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用锹挖、一人用手捡、一人用刀割、两人用筐抬……11月19日清晨,扬州市广陵区曲江街道新民村五台组一块菜地里,几名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忙得热火朝天,一会儿已是满头大汗。
这块菜地很特别,一群人帮着耕种,且收获的蔬菜只送不卖。
菜地的主人是一对八旬夫妇,丈夫名叫徐同华,妻子名叫徐凤英。二老退休后重新干起了农活,在自家的近两亩自留地种起了各种蔬菜,而收获的蔬菜除了自给自足,还时常免费送给附近困难家庭。去年,在新民村党总支牵头组织下,徐同华夫妇更是在菜地插上了一块小牌子——“爱心小菜园”,由辖区党员、志愿者等群体一起帮忙耕种这块菜地,让更多困难家庭吃上“爱心菜”,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19日上午8点,记者来到新民村五台组,沿着田埂,穿过一大片菜地,一块青翠欲滴的“爱心小菜园”便出现在眼前。几名志愿者分工明确,在徐同华夫妇的指导下,用镰刀割花菜、用锹挖萝卜、用筐装青菜,忙得不亦乐乎。
“大家多装点,菜多呢,一定要让困难家庭吃饱吃好”,其间,徐同华老人不断重复这么一句话,每一包蔬菜被塞得满满当当。
“我们每天都要来菜地忙上半天。”老人说,自从自家菜地有了名字,他们老两口肩上多了一份责任,从菜地“随心种”变为“用心种”,为的就是种出品种全、数量多的“爱心菜”,减轻更多困难家庭的负担。一年以来,老两口每天天不亮就从家出门,骑车20多分钟赶到这块菜地,锄地、撒种、除草、浇水、施肥,一干就是四五个小时。
青菜、安豆苗、大白菜、花菜、萝卜、扁豆……如今,这片菜地已被徐同华夫妇种上了10多种蔬菜,每一种蔬菜都有良好的收成。
“做不了那么大的事业,就从小事做起。”这是徐同华夫妇公益路上的座右铭,老骥伏枥、发挥余热,老两口每天用锄头来传播人间大爱。
“只送不卖”,是徐同华夫妇耕种这块“爱心小菜园”的初衷。
当天上午10点,一场劳作之后,几名志愿者将从田里采摘的一包包“爱心菜”搬到电动车踏板上,准备逐一送到新民村辖区贫困家庭和孤寡老人家中。
“冬天给我们送青菜、萝卜,夏天给我们送西红柿、黄瓜,都是应季蔬菜,不仅绿色环保,口感真的很好。”80岁失独老人张爷爷激动地说,作为乡里乡亲,徐同华夫妇及一群志愿者定期送来一包新鲜蔬菜,帮他减轻了家庭负担。
扬州发布记者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