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论中国古代“治世”的概念、内涵及其影响

日期: 来源:中国学派收集编辑:中国学派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5期P70—P71

作者:秦中亮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摘自《厦门大学学报》2023年1期,于世华摘

“治世”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追求的最高形态之一,它的内涵与理论体系发源于先秦的道、儒、法、墨等诸家,经汉唐佛教元素的摄入、发展,最终成熟于宋。“治世”既有想象与现实结合的“三代之治”,同时也有可资效法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它既关系到中国古代政治层面上的国家治理,同时又与经济、文化、思想、外交等诸多方面相涉。

关于“治世”的理解古今存在较大的扞格,古人讲“一治一乱”,习惯用治与乱来理解世界。而今人则多称“由盛而衰”,知识体系中盛与衰的成分更浓。值得玩味的是,今人常提“开元盛世”“康乾盛世”,古人则很少运用这些概念。“开元盛世”,古人用的是“开元之治”。“康乾盛世”清人则很少运用。本文通过对比“治世”“盛世”等概念的差异,来检视从古而今关于“治世”的观念变迁。

中国古代“治世”与“盛世”的概念

“治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何时已不可确考,《邓析子》《子华子》《管子》《韩非子》《尹文子》《庄子》《诗序》等先秦、秦汉典籍皆有记载。“治世”的词义主要有两种:一是治理国家或社会,二是治理国家之后的一种理想社会形态。本文主要检视第二种词义。

作为概念的“治世”,其对应最多的概念为“乱世”。孟子言:“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除此以外,治世—衰世—乱世体系,在理学兴起之后,也多被治国者所遵承。

揆诸古籍,“治世”“之治”的概念运用极广,主要集中在三个时间段:三代、汉代、唐代。“三代之治”“唐虞之治”“尧舜之治”是古籍中呈现较多的。

汉代“文景之治”“孝宣之治”“光武之治”影响最广,尤其是西汉初年的四帝治世景象最被后世所钦慕,“高文景武之治”也常被论者所言及。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是年号加“之治”概念运用较为广泛的两种,其中“贞观之治”则稳居首席。

相形于“治世”“之治”的概念,中国古人用“盛世”较少。刘后滨就注意到,古人的知识体系中,没有对“盛世”概念的具体界定。

“盛世”这一概念起初就是“治世”的代名词,卜宪群就说:“从语义上看,我国历史上盛世与治世的含义是同一的,盛世即治世,治世即盛世,二者可以互称。”如“唐、虞盛世”“三代盛世”“唐虞三代盛世”古人使用最为频繁,但也只是宋之后学人从“唐虞之治”“三代之治”“唐虞三代之治”化用而来。宋代开始,“盛世”这一概念最常搭配的是“太平盛世”,《张右史文集》等数十人的文集皆有提及“太平盛世”。而古人讲“太平之治”更多,说“太平治世”也不少。“汉唐盛世”这一概念也是从宋代开始沿用,然而,“汉唐之治”则运用得更早、更广,影响更大。

盛世之中最常被今人言及的是“开元盛世”与“康乾盛世”,“开元盛世”在古籍中称为“开元之治”,当下谨严的文史论文,也以运用“开元之治”的概念居多。“盛世”这一概念逐渐泛化使用的过程,也是一种文化概念接受史的过程。

中国古代治世理论体系的内涵

“治世”有着丰富的内涵,是相关研究检视最多之处。然而,“治世”除了基本内涵以外,还有一些衍生的内涵,基本内涵与衍生内涵共同构成了“治世”的理论体系。

爱民与安民是“治世”最为核心的内涵,这是学界的共识。总体而言,就是要通过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来达到富民的目的,从而建立治世。成康治世之时,“刑措不用”,刑罚是“治世”的重要内涵。刑与德教的配合,最终目的还是“刑措”,就是置刑法而不用从而达到天下大治。

“汉文时,刑措不用,兵革不试”,刑措的同时不用兵是“治世”的另一内涵。“治世”的基本内涵就是物阜民丰、户口大蕃、任用君子、德治刑措、重文备武、四夷来朝的太平景象。

在这些基本内涵之外,“治世”还催生了一系列体系化的内涵。“治世之音”是治世理论体系中被古人申论较多的部分。中国古人认为“礼乐治世之本”,有“治世”之乐,自然也应有“治世”之礼,“好礼法”是“治世”与“乱世”的区别之一。“治世”还应有与之成套的文和诗。治世“礼”的外延是封禅,因而封禅也有封禅礼之说。“治世”的表征是祥瑞出现。

需要说明的是,物阜民丰、户口大蕃、任用君子、德治刑措、重文备武、四夷来朝作为“治世”的基本内涵,并不意味着“治世”就必须同时具备这些内容。具备这些内涵,自然也不能推导出就是“治世”,比如宋真宗有封禅就不能推论为就是“治世”。由于“治世”相成套的音、礼、文、诗、封禅、祥瑞的出现,是在不同历史时期逐步层累而成,因而作为体系化的“治世”内涵也应该用层累的视角动态视之。

中国古代“治世”理念对后世的影响

关于中国古代较有影响力的“治世”,显然,“三代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对后世的影响最大。其中,“贞观之治”的影响又略大于“文景之治”。甚至有人认为:“唐代以后,治国者往往不再把五帝三王视为楷模,而是把贞观之治视为典范。”

“三代”一词,先秦诸子使用较多,“三代圣王”“三代暴王”以及他们各自的治理理念,也是先秦诸子经常对比的概念。“三代之治”的影响,着重体现在后世对三代仁、义、礼、乐、法制的崇慕与追求。同时,古人常常运用三代之事申说自身的治理理念,如魏徵说:“五帝、三王不易民以教,行帝道而帝,行王道而王。”

“文景之治”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们的宽仁恭俭,“文景之治”的重要影响之一,就是后世习惯将“文景之治”与高、惠的统治联合在一起,将汉初的黄老之学与“文景之治”相对应,“汉初文景之治皆黄老之治也”,进而认为治世的出现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理论指导。

关于“贞观之治”的记载,后世多援引《新唐书》。《新唐书》给后世最大的观感是:太宗能够开创贞观之治,主要得益于擅长纳谏、实行偃武修文的仁义之政、运用君子治国。

“贞观之治”一直是后世效法的对象。唐太宗纳魏徵用仁义治国而创“治世”,对后世影响很大。

唐太宗运用君子治国对后世也极具影响。章如愚在《群书考索》中列举太宗的十八学士,只有“许敬宗一小人”,并详细论述了君子可以治国,小人足以误邦。在地方治理上,太宗注重刺史的人选也被后世反复申说:“唐太宗曰:‘为朕养民者,惟在都督刺史。’”

无论是“治世”的概念还是内涵,都有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而在内涵上,“治世”除了物阜民丰、户口大蕃、德治刑措等基本内涵,还有衍生的体系化内涵。“治世”衍生的音、礼、文、诗、封禅、祥瑞,具有层累建构的特点,是一个逐渐完成的过程。

在“治世”的影响方面,以“三代之治”与“贞观之治”影响较大。由于“三代之治”的记载过于模糊,因而呈现了层累建构的特色,不同时代的古人都会借助“三代之治”来申说自身的治国理念。“三代之治”保持了自身的理论价值,哪怕到了清朝,依旧将它作为“重农抑商”的理论基础。应该说,一直到近代,三代、周公之治作为神话与历史记载的结合体,依旧在时人的精神世界里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相关阅读

  • 盛世社区开展“安全宣传月”活动

  • 记者:王阳,通讯员:武汉市江汉区汉兴街道盛世社区2023年6月是第22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今年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为进一步落实汉兴街道“五比五看▪群雁擂台赛
  • 盛世社区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

  • 为落实汉兴街道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有效预防社区安全事故发生,营造和谐、安全的社区环境,5月24日下午盛世社区迅速响应上级工作要求,制定了一套专项行动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姑嫂
  • 微视频|太罕见了!师徒三代齐“摘梅”

  • 超“有戏”!“角儿”来啦!师徒三代齐“摘梅”,三代“梅花奖”得主同框实现啦!在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典礼开始前,郝士超(河北梆子剧院优秀青年武生、国家一级演员)跟着师父吴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论中国古代“治世”的概念、内涵及其影响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5期P70—P71作者:秦中亮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摘自《厦门大学学报》2023年1期,于世华摘“治世”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追求的最高形态之一,
  • 石家庄市12.4万考生参加中考

  • 6月21日,一年一度的中考拉开帷幕,今年石家庄市参加中考人数为12.4万人。在石家庄市八十一中校门前,备战中考的考生举起右拳为自己加油。今年全市中考报名考生为12.4万人,全市共
  • 宁波杨梅如何全国出圈?

  • 慈溪匡堰镇乾炳村游源杨梅市场。6月20日中饭过后,在浙江宁波慈溪匡堰镇乾炳村,梅农孙大伯一边欢迎记者“拍照片”,一边指着自己三大篮乌紫的杨梅吆喝:8元一斤8元一斤!旁边,除了散
  • 南平龙村乡召开中考综合保障工作会议

  • 为了确保中考工作规范、平安、有序进行,龙村乡党委书记杨艳一行前往龙村实验学校考点关心指导中考考务工作,现场查看了用电室、视频监控室、保密室等关键场所,详细了解了考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