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售票公交车 青岛仅剩三条线 371路线进入无人售票模式

为进一步优化市区公交运力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方便和达智慧生态城、佳兆业等小区居民出行,371路线走向及站点调整,取消有人售票。这条跨三区、贯南北的公交线路在运行22年后迎来“大瘦身”,正式进入无人售票时代。目前,岛城仅有3条有人售票线路,有人售票逐渐成为历史。

371路线进入无人售票模式

回忆

区间车曾“爆火” 见证城市区域发展

2000年12月,岛城开通371路,全程58.9公里,由昌乐路发往仰口。彼时,青岛进入城市发展快车道,部分工厂迁至市郊,为市区释放发展空间,371路成为连接市区、市郊的重要线路。驾驶员孙金生已在该线运行21年,2001年,371路加开由昌乐路发往中黄埠的区间车,此举为中黄埠一带工厂职工的日常出行提供了便利,线路客流持续增加。“当时,不少合资企业在中黄埠附近设厂,厂区人员多的时候有几万人。每逢周末,大家都要乘车到李村附近休闲娱乐,场面火爆异常。”孙金生回忆,2008年前后,城市区域发展提速,沿昌乐路至中黄埠一路向北,各小区及配套设施相继建成。为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371路经历了数次延伸调整,“371路是有名的长线之一,既见证了城市区域化发展,又以发展为依托不断调整升级,为沿线居民出行提供坚实的保障。”

2010年前后,中黄埠附近的厂区陆续关停,371路客流随之下降,这条曾火爆一时的线路日渐式微。“一方面,公交线网的迅速扩张给市民带来多样化的出行选择,大客流景象再难重现;另一方面,过长里程给驾驶员带来了压力。”371路经过多个大集和早市,正常运行一圈需要4个多小时,遇上堵车则需要5-6个小时。

为打通便民出行和职工减负两个“堵点”,我市正式对371路优化调整,线路副站由盛世美域西调整为银河路王沙路,全程减少10公里,既优化了运力配置和线网布局,又方便了和达智慧生态城、佳兆业等小区居民出行,成为探索新客流的一种尝试。在此基础上,线路截短更有效缩短了驾驶员的运行时长。“调整后,平峰时段一圈运行时长需3个多小时,比以前轻松了不少。”

追溯

无人售票推广覆盖 有人售票渐成历史

与线路走向、站点同步调整的,还有售票方式。调整后,371路全面取消有人售票,至此,岛城仅剩下3条有人售票线路,有人售票模式渐成历史。在公交车出现后的四五十年里,全国公交经历了较长的人工售票时期。1994年12月17日,经由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青岛市公共事业总公司发布了《关于青岛市公共交通车辆实行无人售票的通告》。3天后,公交集团开通12路线(市政府至大沙路),并首次在该线路上实行无人售票。

“准无人售票线路与正式无人售票线略有不同,正式无人售票线全车只有驾驶员,不设其他人员。但由于这是第一条无人售票的试行线路,为了顺利过渡,每车都设有一名监票人员。”“公交迷”杨晓冰介绍,无人售票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力成本。

随着第一条准无人售票线路的试行成功,各线路也纷纷开始转型。1996年,我市加快推行无人售票,在无人售票车上启用IC卡收费系统,在16路、26路等逐步推开,无人售票模式在几年的时间里迅速实现了大规模覆盖。近年来,售票模式转变覆盖到更多长线公交。

调整首日,全线乘务员齐聚场站,与相伴多年的车厢惜别。“真到了这一天,感觉很不舍,舍不得车厢,也舍不得乘客!”原371路线乘务员司银芝从事乘务工作15年,她告诉记者,十米车厢和八方来客,前者给了她实现价值的舞台,后者给了她珍贵的回忆与感动。如今,司银芝转岗成为一名保洁员,在新的岗位上继续服务广大乘客。“以前在看得见的地方服务乘客,现在则在看不见的地方服务乘客,无论岗位如何变化,我们服务乘客的初心是不变的。”司银芝说。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 徐美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