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 开新局 | 潍坊以“十大扩需求”行动增强经济内生动力

      盛夏的潍坊,满目欣欣向荣。

  全市重点项目快速推进,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平稳、逐月向好。截至6月底,我市200个实施类省级重点项目开工200个,开工率100%,居全省第1位;

  全市跨境电商主体队伍迅速壮大,发展势头强劲,今年前四个月全市完成进出口1096.4亿元,进出口、出口、进口增幅均高于全省45个百分点以上;

  用足用好国家城市更新试点政策,精心搞好规划建设管理,打造以人为本、更具亲和力舒适感的“温度城市”、品质城市、韧性城市、安全城市,城市更新加快推进;

  ……

  近日省政府印发《“十大扩需求”2022年行动计划》,明确从基础设施“七网”、新型城镇化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工业技改提级、数字赋能增效、传统消费升级、新兴消费扩容、养老托育拓展、外贸固稳提质、公共安全提升等十个方面入手,加强创新投入,为我省全年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提供动力支持。

  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市纵深推进“十大扩需求”行动,接续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畅通经济循环,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韧性。

凤溪地万物集夜市夜景。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晓光  摄

01

以强化有效投资支撑为发力点


   盛夏时节,行走在潍坊,老旧小区焕新颜、老建筑在新业态的加持下焕发新生机、非遗特色美食街正“梳妆”,传承街区历史“文脉”的老街区重塑生活新场景……城市更新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时代必答题,背后也是更深层次的考量,那就是通过一个个城市更新项目,拉动固定资产投资。


   我市用足用好国家城市更新试点政策,健全规划体系,完成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做好城市控制性详规和专项规划编制,构建“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是城市更新的题中之义,我市系统化全域推进国家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建设,两年内实现城市清洁取暖全覆盖。启动虞河、白浪河排水主通道改造,改造提升中心城区道路,建设“千园城市”,让城市偎依在公园里,让市民生活在花园里。


渤海路城市更新片区。


推进重点片区开发,中央商务区,加快推进路网、生态廊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TOD(交通导向开发)、城市“微中心”等重点项目,着力打造城市新地标、发展新引擎、产业新板块。高铁新片区,启动建设北广场,建成投用公交停靠站、长途客运站。火车站南广场片区,开工建设清平路跨铁立交桥,建成投用客运枢纽站、城市景观广场。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是当前宏观政策发力重点。

   我市顶格推进项目建设,6月底,省发改委公布了省级重点项目动态调整情况,全市省级重点项目总数达到212个,其中实施类项目200个,数量居全省首位,200个实施类省级重点项目开工200个,开工率100%,居全省第1位。

  初步统计,1至6月份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23.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7.7%,投资完成率保持全省前列,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泰华片区城市更新项目。


今天的投资,明天的消费。投资行动既可以在近期迅速形成当期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形成实物工作量,又可以对稳定原材料、建材、设备等行业生产和重点群体就业产生重要推力。

  我市持续加大基础设施、产业和民生等领域投入,充分发挥投资关键性作用。深入实施“七网”建设行动,加快补齐现代物流、市政公用设施、农村基础设施等短板,推进能源保障重大工程,提速布局新基建,构建高效畅达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打造“一轴三环、七纵九横、两湖多库”的现代水网。深化“要素跟着项目走”,健全重大项目服务保障机制。

  受益于近两年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山东企业利润较好、资金充沛,激发出市场主体向产业高端迈进、向产品下游延伸的意愿,带动投资积极性大幅提升。基于此,我市持续强化政府投资引导,完善民间投资能进能出、共建共享机制。民间资本活力迸发、活水涌流。

金宝乐园房车露营地。

02

以推动消费扩容提质为新引擎


  扩大内需,消费升级是大势所趋,更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看潍坊消费升级,几多新鲜变化。


  溪亭日暮,炊烟缭绕间鸟雀归巢,走进青州桐峪里,石板古道与浓浓绿荫中,从桐峪沟老村脱胎换骨而出的桐峪里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里是陶渊明式的桃源生活,我和家人第三次来这里了,这次住了一周,桐峪里美得让人不舍得走,一处小院,成为都市人的田园梦。”一位来自淄博的游客说道。


  原先闭塞穷困的古村落,变身高端民宿,在民宿产业的带动下,村民有了固定的收入来源,住上了楼房,村集体收入从3万元到了100万元,深山古村变成了游客争相奔赴的梦中桃花源。“到旺季需要提前订房,院子几乎天天爆满,后来我们又增加了蒙古包。”桐峪里一位工作人员说。疫情发生后,文化和旅游是面临困难最多的行业之一,潍坊着力塑造文旅产业新优势,引导高端旅游消费需求释放。


  推动消费扩容提质,企业也有自己的理解。“就是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走向产业高端,积极开拓城乡消费市场,进一步扩大发展空间。”山东惠发食品公司董事长惠增玉说,“上游智慧农业、中游食材供应链标准化加工定制、下游智慧餐饮,既能满足大宗需求,也能跟进定制服务。疫情期间,我们公司70多条生产线仍然满负荷运转,满足全国各地对预制菜产品的需求。”


  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稳住消费对于当前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具有重要的作用。


泰华中兴街商业步行街。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姜斌  摄


从我市情况看,202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781.5亿元,同比增长16.4%,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巩固。

  今年,市党代会报告将挖掘消费潜力、消费扩容提质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探访潍坊消费市场,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壮大定制、体验、智能、时尚等新型消费如雨后春笋,“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特色街区”遍布城市,一批电商供应链基地加快布局,智能、时尚、绿色消费不断壮大,医疗、康养、文旅、体育等服务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城区一处小型口袋公园。


不仅在城市,潍坊农业基础雄厚、农村发展空间广阔,具有探索农村消费新业态的先发优势。提振未来农村消费新业态,我市完善农村快递物流体系和冷链物流设施,促进农村电商提质增效;推动城市商业渠道下沉,打造一批乡镇商贸中心;用好家电促销和新一轮汽车下乡政策,持续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推动消费扩容提质,要充分依靠“品牌的力量”。我市放大区域公共品牌效应,把质量优势转变为品牌优势,以质量品牌双提升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培育壮大“好品山东”“潍坊好品”提供肥沃土壤。近年来,我市围绕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实施品牌培育工程,着力构建潍坊造“品牌雁阵”,激励和倒逼各行各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水平,形成良性循环,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赋能。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衍生出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品质化、个性化,我市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升供给质量,加强需求侧管理,推动形成强大市场。同时,深入实施商贸消费升级行动,不断探索个性化、体验式、互动式等新消费模式:市县联动精准发力,全面掀起促消费热潮,发放零售、餐饮消费券3批2240万元,跨领域开展活动拓展消费市场维度,把市民从家中“拉”出来,依托当地商贸企业,组织指导全市87家大型商超抢抓机遇,利用其距离近、仓储足、配送快优势,全部开启线上购物模式,扩大网络零售。推动名优产品上行,并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电商优势,增加名优企业网络曝光度,提升名优产品影响力,引导企业“上网入市”,推动企业加快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

 潍坊港


03

完善现代流通体系,链接全球资源


  流通连接生产和消费,对畅通循环至关重要。抓住“畅通高效”这个核心,全覆盖创新流通模式,就能在新一轮“扩内需”中赢得主动。


  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潍坊有得天独厚的基础。


  作为农业产业化发源地,潍坊一直把市场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把眼光投向全国,并在发展壮大中逐渐走向国际化。去年,国务院发布实施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35)》,将潍坊放在全国6条主轴的“京津冀-长三角主轴”、7条走廊的“京藏走廊”纵横交汇的关键节点上,列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扛起“枢纽、主轴、走廊”的三重定位任务,潍坊以大交通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构建干线、支线和末端配送紧密衔接的智慧流通网,大力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和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培育区域性物流中心,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骨干流通企业。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让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更加便捷。


  外贸固稳提质也是“十大扩需求行动”中的重要一环。今年上半年,我市外需市场捷报频传。“全市跨境电商主体队伍迅速壮大,县域主体发展全面起势,发展势头强劲。”市商务局对外贸易科二级主任科员王光琛介绍,1至4月份,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实现高速增长,总量、增幅均居全省前列。


青州积极推进电商直播带货,助力特色农产品等销售。


   作为外贸新业态,跨境电商在拉动消费、促进商品流通方面作用显著。我市高度重视跨境电商发展,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的推进服务机构,先后出台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支持跨境电商政策措施、产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高质量推进中国(潍坊)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形成跨境电商发展的“潍坊模式”。

  聚焦国内外需求,在更大的市场空间中配置资源。我市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充分发挥“压舱石”作用,筑牢外贸进出口和高质量发展根基;传统产业危中寻机,通过发展跨境电商培育外贸增长点;商务部门等通过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外贸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围绕RCEP实施背景,企业把握机遇有效提升国际市场占有率。

□专家点评

需求,激扬起经济澎湃活力

□市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杜慧心

   潍坊在推进“十大扩需求”过程中,抓住投资、消费、流通三个关键,挖掘出潍坊经济蓬勃的需求潜力,持续拉动经济增长。


   投资具有乘数效应,是稳增长的“关键一招”。项目建设是投资重中之重,今年潍坊抢占发展先机,省级重点实施类项目200个,数量居全省首位。继而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力以赴抓开工、保进度,在项目建设上快人一步,实施类项目开工率100%。基础设施“七网”建设行动是“十大扩需求”首位工程,潍坊迅速实施“七网”行动,打通“城市经脉”,极大地增添了发展后劲,提升了城市活力。


   消费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也是扩需求的重要阵地。潍坊准确把握消费升级扩容大趋势,从供需两端特别是供给侧发力。一方面,充分依靠“品牌的力量”,全面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构建潍坊造“品牌雁阵”。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比如今年尤其火爆的预制菜产业,潍坊果断出击,快速抢占全国预制菜产业制高点,将其打造成推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


   流通连接生产和消费,对畅通需求、畅通循环至关重要。潍坊地处环渤海特别是山东半岛的地理中心,在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上具有天然优势;潍坊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有公路、高铁、机场、港口等类型多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具备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基础支撑;在2018年获批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2022年被列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等政策加持下,潍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迎来重大机遇。潍坊牢牢把握优势与机遇,以内联外通为重点,聚力打造大通道、大枢纽,提升城市能级,持续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开放发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