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企业把“最小”的事做到100亿+,也有你的贡献!

一袋酵母只有几克,它做到年产能35万吨,产销规模全球第二。

从宜昌到全球,它在沙漠上开辟生产“绿洲”,打开世界看见中国的窗口。

扎根实业、深耕主业、做精专业,从0至100亿元,它用了35年。

它是中国“酵母大王”——湖北安琪生物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安琪集团逆势实现销售收入107.69亿元,同比增长20.9%。

6月26日,湖北安琪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开银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畅谈小小酵母“变魔术”的故事。

企业名片

安琪集团始创于1986年,酵母及深加工产品应用于烘焙与发酵面食、食品调味、酿造、人类营养健康、动物植物微生物营养等领域。酵母类产品年产能35万吨,在国内市场占比55%,在全球占比15%,产销规模居全球酵母行业第二。

该公司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CNAS国家认可实验室,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37项。主导和参与制定酵母行业所有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0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全国质量标杆奖、“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标杆企业”,荣获第三届湖北改革奖(企业奖)。

6月26日,湖北安琪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开银(右)做客湖北日报企业家全媒体纵横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摄)

01

深耕主业

把小小酵母做到百亿产值

酵母,普通百姓家的常客。小小酵母到底长啥样?

“酵母实际是种微生物,就像一个缩小版的鸡蛋。正常鸡蛋缩小到万分之一,就跟酵母形状差不多。”郝开银介绍,在自然界中,包括人类的皮肤上,微生物无处不在。“唯独酵母应用领域广泛,可做馒头、面包,酿造白酒、啤酒、葡萄酒。”

疫情期间,家家户户做馒头包子,一袋袋干酵母粉立下汗马功劳。酵母是如何生存的?郝开银如数家珍。

“酵母是有生命的,它能在无氧状态下休眠。”郝开银现场拿起一袋酵母介绍,在和面过程中,酵母吸水后会“苏醒”,从面粉里吸取营养慢慢生长。生长时,它会释放二氧化碳,馒头就发起来了。二氧化碳越均匀,馒头里的孔隙就越均匀,做出的馒头好吃又好看。

为了“好吃又好看”,35年来,安琪集团一直在不断努力筛选优质菌种。

创立于1986年的安琪集团是宜昌市属国有企业,前身是宜昌食用酵母科研基地。从小小酵母起家,如今,安琪集团酵母及深加工产品已应用于烘焙与发酵面食、食品调味、酿造及生物能源、人类营养健康、动植物及微生物营养等领域。

2021年,安琪集团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大关。作为最早研究和生产酵母抽提物的企业,安琪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酵母抽提物供应商,2021年全年产量超过10万吨,是助力安琪跨越百亿大关的黑马选手。

“只要坚持朝着一个城墙口冲锋,哪怕再小的事,干到极致,也能成就大梦想。”郝开银总结百亿安琪“秘诀”:扎根实业、深耕主业、做精专业。

02

埃及沙漠建起中国酵母工厂

国际化和专业化是安琪集团矢志不渝的追求。

访谈现场,郝开银视频连线安琪埃及工厂和俄罗斯工厂相关负责人。透过镜头,网友感受到安琪集团浓浓的国际范儿。

2010年,安琪集团走出国门、开疆拓土,首站选择埃及,在12万平方米沙漠上建起一个现代化的工厂。2015年,俄罗斯工厂紧随其后开工建设,2017年建成投用。

安琪的海外发展之路,为何从埃及和俄罗斯开始?郝开银道出缘由。

首先是产品原材料。糖蜜是生产酵母的原料之一。埃及盛产甘蔗,俄罗斯盛产甜菜,均为酵母生产提供丰富的原材料。

其次是地理和成本优势。埃及是亚非欧交界地,区位优势明显。安琪产品从埃及出口到中东、非洲、欧盟等地,可享受零关税。俄罗斯具有能源优势,降低海外生产成本。

“埃及和俄罗斯工厂建成投产,实现安琪主导产品制造国际化,积极融入国际国内市场双循环。”郝开银介绍,去年,安琪集团成立6个海外事业部,聘用当地员工,深度开发国际市场。目前,安琪产品销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业务规模占比达30%。2021年,安琪实现外汇收入4.34亿美元,同比增长12.7%。

既要走出去,又要请进来。在郝开银看来,企业的国际化应该是双向的。

近几年来,安琪先后组织近百名埃及员工、60多名俄罗斯员工,到宜昌三峡大学学习中国文化,在安琪总部学习技术。据测算,每名海外员工到中国学习,安琪需支出近10万元,仅此一项成本就接近2000万元。

“非常值得!”郝开银语气坚定,“企业走出国门后,代表的不仅是宜昌和湖北,而是中国。”

03

持续创新焕发“超能力”

据统计,全球酵母产业规模约为600亿元到800亿元。这被认为是行业的“天花板”。

“产品和技术是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郝开银现场引用安琪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熊涛的话说,如果说安琪过去的发展靠要素驱动,未来跨越式发展,一定要靠创新驱动。安琪将依靠微生物菌种和发酵技术,在生物农业、生物化工、生物材料、生物医药等多个方面布局发力,突破行业“天花板”。

现场,郝开银视频连线安琪研究院院长张彦博士,带网友走进安琪宜昌总部技术中心。

2021年,安琪研发投入达6.1亿元,今年计划继续增加投入,实施40多个重点研发项目和30多个新产品项目。目前,安琪已经与华中农业大学、江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三峡大学等高校,中科院天工所、深圳先进院等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建立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CNAS国家认可实验室、酵母功能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46个国家、省级、市级创新平台。

郝开银介绍,安琪已累计申请专利近1300件,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0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荣获“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称号;还孵化8家高新技术企业。

产业发展,不仅看含“金”量,更要看含“新”量、含“绿”量。

“环保也是竞争力。”郝开银说,安琪始终把生态效益放在首位。2021年,该公司环保投入达5.13亿元,完成节能减排技改项目28个,减排二氧化碳近两万吨。安琪酵母入选工信部国家级“绿色工厂”。

展望“十四五”,安琪人信心满满:力争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加快迈进国际一流生物技术大公司行列,争当宜昌“强产兴城、能级跨越”的排头兵,为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安琪力量。

精彩语录

走出国门之后,我们代表的就不仅仅是宜昌和湖北,而是中国。

安琪主导产品的全球化,注定我们必须市场国际化、制造国际化、人才国际化。

产品和技术是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不仅要创新发展,更要绿色发展。

只要坚持朝着一个城墙口冲锋,哪怕再小的事,干到极致,也能成就大梦想。

来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巍巍 通讯员 黄琼 杨李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