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文学批评”的问题意识

日期: 来源:团结报团结网收集编辑:团结报团结网

文学批评这一概念,其实是现代以来关于文学研究的特殊指称,有着确切含义。它是文学研究中需要格外突出研究者思想倾向的一种话语方式和价值表达形态,审视、反思和批判是其标志性特征,这即是与文学史、文学理论的本质区别。

就文学评论的现状,笔者提出一点批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也。

第一是工作总结式报告。调研报告当然是一种简洁明快的资政文体,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三段论式结构。读之立场鲜明,结论清楚。可是面对文学创作这个个人意识和潜意识化比较突出的产品,这一文体就显得不那么适合了。主要是人的精神及价值状态不能被科学量化,再加上象征、隐喻、反讽等常是叙事文学的基本手段。前面两块内容倒不难驾驭,到了解决问题阶段,如果依着调研报告文体特点,就该快刀斩乱麻得出一二三个答案,这怎么可能?倘非得如此,便只能就事论事。可是,这就能说透问题吗?不能。最关键的一点是,对于文学来说,所谓对策建议,最大的可能性恐怕只是依照热点文化思潮给出的答案,因为这些东西更方便于操作。所以这一类文体,一旦落入个体评论家之手,只会导致思想探索的浅化、窄化,无法看到文学之所以如此的历史性制约因素。长期纠缠于这样的统计和归纳,文学创作就会变成某种订制式的模式生产,从此无缘回应内心的自由召唤。本来,可能性生活方式,一直是文学建构的当然任务。现在,当可能性变成了大家都沉浸其中且还能点数得清楚的生活,这是贫瘠与枯竭从评论转换到文学创作并开始起作用的最直接表征之一。

第二是正向性经验互证。经验有正向性和反向性之分,这是一般情况。然而当两者同时走向极端,正向性就变成了鉴赏、赞美、图解,反向性则容易被激越的情绪所左右,一变而为说反话、唱反调,那就与理性不沾边儿了。浏览被报刊置于重要位置的文学评论,慢慢发现,正向性经验互证的确给笔者留下了极深印象,说明这一路评论颇占上风。好处是,顺着作品阐释容易很快彰显出作品的优点;坏处是,一味顺着创作者,创作容易变成惯性制作,创作者会在一路荣耀中舒舒服服地走进死胡同。当然,评论中正向性经验互证之成立,前提必须面对的是毫无疑问的经典。哪怕把被视为一时经典的小说作为批评对象,在思想层面看,仍然有许多进一步探讨的余地,可是仅当作一种小说叙事,就不一样了。只要评论资源低于乃至平行于那些对象,从小说要素上说,绝大多数小说,的确堪称完美,也符合它被突出了的审美趣味,这即是正向性互证的致命局限,因为它有个前设不可撼动。这前设就是文学原理的惯性,评论只到原理为止,批评则才从既定原理开始。因为批评有穿越文学史、文学理论的资质,并能从更广阔的普遍性回过头来审视这既定的一切。

这一层面看,这路评论长期盘踞在文学批评的中心,实在是把文学及其研究的质疑性气质一步步推向了麻木的境地,这是从评论内部生产开始排斥异质元素进而走向同质化的表征之一。

第三是文学史规定性知识的机械填充。分开看,这种判断似乎偏于尖刻。可是如果你足够熟悉对象,其实只是一种客观陈述。一是做此事的人,基本清一色学院教师,他们所熟悉者多为文学史教材。二是学院化知识熏陶之故,“梳理知识”成了他们习惯性话语方式。这时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动辄“从当代文学史上看”,或者“中国当代”、某个文学时期等,会那么频繁出现在他们的评论文本中了。盖因这是一种学科行话,只有浸淫其中,才有被认可的可能。不幸的是,真正的文学批评并不以最终给假定的文学史提供资讯为自豪。我曾读过很多类似著作,美国很没有名气的当代青年学者约瑟夫·诺思的《文学批评:一部简明政治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张德旭翻译)一书就是很好的例子。打破“范式”,是该著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创新之处。在他看来,每当一种批评思想耗尽之时,必然要有人站出来颠覆那种让人倍感无力的知识惯性,真正的批评才得以露出头角。令人气闷又不能一下子找出原因的那个生产机制,便是范式。而当代最突出的范式,便是大同小异的文学史知识印证法,回顾今日文学评论,致力于文学史框架内的写作,看起来是为今日文学做出了汗马功劳,毕竟,他们在既有和假定的未来文学史中论评作家和作品。然而,未来文学史只要不是自己亲自操刀,这种美丽承诺马上会变成一桩骗局。

因此,既然文学创作首先面向社会现实和历史现实,而不是冲着文学史,那么,文学批评就应该而且必须在幽深的历史隧道,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去辩证、辨伪乃至审视文学。否则,评论中文学史知识堆积越多便越具有迷惑性。今日文学创作水准有待进一步提升,不能说与这种“知识化”研究无关。

文学批评工作不是为哪个作家个体撰写功劳簿,也不是为哪种文学风格预定文学史席位,更不是量身定做符合某大奖的审美样本。从根本上说,文学批评的思想言说为的是推动真正的理想生活的实现,文学作为形象表现这种生活的话语行为,研究它的目光理应射向最基本的现实底盘。而以上所罗列的几种常见文学评论,显然基本属于文化热点思潮下的应景写作和文学学科内的既有知识使用,这就急需打破这种人为限制,方可从批评的角度促进作者面向实际生活创作。

总之,选择文学批评,就意味着问题意识,是以发现真问题、关注重要精神疑难为旨归的方法论。其开放性需要从业者全部的精神投入,至少需要有面向现代人普遍诉求的切实的表达激情。否则,一切动机的投其所好、一切形式的追新逐异、一切理由的嫁接套用,都将与批评价值无关。

(本文作者牛学智,系宁夏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相关阅读

  • 江秀廷:网络文学原生评论的形态、特征与意义

  • 摘要:研究网络文学,离不开对网络文学原生评论的透视。网络文学原生评论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需要从评论主体、存在空间、话语内容和形式等多个方面界定。网络文学原生评论的形
  • 浙江8个高校团队入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 潮新闻 记者 姜晓蓉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199个团队入选。其中浙江省来自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温州大学、金
  • 网络空间与文学批评谱系

  • 摘要:“网络文学批评”包含两重含义:发表于网络的文学批评与对于网络文学的批评。发表于网络的文学批评由于特殊的传播速度形成相互激荡的狂欢气氛,并且导致答辩机制的消失。这
  • 牙再植,抓紧机会“重新做牙”

  • 沈先生右上前牙反复长脓包3年了,严重的时候右侧脸都会肿起来,经几次根管治疗都没有缓解,慕名来到杭州就诊。牙体牙髓学科常务副主任陈卓评估,沈先生这颗牙是由于牙根发育异常导
  • 学院介绍-中国语言文学系

  • 院系概况中国语言文学系创建于1951年,是蜚声海内外的中国语言文学学术研究重镇和人才培养基地。中文系于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文学批评”的问题意识

  • 文学批评这一概念,其实是现代以来关于文学研究的特殊指称,有着确切含义。它是文学研究中需要格外突出研究者思想倾向的一种话语方式和价值表达形态,审视、反思和批判是其标志性
  • 一片丹心献丹青——《刘海粟传》印象

  • 刘海粟的百年人生有如沧海浩瀚,他饱经磨难、饱受争议,有人斥他为“艺术叛徒”,有人喻他为“东方画坛之狮子”,有人称他为“中国文艺复兴大师”。《刘海粟传》以文学的笔触真实形
  • “冷极”慢火车,到底冷不冷?

  • 从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开往根河市满归镇的4184次“情暖归途”公益性“慢火车”,全程523公里,历时12个多小时,已经运行了40多年。列车穿越大兴安岭林区,沿途旅客以汉族和蒙古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