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映明:传承非遗文化 坚持免费授艺22年

株洲新闻网7月15日讯(通讯员 王玲)李映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退休员工,株洲剪纸大师。他技艺高超,用一把剪刀、一张红纸记录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他热心公益,致力于传承非遗文化,坚持免费授艺22年,带出学生1.2万人并赠送出剪纸艺术作品上万幅。

李映明在创作剪纸作品。图片来源:株洲文明网

李映明在教授剪纸。图片来源:株洲文明网

李映明进学校教孩子们剪纸。图片来源:株洲文明网

李映明(中间老人)与部分学生及家长们合影。株洲日报社记者周蒿 摄

一双巧手将电力机车摇篮的故事制成剪影

1958年,李映明跟随铁路大军,来到了中国电力机车的发源地——株洲电力机车工厂,成了一名光荣的铁路工人。那一年,恰逢我国首台电力机车研制成功。

欢天喜地的锣鼓声中,满面笑容的一线工人推着装满废铁的车子送到回收车间,后面是挂着大红绸花的新车。这个场景,深深地刻在了彼时那个18岁少年的脑海。以此,他创作了人生第一张剪纸作品《电力机车出厂》,生动再现当时欢欣鼓舞的动人场面,时任株洲市委副书记的李致远在作品旁挥笔写下“巧夺天工”四个大字。这给了李映明莫大的鼓舞,他剪纸的兴趣在那时开始生根、发芽……

生于农村、成长于工厂,李映明的作品取材于最生动的一线。在忙碌紧张的工作之余,他常常用手中的笔、剪、纸,记录工人们的劳动。他的剪纸作品中,有电机侧检、配电柜检修、锯木下料的场景,也有供水员、电焊工、嵌线女工的身影……

“随便搞一下就不搞,要搞就搞好!”与剪纸邂逅六十余载,李映明以刀代笔,怀揣匠心,刻画时代脉络、工业发展和公司变革,先后创作了《电力机车出厂》《青年良师》《韶山6型 新车试运》《株机人的梦》《雪域长龙》等作品……用一双巧手将电力机车摇篮的故事制成剪影,挂满时光的长廊。翻阅他的剪艺作品,好似在捧读我国电力机车的发展史。

热心公益教学,学生遍布国内外

他走到哪,就把技艺传承到哪,把公益做到哪。2000年,李映明正式退休。为了普及剪纸文化,传播剪纸艺术,刚退休的那两年,李映明每周都会坐公交车到聋哑学校给孩子们上课,直到这家学校搬出株洲,聋哑孩子还会经常拿画稿来找他指导。同时,在株洲九方小学、贺家土小学、体育路中学、清水塘学校、天元小学、天台小学等校都有他开展剪纸教学的足迹。

此外,李映明的身影还出现在各个社区、街道、当地民协等机构组织的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文化进万家活动中。他自备工具,用微薄的退休工资买来剪刀、蜡版、纸张、装裱材料,为广大市民送剪纸、送祝福,免费赠送剪纸给市民多达上万幅。他说:“我的剪纸内容都是积极向上的,做好的剪纸送给别人,是一份正能量的传递,也是一份美好的延伸!”

李映明的女儿和女婿是建筑设计师,定居加拿大巴里市。2013年至2015年,李映明在加拿大探亲期间,免费创建了一个剪纸学习班,陆陆续续收了来自西班牙、菲律宾和当地的13名“洋徒弟”。看到更多人在他的影响下喜欢上剪纸文化,让剪纸文化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李映明觉得很骄傲。

“我们的中国文化有它的力量,能够通过剪纸,宣传国家的新面貌,所以我希望有生之年能够多培养几个剪纸爱好者。”李映明说。

以“匠心精神”传承传统文化

株洲市石峰区神塘冲小区内有一间不到十平方米的剪纸工作室,每到周末,就成为了剪纸爱好者们免费学习的场地。从2017年开始,李映明每月送课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福利院等地,免费为剪纸爱好者传授剪纸技艺,公益讲堂超过70场,传授学生1.2万人次。在女儿李伟静的眼中,年过八旬的父亲,凡是参加公益活动,总是精神抖擞。

在李映明的耳濡目染下,女儿李伟静也研习剪纸多年。2018年,李映明剪刻纸艺术入选株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李映明与女儿李伟静双双入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李伟静也走上了父亲的剪纸公益传承之路,株洲市许多小学、社区都留下了父女教学的足迹。李伟静还把剪纸作品印成了抱枕、杯垫、环保袋、明信片等,用更加新颖时尚的形式,对传统艺术加以创新、包装与传承。

“一把刻刀、一腔热情、一份执着”是李映明一生的写照。耄耋之年,仍然坚持免费教授剪纸技艺,推广优秀传统文化。对他来说,剪纸已不仅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传承非遗文化、培育文化自信的责任与使命。未来,李映明将继续把剪纸这门传统民间艺术,和对剪纸的匠心精神,以公益的形式传承下去,让更多更广的人了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