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构建哲学专业校际交流新模式 贵州省首届哲学硕博论坛在贵阳召开

 多彩贵州网讯 (本网记者 程曦) 7月16日,由贵州省哲学学会、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贵州大学研究生院主办的贵州省首届哲学硕博论坛在贵阳举行。这是贵州省首次在全省范围内举办哲学领域的研究生论坛。

贵州省首届哲学硕博论坛在贵阳召开

  本届论坛以“中国哲学传统与新时代”为主题,旨在探索构建在省内各高校哲学专业之间开展合作、共享资源的校际交流新模式,增进全省哲学研究机构及各科研群体的交流。

  论坛上,来自贵州哲学界的专家学者以及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阳学院等高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共聚一堂,分别围绕《论马克思幸福观的理论来源、主要内容及其当代价值》 《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马克思实践语言观的变革及其当代效应》《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哲学省思》 《从时间性思考实体变异与转换》《论中国先秦儒家幸福观及其现代价值》《庄子<逍遥游>中的逍遥思想探析》等题目展开发言。

  历时4个多小时的思想交锋,与会嘉宾各抒己见、气氛热烈,在大家畅所欲言的思想交流和碰撞中,论坛也结出丰硕成果。

  为鼓励硕博研究生潜心学术研究,产出高质量学术成果,本届论坛还特别设置了评奖环节,对部分优秀的参会论文进行嘉奖,共评选出特等奖二名,一等奖七名,二等奖十四名,三等奖二十一名。据统计,本届论坛共收到省内各高校和部分省外高校硕士、博士研究生的论文120余篇。

  “作为一个全省范围的交流平台,本届哲学硕博论坛的举办,有助于全省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也有助于丰富哲学学子的学术生活,提升全省哲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全省哲学事业的人才储备贡献力量。”贵州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张云泓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