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平、马丁、邬堂春三院士对话同济学子,“年轻人要勇于扎根基层医疗服务”

武汉晚报6月23日讯 学制长、课业重,医海启航的医学青年如何守住初心?学医、从医、成医,又是怎样的成长路径?6月22日下午,武汉医学会陈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走进同济医学院,陈孝平、马丁、邬堂春三位院士现场为同济学子拨云见雾,指点迷津。

活动现场。记者柯志刚 摄

只有刻苦努力才有灵光一闪

活动现场,陈孝平院士率先分享武汉医学会历任会长裘法祖、吴在德自强不息、自省自律的高尚情操,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者大爱,鼓励青年学子传承先辈大医精神,加强基础专业知识学习。

“裘老曾说,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三句话不要只放到脑子里,要将它践行下去,对你的人生和事业都会有所帮助。”陈孝平院士推心置腹。

活动现场。记者柯志刚 摄

有毕业生问马丁院士如何做好职业规划?马院士以己为例,“我当过木匠、做过汽车修理工,现在做了外科医生。我喜欢兵器、航空、舰船知识,作为医学生要涉猎广泛,把基础专业知识打牢。定好方向坚持下去,可能一坚持就是四五十年,希望你们都能成功。”

年轻人要勇于去基层做医疗服务

面对医学生读研深造后留在大城市的普遍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同济医学院党委书记陈建国和邬堂春院士不约而同提及扎根“基层”,陈建国鼓励学生勇于去基层做医疗服务,关注民众疾苦。

邬堂春院士告诫学生要“多去校园、身边看看,多去基层观察,多写多发能改变国家政策标准指南、能为人民所用的好文章”。

活动现场。记者柯志刚 摄

现场学子表示,院士们勤耕不辍、精业笃行的治学精神令人钦佩,加深了他们对“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理解。

据介绍,本次活动系陈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两周年“健康有我”系列活动的首站。为充分发挥“科学家精神”的辐射带动作用,陈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首个移动工作室落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通过接长“手臂”,将健康科普宣教延伸至医学高校,合力为全民健康赋能。

(记者陈馨 邓景 通讯员林金国 李雅琪)

【编辑:余丽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