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沿着笔直的柏油路走进红安县龙潭寺村,一排排整齐的银杏林在风中摇曳,往日杂乱差的模样已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路畅、村洁、景美,人和。
这些转变得益于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开展。
问计于民,绘好共同缔造一张图
“村里还没有休闲活动的地方,能不能建一个文化广场我们晚上还可以跳跳广场舞。”
“这个提议好,我家闲置的旧房可以拆了建文化广场。”
在梅财芳湾场子会上,村民们热烈地商讨着。
说干就干,党员梅新传、姚媛君主动带头拆除自家旧房屋,村民们出钱出力、投工投劳,一个崭新的文化广场建成了。
自2022年9月,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以来,龙潭寺村从村民最关心的人居环境整治着手,通过召开16次场子会、8次村民代表会,发动村民一起动手改变村庄环境面貌,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不到一年时间,该村通过发动群众捐资投劳、整合项目资金等形式,共筹资23.6万元,争取项目资金800万元,发动近400人次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上姚家湾和梅财芳湾美丽乡村示范点,打造了200余亩银杏林基地。所有湾组陈年垃圾、断壁残垣全部清除,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还种满了花草。
发展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现在村里建了合作社,还带来了企业,流转土地不仅能够得到股金分红,每天还能到合作社干活赚工钱,我很满足。”瑞沣合作社股民姚芳福边在红苕基地里翻芍藤边笑着说。
龙潭寺村通过土地流转、招商引资等方式引进瑞沣种养合作社、苕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湖北省荣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三家公司优势互补,合作开展“红安苕”优势区创建项目,实现红苕种植、销售和深加工全产业链发展,三个农业公司完成产值1600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13.2万元,村民年增收21万元。
“过去村民各自为战,土地收益不能达到利润最大化,现在采用党支部+村级股份合作社+市场主体+农户的模式,把土地连片流转给市场主体投资开发,每亩租金最高达350元,村民能拿到租金、务工工资和股金分红三份收入,形成了产业得发展、农户得实惠、集体得收入‘三赢’的良好局面。”龙潭寺村党支部书记梅新传介绍。
在做好土地文章的同时,该村还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走出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打造200余亩的银杏林基地,是红安目前最大的银杏林基地。
乡风文明,塑造美丽乡村精气神
“喜事新办,丧事从简,破除陈规旧俗,反对铺张浪费……”在龙潭寺村的村规民约中,移风易俗是核心。
村“两委”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作用,宣传倡导移风易俗的经验做法,挖掘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传播善行义举,引领社会新风。
“以往家里发生点大事小情,为了面子也得大操大办,席越开得多就越风光,如今减少了铺张浪费,反而脸上更添光彩。”村民姚流军欣慰地说道。
与此同时,该村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十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共评选出好婆婆9名、好媳妇9名、十星级文明户30户,优秀学子6名,卫生楷模7名,让村民比有标准、学有榜样、超有目标,形成了户户争先进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