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油画《父亲》扬名40多年后 | “父亲原乡”变成“巴山美村”

日期: 来源:文旅中国收集编辑:文旅中国


巨幅画布上,头缠毛巾的老农脸部特写一下子击中人心,画中人脸部一道道沟壑般的皱纹令人过目难忘……画家罗中立的经典油画《父亲》火爆美术圈40多年后,画中人物原型所在的乡村也跟着火了。2022年底,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驷马镇双城村“巴山美村·父亲原乡”项目正式投入运营,在不改变原来风貌的基础上,用艺术开道,赋予乡村更多发展可能。

40多年前,罗中立在双城村工作时,以双城村村民邓开选为原型创作了油画《父亲》,双城村因此被誉为“父亲的村庄”。时隔多年,邓开选当年居住的邓家大院,如今已经改造为父亲原乡记忆馆,周边的建筑设施也随之实现蝶变新生。2021年底启动的“巴山美村·父亲原乡”项目,为乡村旅游注入文化元素,先后建起乡村记忆馆、《父亲》原乡文献馆、乡土技艺农创馆、乡愁艺宿等乡村文化体验区。闲置的春风小学和周边农房也摇身一变,成为乡村会客厅和乡村院落式民宿酒店。2022年国庆前夕,这个集民宿、艺术、民俗、美食、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集散地正式开门迎客。


在刚过去的元旦小长假里,“巴山美村·父亲原乡”迎来一波游览高峰。平昌县驷马双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皮桂鑫盘点运营业绩发现,14栋民宿和私汤温泉在两个多月时间里已经带来40万元左右的营业额。靠着“父亲”这个文化IP,旅游经济成效初显,“巴山美村·父亲原乡”项目也因其稀缺性成了“香饽饽”。村里闲置的土坯房经过改造,修旧如旧,在内里进行现代化装饰,形成一间间极具个性的特色民宿,周末和节假日常常爆满。住在乡愁里,梦回山野间,斑驳的土墙配上智能化家居设施,原始建筑与现代风格的完美融合,让游客实现了隐居山林又不失高品质生活的梦想。

驷马镇双城村党支部书记周银平说,因为《父亲》这幅画,每年村里都吸引了不少美术学院的师生慕名前来写生,这些带着画笔的创作者,为普通的小山村增添了一抹文艺色彩和青春气息。和很多村落一样,双城村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村里居住的主要是老人、小孩,平时清净得很。“巴山美村·父亲原乡”项目启动后,一批又一批游客从城里赶来,他们在老院子里看画展、喝咖啡,在百年前的吊脚楼里泡温泉,这里拍拍,那里看看,感到十分新鲜。他们的到来,也让村里变得热闹。“人气兴旺才可能实现乡村振兴。”周银平又感受到了那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更让他欣喜的是,村里的年轻人也因此陆续回来了。如今,这里90%的工作人员都是本地人,村子又焕发了生机。

据介绍,驷马镇通过8年的打造,已经实现了从传统农耕向乡村旅游的转型,驷马水乡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玻璃桥、大峡谷、万家码头、水乡大舞台等特色景点远近闻名。“作为旅游大镇,总觉得缺少文化的魂,需要弥补文化内涵。”驷马镇党委书记、平昌县驷马水乡风景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孙继禹告诉记者,随着“巴山美村·父亲原乡”的成功运营,这个遗憾如今已经被弥补。

针对“父亲”IP的开发工作其实早几年就开始了。孙继禹坦言,能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将项目从构想变成现实,确实是遇到了好的政策和机遇。深刻理解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巴中市坚定地将文旅康养作为首位产业发展,得到了来自多方的协助,齐心协力促成了这个项目的完成。

边设计边建设,回忆起过去一段时间来的紧张工作状态,很多项目的参与者记忆犹新。聚焦“乡愁”主题,“巴山美村·父亲原乡”选择就地取材,按照村庄的原始肌理设计改造方案,尽量使用本地素材,包括土坯房在内的建筑、老家具等,都尽量追求原汁原味。在艺术改造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注重保留乡村原有建筑形态、自然环境、传统风貌、民俗风情等历史文化元素,有机融合非遗和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打造了一个留住“乡愁”、守住“乡根”的典型代表。

驷马镇素有养蚕传统,如今,项目配套的产业项目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发。总面积1000亩的农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区域内,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参与其中,劳动的同时也享受着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红利,真正实现了“靠山吃山”的乡村振兴模式。文化品牌带来的旅游效应,吸引着更多游客来到平昌、认识平昌,让当地村民重拾对乡村文化的自信,吸引更多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回流建设家乡。

不止于此,平昌县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平昌县持续加大文旅融合发展力度,深入挖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优质文化IP,赋能乡村振兴,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实施意见。以驷马镇为例,未来将围绕油画《父亲》延伸相关产业和服务,如建设写生创作基地、孝道文化体验基地、“父亲”绿色产品加工基地、巴山精品民宿体验地等特色文化空间、科普空间、体验空间,打造文化消费新业态、新场景,将双城村打造成川东北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


(文内图片均由驷马双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2023年1月13日《中国文化报》

第2版刊发特别报道

“父亲原乡”变成“巴山美村”

↓↓↓↓↓↓

责编:陈晓悦

相关阅读

  • 在底层与非虚构——《永远在路上》创作谈

  • 今年是父亲去世40周年。父亲远行时,得年50,我则是一个懵懂的17岁少年。岁月倥偬,惊心动魄。父亲断断续续只读到小学四年级,文化不高,但他始终志行高洁,容止可法,是一个朴实勤劳的
  • 新华全媒+丨“030695” 特殊警号护春运

  • “030695,朱荣超。”“朱荣超收到。”在长春火车站,铁路女民警朱荣超迎来自己的第一个春运。违禁物品安全检查、车站内外巡逻防控、为来往旅客解决“急难愁盼”,这位“00后”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 观文脉 | 鹤湖新居:写在大地上的骈文

  • 一个很美的名字。当初为它起这个名字的,一定是个饱读诗书的人。你看,从空中俯瞰,它就像一篇写在大地上的骈文,词藻华丽也好,朴素也罢,都能够从中读出古典的中

最新文章

  • 外交部:来华人员登机前48小时须核酸检测

  • 1月1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外交部领事司司长吴玺介绍,我国始终本着科学、精准、高效的原则开展疫情防控,动态调整优化防控措施。“乙类乙管”并不是说乙类“不
  •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七号卫星等3颗卫星

  • 北京时间2023年1月13日15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七号卫星和搭载的试验二十二号A/B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