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说|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收益率均小幅下降

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末,中资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58407.35亿元,环比下降1.42%,同比下降8.04%。整体来看,近几个月结构性存款规模变化不大,和去年末相比有所增长。具体来看,大型银行个人结构性存款、单位结构性存款规模分别环比下降1.4%、3.07%,中小型银行个人结构性存款、单位结构性存款规模分别环比下降1.69%、0.37%。

结构性存款收益率小幅下跌

根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22年6月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为149天,与上个月持平;平均预期中间收益率为2.97%,环比下跌2BP;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58%,环比下跌1BP。

从收益走势来看,今年以来结构性存款的平均中间收益率呈下降趋势。从不同挂钩标的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来看,6月份挂钩汇率的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为95天,平均预期中间收益率为2.97%,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32%;挂钩黄金的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为79天,平均预期中间收益率为2.97%,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2%;挂钩指数的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为329天,平均预期中间收益率为2.92%,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4.41%;挂钩基金、股票的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为521天,无三层收益结构产品,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6.25%。

国有行、股份行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均下跌

从不同类型银行来看,6月份国有银行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为91天,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29%,环比下跌3BP;股份制银行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为164天,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55%,环比下跌2BP;城商行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为116天,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48%,环比上涨4BP;外资银行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为421天,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5.8%,环比上涨21BP。

国有银行预期最高收益率整体偏低,很多都与实际收益率较为接近,尤其是农业银行;股份制银行预期最高收益率在3.5%以下的结构性存款,实际收益率与预期最高收益率也较为接近,所以预期最高收益率虽然不能代表实际收益率,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实际收益率的走势。今年以来,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结构性存款收益率均有一定程度下跌 。

国有银行有四家在发行结构性存款,6月份农业银行结构性存款期限在3~6个月之间,预期最高收益率最高只有2%,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1.88%,排名垫底,较上个月下跌5BP,过去六个月维持在1.93%不变;建设银行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08%,环比上涨11BP;中国银行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31%,环比下跌1BP;交通银行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36%,环比下跌13BP。

结构性存款规模持稳,收益率仍有小幅下降空间

2020年5月以来,受监管影响,结构性存款规模持续压降,2021年12月结构性存款规模相较于2020年4月顶峰时期下降了58.12%。不过进入2022年以来,结构性存款规模止住连降趋势,虽然银行仍存在降成本压力,但部分银行对结构性存款仍有一定依赖性,未来结构性存款规模压降空间有限。

今年银行普通存款利率整体走低,4月到5月全国性银行、地方性银行相继下调普通定存、大额存单、特色存款利率,其中长期利率降幅明显。不过6月份以来普通存款利率止跌企稳,该轮利率调整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利率或进入相对平稳期。结构性存款收益率则仍在下降通道中,与普通定存相比揽储成本依然较高,未来或仍有小幅下降空间。

对投资者来说,结构性存款的安全性较高,中资银行发行的结构性存款均保本,有保底收益率,但是部分产品的收益率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投资者不能只看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在购买之前需要仔细阅读产品的收益规则,了解产品达到不同收益率的条件。

封面新闻记者冉志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