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潇湘万物有灵且美:新物种的发现,见证湖南生物多样性保护迈上新台阶

日期: 来源:绿色中国收集编辑:绿色中国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必要保障。

湖南是全世界同纬度地带最有价值的生态功能区,是长江经济带不可替代的生态安全屏障。

自2021年起,历时2年,4000多名专业人员协同开展调查,踏过湖南122个县(市、区)的山山水水——近期,湖南省林业局发布的这份覆盖全省县域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阶段性成果,可谓是摸清湖南生态资源“家底”的重要收获之一。

截至目前,全省已发现76个新种、新记录种,大大丰富了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数据。

如何守护好这份珍贵的绿色“家底”,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湖南给出的答案是:多方努力,持之以恒。

△南方红豆杉

为何要组织如此大规模的调查?

湖南地处长江中游,兼有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湖泊,复杂多样的地理条件和“七山一水两分田”的生态空间格局,为成为生物多样性大省奠定基础。

这一次,湖南省林业局以全省122个县(市、区)为基本单元,组织开展全省首次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这次调查是湖南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调查类群最多、调查技术最为全面、参与人员最多的一次生物多样性调查。

在两年多的调查中,专业团队共记录了陆生脊椎动物33目143科846种、维管束植物227科1415属6296种、大型真菌2目96科773种。其中,包含了一批新种、新记录种。目前已获得专业确认,有11个物种为全球首次发现,包括3种两栖动物、5种植物、3种真菌;65个物种首次在湖南被记录,包括24种动物、41种植物。

下面来看看几个属于“全球首发”的新物种:

△吉首黄芩

吉首黄芩,属于唇形科黄芩属物种,是集顽强与美丽于一身的植物。该物种呈斑块状分布于阴湿岩壁上,虽然此生境营养物质匮乏且分布不均匀,但它依然生长旺盛。其花蓝紫色,总状花序呈梯子状悬挂于枝头,单朵小花的花冠上部呈盔状,下部呈碟形,煞是好看。虽植株体型矮小,但花色较为鲜艳,总能于不经意间映入眼帘,抬眼望去,成片的小花竞相开放,如梦如幻。

△衡山角蟾

衡山角蟾,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角蟾科,分布在衡山地区,头上长角,身、尾都长着密密麻麻的长刺,头后的一些角刺粗大锐利。主要以昆虫、蚯蚓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湖南省林业局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专家分析,新种就是除了现有存在的物种之外,某物种经对比、分析后被发现其基因序列不同于现已记录的任何其他物种,这个物种可能是在一个隔离的环境下,由某种原始基因经过基因频率改变、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之后出现的。也可能是它已经存在了很久,只是这次调查才被发现。

为何要开展这一项调查?

因为生物多样性调查是开展生态修复保护的基础。

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是全面掌握区域内生物多样性资源状况的重要措施,是科学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规划、制定宏观政策、履行国际义务的重要基础工作。

最新归纳、整理、整合的“家底”,将为开展生物多样性评估、保护与修复以及精准监管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撑,推动湖南生物多样性保护迈入新阶段。

殷实的“绿色”家底

湖南因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多样的生物,是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根据2021年发布的《湖南省生物多样性白皮书》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省已记录有脊椎动物1045种,占全国的22.1%。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79种,包含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8种。全省已记录维管束植物6186种(含种下等级),约占全国的18%,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0种,包含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47种。

△大鲵

△林麝

△红嘴相思鸟

△莽山烙铁头

同时,湖南保护的虎、林麝、麋鹿、中华秋沙鸭、莽山烙铁头蛇、水松、水杉等物种,都是全国极度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近十年来,全省相继有400多余种新物种、新记录种被不断发现。

过去的2023年,似乎一整年都在见证湖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的新惊喜——

2023年初,江豚“一家三口”游到湘江望城段,作为长江流域的顶级物种,江豚的回归,印证着湖南省对湘江治理保护取得的重要成就;

△江豚

湖南作为候鸟迁飞的主要地区之一,2023年1月,洞庭湖越冬水鸟同步调查记录水鸟37.83万只,数量较2015年增加了1.5倍,国家“十四五”抢救性保护的极度濒危物种黑脸琵鹭时隔五年再次现身,令人振奋不已;

2023年4月底,全球性易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肩雕,在常德石门县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监测到,在我国境内主要分布于新疆、甘肃、青海、陕西等地;

△白肩雕

素有“生态环境试纸”“鸟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去年年初来桃源沅水流域越冬的种群数量达到了119只,为桃源境内历年调查的最多数目,今年年初,刚刚在湖南石门结束的中华秋沙鸭越冬同步调查显示,共观察记录到中华秋沙鸭155只。毫无疑问,湖南已经成为中华秋沙鸭最重要的越冬地之一。

△中华秋沙鸭

野生动物们不会言语,但它们的身影,便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

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进步

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并非一朝一夕可成,但一定离不开持之以恒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

近年来,湖南全省上下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以扎实过硬的措施,切实加强生态综合治理,为江豚、麋鹿等众多野生动植物的生长繁衍营造了良好生态环境。

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洞庭湖湿地拆除矮围,累计清退欧美黑杨38.64万亩,修复清理迹地及洲滩、岸线44.42万亩。碧草茵茵、鹿鸣于野、沙鸥翔聚、锦鳞游泳的盛况再现。

△洞庭湖

自然生态系统稳定向好。2022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9.98%,森林蓄积量达6.64亿立方米,湿地保护率稳定在70.54%。

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和加强,洞庭湖江豚数量由2017年的110头增加到2022年的162头;洞庭湖麋鹿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自然野化种群;2022-2023年度洞庭湖越冬水鸟达37.83万。

完善物种保护体系。湖南依托植物园、动物园等建立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迁地保护网络,开展华南虎、麋鹿、银杉等珍稀濒危物种救护。已建成或正规划建设34个古树名木主题公园,目前全省共有古树名木239143棵,均已有统一的“电子身份证”。

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全省建立了由11个部门组成的湖南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2021年5月,湖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揭牌,湖南成为全国首个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设立专门机构的地区。

此外,为了更好地各地物种,湖南多地打出生态组合拳。为保护大鲵的栖息地环境,张家界关停退出86个水电站;常德石门创建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5年间中华秋沙鸭数量增长2.5倍;消失已久的中华穿山甲,在耒阳等地重现身影……

万物皆有声,答案在自然。

随着湖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生物物种、特有物种将在潇湘大地惬意栖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会变得更加美好。

来源:红网


相关阅读

  • 重实干 强信心丨 电力供应充沛 夯实发展基础

  •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孟姣燕2023年,夏季高温期间,湖南电网成功应对4165万千瓦最高负荷挑战;12月,湖南电网创冬季负荷历史新高;全年,全省包括电力在内的能源供应平稳有序,为经济社高
  • 回望来时路,张永中《故乡人》新书分享会举行

  • 1月13日下午,“写着玩吗——一个界外写作者的文学散步”张永中《故乡人》新书分享会在熬吧举行。现场,作者从自己成长、生活、工作的故土谈起,在一次又一次对故土的追忆中寻找
  • 豆瓣评分来到8.8,《问苍茫》好在哪儿?

  • 极目新闻记者 张聪1月11日,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问苍茫》创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问苍茫》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湖南省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重点项目,由湖南广电自主策
  • 女子突发晕厥!接下来这一幕......很暖!

  • “有人晕倒了!需要紧急抢救!”1月11日15时15分,一名女子在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突发晕厥,在场医护人员“飞奔”过去进行紧急处理。(抢救现场)不论何时,保证群众生命健康都是医护人员
  • 莫激动!小伙子打游戏,结果……“赢麻了”!

  • 湖南日报1月12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倜 通讯员 龙华君 彭韵 李纯)“以后我一定要保持稳定的情绪,游戏打得再好,也不会太激动了……”今天,23岁大学生小杨在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
  • 花季少女频繁晕倒,原来是有“心”病呐……

  • 湖南日报1月12日讯(通讯员 李利花 陈婷 全媒体记者 周倜)“尽管晕厥本身一般无生命危险,但它可能导致意外伤害,严重晕厥甚至致死。”今天,湖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颜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曲阜:政务公开出实招 为民服务暖心坎

  • 本报曲阜讯(通讯员 陈建国)近年来,曲阜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将政务公开与提升群众满意度紧密结合起来,紧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围绕各项民生重点工作,不断增强政务公开的透明度、覆盖
  • 刘德华首次自曝,女儿……

  • 日前,在宣传新片时刘德华坦言,身为爸爸也担心12岁女儿刘向蕙的网络安全。“我会尽量让她远离网络世界。除了学校必须下载的App和网站外,其他我都不允许用。这方面我对她会比较
  • 黄州:要素跟着项目走 服务围绕项目转

  • ——黄州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项目建设加速跑见闻“多亏了服务专班帮我们解决了征迁退地的问题,我们的项目已经投入运营了。”2023年12月25日,中石化黄冈石油分公司明珠加油站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