视频下面是视频文稿:前段时间,我去了趟瑞典,哥德堡。除了非常离谱的四月份暴雪,哥德堡这地儿,有俩土特产,沃尔沃和哈苏。这俩品牌被当作瑞典设计的典范,极简
  • 把睡眠“进化掉”的韩国人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天下实验室 (ID:vistaedulab),作者:左晓晨,头图来自:《未生》前不久,“韩国人为什么不睡觉”的话题很火,这让我想起当年在韩国念大学时,凌晨和同学进行线上小组讨
  • 如何看待北京硕博毕业生首超本科?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 (ID:urban_evolution),作者:吴林静,头图来自:视觉中国刚刚迈入“金三银四”就业季,“北京硕博毕业生人数首超本科生”就登上热搜。城叔考据了一下,来源
  • 167万人争相入局,赚钱变简单了?

  • 今年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球市场变幻莫测的一年。 越是复杂的环境下,越是容易孕育大机遇。 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2月,A股投资者高达2.13亿,仅2月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