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肿瘤堵住老人气道 “神器”保驾镜下排险成功

前不久,76岁的老张(化姓)总是感觉自己呼吸不畅、喘不上气,一查竟是巨大肿瘤堵住了气道。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丁明副主任医师及其团队联合麻醉科、手术室,在一种叫做“双模段高频叠加喷射通气装置”的“神器”保障下,借助气管镜20分钟就成功打通了大气道以及左主支气管,恢复气道通畅,为老张顺利“排雷”。目前,老张已好转出院。

据悉,老张是个“老烟枪”,长年吸烟,且合并有慢阻肺病史。四年前,老张因为咯血到医院就诊,当时查出左上肺有占位,经气管镜确诊为肺癌,予以手术切除左肺上叶。术后病理提示:复合性小细胞癌,复合性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因为不能耐受静脉化疗,后来就一直在靠口服化疗药物维持。

两年后,老张的肺部病灶出现了复发,总是感到呼吸不畅,但是一直也没当回事。后来他的身体越来越差,呼吸困难的症状也越来越重。前段时间,家人带着老张慕名来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屋漏偏逢连夜雨”,经过系统检查,胸部CT提示:大气道占位,气道重度狭窄。由于这次肿瘤复发,已经属于晚期,无法手术,而且,病灶再进展一点点,就可能造成患者完全气道梗阻、窒息。这让老张和家人可急坏了。

中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丁明副主任医师介绍,面对这样一个高龄的晚期肿瘤患者,大气道重度狭窄,最棘手的问题是麻醉中气道管理这一关。首先,老张的左下肺叶,左主支气管开口处被新生物完全堵塞,目前只有右肺在勉强维持呼吸,几乎没有呼吸功能储备;另外,如果全身麻醉下使用硬质气管镜治疗,虽然可以快速开通气道,但是患者既往有严重的“慢阻肺”病史,术中极有可能会出现低氧以及必定会有二氧化碳的潴留,进而导致无法完成操作并危及患者的生命。如果采用传统的全身麻醉下插入气管插管,使用可弯曲支气管镜进行操作,不但效率不高,一旦出现气道内大出血等情况,难以有效应对,就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为此,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丁明副主任医师及其团队联合麻醉科、手术室充分商量老张的情况后,决定采用新型“神器”——双模段高频叠加喷射通气设备为老张的手术保驾护航。术中采用硬质气管镜进行操作,只用了不到20分钟,就完全打通了老张的大气道以及左主支气管,恢复了气道的通畅。手术过程十分顺利,没有出现低氧和二氧化碳的储留,术后老张转入了普通病房,下午就可以自由下床活动,顺畅呼吸,与入院时的状态完全判若两人。

那么,保障此次手术高效、顺利完成的“神器”到底是什么呢?据介绍,双模段高频叠加喷射通气设备是中大医院在省内率先引入的新型“神器”,这也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专门为了气道手术开发的新型呼吸机。该设备可以同时进行高频和常频的叠加通气,使用高频喷射通气可以有效保证患者氧和,防止出现术中低氧,同时叠加使用常频通气功能,可以进行大潮气量通气,有效解决了气道操作中二氧化碳储留这一“顽疾”。两者叠加,相较于传统的麻醉机以及单纯高频喷射通气,能够更加有效维持氧和,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防止肺不张,更有利于保证操作的安全。可以不夸张的说,患者的气道只要还有一条缝隙,就能够保证手术操作进行下去,这在以往采用传统通气方式下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中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章锐锋教授表示,介入呼吸病学是中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临床以及研究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据了解,目前该科室硬件设备一流,临床团队技术全面、过硬。拥有全套奥林巴斯290、260气管镜系统、气道内超声以及超声支气管镜、STORZ硬质气管镜、气道内光学相干成像设备,各类型气道内冷、热治疗设备,在省内率先引入第二代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系统、Karl-Rainer高频叠加通气机,以及高端气道内治疗用激光器。熟练开展现代呼吸呼吸介入领域的各项诊断、治疗技术,包括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消融技术,经支气管镜超声探查活检,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针吸活检(EBUS-TBNA),传统针吸活检,冷冻肺活检以及常规肺活检、粘膜活检,电磁导航支气管镜以及内科胸腔镜检查技术,常规开展快速现场细胞学评价技术(ROSE);在气道内介入治疗领域,多年来成熟开展硬质气管镜技术,常规进行气道内球囊扩张、冷冻、电刀、氩气(APC)、激光治疗,以及放置各类、各型气道内支架,处理各种复杂、严重的气道内良、恶性病变。(王倩 程守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