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系”中成长|看话剧《性情男女》

剧照摄影/李春光


2022年7月17日,观看了徐坤编剧,韩清导演,杨佳音主演的话剧《性情男女》这是我第二次看这部作品。首次观演之后,我意犹未尽,二刷之后,因为成长,多了几分释然。


话剧《性情男女》讲述的故事,看剧名便略知一二。无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那些琐事,这里不做剧透。


剧照摄影/李春光

我们先聊聊导演。


导演韩清一直是我欣赏的导演。


我欣赏她的点,首先她内心里住着一个小女孩,清澈、明亮的内心世界让作品透着一抹阳光,也看得到一抹希望。


她有女性视角的温婉、对故事中生活琐事的态度更多的是持“平和”态度去看待。她又不乏男性视角的“打直球”,直来直往也不失张力。


对于话剧《性情男女》这类题材,她能够掌握得住这份“平衡感”,已然不易。


话剧《性情男女》是讲述生活中琐碎的事情,需要有男性视角和女性视角的穿插,这样看起来才舒服。


就这个故事而言,纯女性视角就显得过于单一。说起女性视角题材的作品,前不久上演的话剧《阮玲玉》的剧本朗读,导演韩清就将女性视角散发的“温婉知性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之前有推送剧评,这里不展开。


话剧《性情男女》整部作品节奏感明快,赋予的观众非常舒适的观演体验,值得一看再看的作品。


剧照摄影/李春光


我们再聊聊表演。


男主角杨佳音的进步是肉眼可见的。


2012年至今,看演员杨佳音演戏已10年有余。


在这10年中,逢看他演戏,我都能感受得到他的变化。


他是“百变”杨佳音。他的百变在于同一部作品,他会以不同的方式去诠释人物的内心走向,他塑造人物舒适的同时,观众同样也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因为去年看话剧《性情男女》是首次观演,只能“同类项”角色对比。如今,二度走进剧场观看话剧《性情男女》回忆起首次看之后的感觉,不难看得到他的进步。


剧照摄影/李春光


因为该戏的故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倘若以“了无生趣”的方式塑造人物,那么舞台便会少了几分亮色。


演员杨佳音无论在任何题材的作品中,他有属于自己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无论是“杨式幽默”,抑或是“一题多解”,他都容易让观众记住他。


我记住他的是2012年6月16日在首都剧场观看的话剧《茶馆》剧中他饰演没有一句台词的跑堂儿小伙计,干净利落的表演深入人心,这就是他的“过人”之处。


不轻看任何一个人物,赋人物“生命”,为观众所记住。


剧照摄影/李春光


我们回到话剧《性情男女》他在剧中饰演男主角祁士高。


这是个我们广义上的“渣男”。演员杨佳音饰演的渣男,他渣得不让人“讨厌”。


他以“杨式幽默”去直面这一类人,以讽刺、调侃的方式去展示这一类人的内心境遇。


无论是首次观演,还是二度观演,他的“亮相”都是“立得住”的。即便两次都不一样,还是给到观众“信号”,这个男人也“无非”就是那样吧......


杨佳音一直是个表演重细节的演员。


在话剧《性情男女》中,也一样是个细节控。


解开最上面的衬衣扣子,松一松领口。


轻松自然地将衬衣从裤子里拽出来。


在一些地方将西服扣子扣上,彰显男人那最后一抹“体面”。


或是将前妻家中沙发上的靠垫码放好,让人感觉他的“忏悔之心”。


方方面面看得到演员杨佳音对于祁士高这个人的“爱”,以及发自内心的怜悯与同情。


尽管亮相部分,祁士高是个对生活满载着“怨气”的男人。


剧照摄影/李春光


在前半部分,二人在床上的对话,演员杨佳音的眼睛里是看得到一抹“灵动”,确切地说是对现任妻子的“爱”在里面吧。


这一抹灵动,不单纯是对爱本身的表达,也是对被爱、理解、关怀的渴望。


在演员杨佳音的裤兜里,揣着一块白手绢,是用来擦汗的。


这个道具被他利用得毫无违和感。对于一整部作品90%的时间都在舞台上,确实是个“体力活”。


他对于手绢的运用,有他赋予舞台的“杨式幽默”,也有他不经意地一抹,看起来会很舒服的。


从首次观演到二度观演,演员杨佳音赋予了这个空间不少的快乐。


这样的快乐是“治愈”的,让稀碎的生活看上去不再那么不尽如人意。


这样的快乐是充满“希望”的,他眼中闪烁着光,是他对生活的信心、盼望、爱心,传递给观众的,一定也是对生活有所“期待”。


这样令人“舒心”的观演体验,感谢演员杨佳音的用心付出。


剧照摄影/李春光


我们再聊聊剧作。


话剧《性情男女》看起来是聊“两性关系”。实则是聊“亲密关系”的。


最近几年,我们时常能够看到一个词“情绪价值”。


给他人提供情绪价值的“核心”在于“情绪成熟”。


情绪成熟的人,我认为应该具备三种能力,首先是负责任,其次是有适应能力,然后就是懂得付出。


再回到前文提及的导演韩清和演员杨佳音,就观演关系而言,他们都是懂得为观众提供“情绪价值”的“优质主创”。


他们懂得对人物和观众负责(换言之,是对自己负责),他们同样拥有适应能力,这里也是“共情能力”。当然,这是付出的最好的“呈现”方式。


就心智而言,他们能够完成好导演工作,以及主演工作,本不徒然,因为他们读到了故事中的核心思想,就是“换位思考”。


就话剧《性情男女》而言,看上去是关系的“纠缠”。


我在故事中看到的是导演韩清,以及主演杨佳音对于“亲密关系”传递给观众的是未来主动能为为对方做些什么。


交流方式是善意的真诚的。


会尊重彼此的原则和规定,情绪上是独立的,不将他人视为“垃圾站”。


能够彼此“需要”却不“依赖”。


在关系中“成长”。


当我们在关系中“成长”的时候,就是给自己“安全感”的开始,也是我们赋予自己、身边人、世界信任的开始。


当我们了解一个人,才能去信任一个人,建立信任的开始,便是建立对关系“信心”的开始。


懂得活在“当下”的重要性,把明天的烦恼交给明天,很重要的。


懂得正视自己的“负面情绪”,想办法去疏解,避免关系中的“误解”越来越深,最终形同陌路。


懂得选择让自己“舒服”的人待在一起,这份舒服是建立在“相互”的基础上的,感情需要经营,无论何种关系。


剧照摄影/李春光


最后,我们聊聊这部戏的效果设计。


胡萌一直是我很欣赏的效果设计师。


我欣赏他的点在于,他同导演韩清、演员杨佳音一样,能够给到观众满满的“情绪价值”。


这种情绪价值的提供表现在候场音乐能够赋予观众内心的一抹平静,能够静下心来看演出。在话剧《性情男女》和话剧《催眠》中都是这样,观演的“平和”心态一定是效果设计师胡萌给到的。


就整部作品而言,以钢琴曲为主,其中一首曲子多了小提琴这种乐器。无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赋予观众内心情感的力量是差不太多的,倘若换成大提琴,力道就有些过。


故事的情感基调是相对平和的,看起来冲突不断,收尾处还是归于“平静”。效果设计师胡萌在选择音乐方面,还是有自己对于生活、音乐的理解和思考的。


这一类题材的故事,候场时分,给到观众满满的“情绪价值”,观众会很舒服的“沉浸式观演”。再有作品的节奏感张弛有度,以及主演的好演技“加持”,无疑就是美好的夜晚。


就此收笔,这里感谢为这部作品付出的所有演职人员。


同时,盼望导演韩清,演员杨佳音,效果设计胡萌,再有机会“同框”,赋予舞台“灵动”,让观演关系“美好”。这里认真地将这部作品推荐给所有人。也祝这部作品在未来的每一场演出都顺利!


文/安小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