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他们是意气风发的翩翩青年,也是扎根一线的中流砥柱

日期: 来源:爱济南客户端收集编辑:爱济南客户端

  意气风发,鲜衣怒马,心事拿云。

  你印象中的青年是什么样子?

  是喊出“干就完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南昌舰女舵手徐文茜?

  是从英语老师到带货主播,通过直播带动全国各地农产品销售的跨界网红董宇辉?

  还是为公益活动和越剧艺术传承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越剧演员陈丽君?

  青春有无数种样子,光鲜亮丽当然耀眼,但默默无闻未必不闪光。

  这次,我们就将镜头朝向他们——各区县扎根基层一线,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为济南发展作出贡献的青年中流砥柱。

  3个硕士“蘑菇匠”

  把济南菌菇产业推向全国

  “三生万物”是聂阳、张金、刘书程3位“90后”硕士的创业项目,如今,这个项目已经发展成为章丘文祖街道西王黑村三生万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主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从农村长大,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读的是食用菌专业,对乡村有情怀,我们感觉一切都是水到渠成。”聂阳说,当初他们3人硕士毕业,一拍即合,决定“将专业变产业”,在农村创下一片“青春田”。聂阳介绍,2021年底,他们顺利解决了土地、资金、人才公寓等问题,来到文祖街道西王黑村开工建设“百菇园”项目。

  聂阳团队研发的赤松茸,从头一年9月份播种、11月份开始出菇,到第二年5月份,可采收三茬。“我们采用开放式种植,在树林里面利用秸秆,3斤秸秆就变成1斤蘑菇,整个种植过程也非常简单,村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成,种下去两个月就能长蘑菇,就能见到回头钱。”聂阳说,整个采摘期,一亩地能采收4000斤到6000斤的赤松茸,一亩地的产值达到2万到3万元。

聂阳在大棚内查看食用菌生长情况

  “让食用菌种植技术造福更多群众,是我们另一个目标。”刘书程说。这些年他们到过新疆、云南等地区作科技指导,通过“线下+线上”模式,推动当地产业发展。“我们要做好技术服务,发挥线上培训的优势,让更多的老百姓接触到技术。”目前,他们已将技术推广到全国26个省份,培训600多名技术人员,总产值达2亿元,累计带动3000余户实现脱贫致富。

  如今,聂阳和他的伙伴们获得了高级农艺师称号,用自己的匠心和专业,赋能充满希望的乡村。下一步,聂阳和他的团队将在做大做强食用菌育种产业的同时,建立集新品种研发、示范种植、科普教育、加工销售、技术培训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食用菌产业园,吸引更多领域关注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从大学生到社区书记

  她是老百姓的“主心骨”

  “郑书记,我住的这座楼,外面污水管道坏了,污水快流到院子里,希望尽快维修。”“一会儿散会我们先过去看看,商量怎么维修。”近日,一场别具一格的“小板凳”议事会在历城区全福街道南全福社区举行,几张小板凳,没有主席台,没有讲话稿,南全福社区党委书记郑砚和居民围坐在一起,大家各抒己见,在拉家常中解决问题。“别看郑书记年轻,可是我们社区居民的‘主心骨’。”提到郑砚,社区居民话语里是满满的亲切和信任。

  郑砚毕业于山东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是全国第一届社工专业硕士。作为专业社工,“助人自助”是刻在她骨子里的使命。带着这一信念,2019年她以全市笔试第一、全区总分第一进入全福街道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在街道的充分鼓励、支持下,她担任了荣盛商圈党支部书记、团支部书记,负责辖区首个商圈工作,一头扎进基层社会工作的广阔天地。通过广泛调研走访,她掌握了商圈1300家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商圈、社区“双向融合”为思路,探索构建“2445”服务体系,形成“圈内”全覆盖服务闭环,全程跟进“一房一苑一中心”提质升级,创设“荣智会客厅”“荣光志愿行”“荣翼青年汇”,擦亮“党建引领服务在线”品牌,打造党建示范点、社会治理示范点,荣获“济南市出彩型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济南市学雷锋‘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历城区“优秀人才”。

  2023年,郑砚虽然依旧扎根社区,但是身份变了——被居民推举为南全福社区党委书记。南全福社区是先进典范社区,是全福街道的“金字招牌”,带着不安和组织给予的莫大勇气,她迅速投身南全福社区工作中。

郑砚(右)向社区居民宣传社区工作。

  她一边走家串户摸民情,一边将专业理念与社区治理经验充分融合,提出“群众主体工作法”2.0版本,启动“全家福”幸福魔方项目,以福润先锋、福系桑榆、福泽邻里、福蕾计划、福翼行动、福至万家为居民提供精准优质的“多彩”服务;她打造历城区劳模广场、警网融合工作室,构建清廉社企矩阵,深化多网融合共治共建……一年来,她收集民生实事清单29项,已完成16项;社区环境、物业等12345工单量下降14%,居民满意率100%。

  人间烟火气,最抚青年心。“作为一名党龄15年的共产党员,投身基层、扎根社区、扛起重任,我责无旁贷。”郑砚说。

  小牛支书、网红导游、致富能手……

  这个年轻人身份多

  南部山区仲宫街道东罗园村曾经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近年来却成为颇具网红气质的“明星村”——手机成为村民的新农具,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而促使这些变化发生的,是人称“小牛支书”的杨茂伟。

“小牛支书”杨茂伟(左)和村民网上直

  “大家好,我是东罗园村党支部书记。因为我是属牛的,所以大家都叫我‘小牛支书’,同时也是今天的导游,我会为大家做好服务。”杨茂伟介绍着,“东罗园村东临大小门牙风景区,依山傍水,蔬菜种植历来是我们的主导产业,有西红柿、卷心菜、黄瓜等农产品……”周末的东罗园村,天气有些热,来参加“采摘一日游”的游客也十分热情,杨茂伟身兼导游,带领大伙儿来村合作社的蔬菜大棚参观采摘。

  前些年,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村里蔬菜种植技术和销售办法传统,菜农常常辛苦一年,到手的利润却很微薄。杨茂伟是土生土长的东罗园村人,回村之前他曾在外经营着两家公司,收入也很可观。偶然间一次回村和老乡的短暂交流,让他萌生了为家乡发展做点事儿的念头。“当时几个村民就对我说,茂伟,你看咱村蔬菜种得非常不错,就是卖不了个好价钱,你看能不能帮我们想想办法,让我们沾沾你的光。东罗园村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所以说我有一个家乡的情怀,想回家乡重新创业一下。”杨茂伟说。

  2021年4月,36岁的杨茂伟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带领村“两委”成员经过多方取经,成立了罗园人家生态农业合作社,专注发展蔬菜种植和销售。之后,杨茂伟结合自己的属相,注册了“小牛支书(头雁助农)”抖音账号。杨茂伟制作的短视频并不精细,但就是这么一条条“土味十足”的短视频,戳中了众多网友的心,纷纷留言询问大棚采摘地址,也为东罗园村吸引了不少流量。杨茂伟趁势发展起了蔬菜采摘乡村游,并把土特产摆到镜头前,正式开启了直播带货。

  杨茂伟时常行走在田间地头、蔬菜大棚开直播,渐渐有了销量,而且线上销售的净利润比市场价高2倍以上。有了榜样,罗园村的种植户也被带动了起来。孙立光今年50多岁,跟杨茂伟学习直播带货已有半年时间,现在在镜头前,他的表现可谓驾轻就熟。他说,跟小牛支书学习直播带货,通过互联网,农民也能卖上一个好的价格。杨茂伟告诉记者,刚开始直播,大部分村民都比较害羞,放不开,但通过学习和实践,大家都很快找到了感觉。现在,罗园村有近20名村民参与直播带货,年龄平均在60岁左右,最年长的已经81岁。

  直播带货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东罗园村与尹家店、北高而等村共同打造的红色文化研学一日游,也拓展了农文旅融合的产业链,进一步带动了村民和村集体增收。2023年,村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120万元,种植户增收3万元以上,村集体收入超过35万元。如今的东罗园村,家家都是采摘园,户户都是南山特色农产品的宣传员,导游的接力棒传递到了全体村民手中,每个人都在用心为“富美南山”代言。

  昔日返乡大学生

  如今成用玫瑰带富乡亲“靠谱青年”

  5月,正是平阴县玫瑰镇玫瑰花盛开的季节,该镇的郭套村合作社,每天都是忙碌的景象。在一群忙着销售玫瑰花的中老年工作人员中,年轻的郭扬文十分显眼,他长着一张“娃娃脸”,处事却十分老练。“他是我们村党支部书记,我儿子和他一般大。别看他年轻,办事思路却清晰有条理,是个‘靠谱青年’!”一位合作社工作人员给记者介绍。

  原来,这个“娃娃脸”青年,是玫瑰镇郭套村党支部书记,也曾是一名“90后”返乡创业大学生。

  玫瑰是郭套村的特色产业,当地村民普遍做玫瑰花产业。郭扬文的爷爷就曾以收购玫瑰花为营生,因此,郭扬文从小就看到过花农的玫瑰花卖到十几元一斤时脸上露出的喜悦,也看到过把廉价的玫瑰花倒掉时的不舍。这让郭扬文从上学时就下定决心,毕业后从事玫瑰深加工,提升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帮助花农有更高的收益。于是,大学一毕业他便返乡创业,成立公司,采取“合作社+分红”的方式与花农签订协议,并经过反复研究,决定把玫瑰花深加工成“花冠茶”。

郭扬文仔细查看烘干的玫瑰花。

  小作坊传统的做玫瑰花茶是采摘花蕾,然后用煤炭烘干。这种高温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含有硫,影响身体健康。郭扬文通过多方学习,想到了低温烘干花冠。“低温烘干的方式既能保住玫瑰花花冠的营养,又能保证产品绿色健康。”郭扬文说。开始,他下足了“血本”,引进20台烘干设备,待玫瑰花开时又收购了30多万元的花冠。没想到第一次烘干玫瑰花时就失败了,等待了35个小时后打开烘房的门,花冠全部烘焦,一下就损失了30万元。但村民的鼓励让他又有了信心:孩子,你要接受教训,不要灰心。“他们把我当孩子,给我容错度,我却不能把自己当孩子,我要接受教训,扛起责任,给村民一个交代!”郭扬文说。

  于是,郭扬文反复研究,在设备上做文章。通过调节温度和湿度,他最终加工出品质、品相俱佳的“花冠茶”。这一年,不仅郭套村的花农受益,他还带动周边四五个村的花农平均增加收益1.1万元,有的花农增收达2万元。

  2021年4月,郭套村竞选村干部,要求得有35岁以下的干部。郭扬文主动报名,他说:“参加村‘两委’的换届,就想为家乡的建设多作些贡献,最好能帮助村民致富。”

  当上村支书的郭扬文更忙了。2022年,他成立平阴百嘉盈农业种植农村专业合作社,流转350亩土地,带着村民种植糯玉米2号。合作社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形式,“保底+分红”,当年村民就分红110万元。(济南日报 记者:李小梦 张敏 钱堃 冯经伟)


相关阅读

  • 丈夫儿子相继中风,婆媳相互扶持撑起这个家

  • 极目新闻记者 孙婷婷摄影记者 邹斌通讯员 陈丹实习生 王伟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悲伤还是放弃?丈夫和儿子相继中风,今年79岁的王章玉,家庭接连遭受重创,满头华发见证了她点滴辛劳
  • 北京朝阳:引进全球顶尖人才最高奖100万元

  •   朝阳区引导人力资源服务贸易机构“出海”,支持人力资源服务贸易机构“引进来”,最高奖励1000万元;引进全球顶尖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最高奖100万元。近日,第四届朝阳区
  • 方山真金白银鼓励乡村民宿产业发展

  • 最高奖补42万元原标题:方山真金白银鼓励乡村民宿产业发展本报讯 “设立方山县鼓励乡村民宿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2024年试行期安排专项资金200万元。”5月8日,方山县召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联想控股ESG资讯快报(5月6日-5月12日)

  • 联想集团首次发布《2023乡村振兴报告》5月9日,联想集团2024 ESG与社会价值论坛召开,行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主流媒体、社会公众及联想集团员工代表等近400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工结合分会成立

  • 经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与有关专家积极筹备,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工结合分会于2024年5月8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分会成立会议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行业发展与自律工作部主任
  • 仅需1毫克就能致死的毒物,可能就在你的厨房里

  • 炒河粉、桂林米粉、常德米粉、广东肠粉、南宁老友粉、柳州螺蛳粉、贵州羊肉粉、花溪米粉、南昌拌粉、新疆炒米粉、陕西凉皮……对于嗦粉爱好者来说,光是读完这一连串的名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