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郎山“论剑”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何春林

生鸡蛋刻字、叉车叠酒杯、中药切片薄如蝉翼、数控铣精度仅为头发丝的七分之一……7月3日至6日,湖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举行,1087名高手在湖南九郎山职教科创城上演了一场技能巅峰对决。

湖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比赛现场。 记者/何春林 摄

在这次湖南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职业技能大赛中,株洲表现抢眼,斩获34块金牌、16块银牌、11块铜牌,金牌数、奖牌数均居第一。其中,金牌数超过了总数的一半,比第二名多28块。

此次大赛为何落户株洲?34块金牌背后有哪些故事?……且听记者为你一一道来。

“论剑”九郎山株洲实至名归

职业技能竞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技能、相互切磋的平台,对壮大技术工人队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湖南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的擂台设在哪,自然有讲究。

“株洲产业基础雄厚、创新活力充沛、职教资源丰富,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市委书记曹慧泉这样介绍。

目前,株洲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中的37个,初步形成了以轨道交通、航空动力、先进硬质材料三大优势产业为主导的“3+3+2”现代产业体系。湖南九郎山职教科创城依托雄厚的工业底蕴,形成了“教育链”“人才链”精准服务“产业链”“创新链”的特色职业教育模式,开设各类专业247个,实现了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对优势产业的全覆盖;在校师生超10万人,每年毕业生达3万人,年培训逾20万人次;累计申请专利1135项。

记者认为,这场技能人才盛会选择株洲,是水到渠成、实至名归。其看中的正是株洲雄厚的工业底蕴、产业发展的“智”造高地、职业教育的突出贡献。

“笑傲江湖” 源于株洲内功深厚

记者认为,此次大赛是对全省技能人才成色的集中检阅,而34块金牌则是株洲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成效的最好证明。

“人才兴则城市兴,人才强则城市强。”株洲市领导多次强调,要精准发力、久久为功,全力打造人才高地品牌,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为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新人才30条”“推进产教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株洲出台了一揽子政策举措推进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激励、表彰工作,技能人才队伍总量不断扩大、素质稳步提升、活力充分释放。目前,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突破13万人。

这里,有游刃有余的大国工匠。易冉、黄小玲、邓元山、陈彬等技术专家,各显神通,带动了轨道交通、醴陵陶瓷、航天航空等特色产业集群升级发展;

这里,有潜力无限的工匠新星。宋唯望、张拓、孙小芳等技术能手,代表株洲站上了国家级竞技舞台;

这里,最近三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5.5万人次,培育出了“醴陵陶瓷工匠”“新希望铆焊工”“株洲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工”等劳务品牌,一批批技能工人在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

“大侠”频出株洲职教“仗剑走天涯”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而职业教育则是技术工人的孵化器。记者认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速度,直接影响着制造业乃至城市发展的高度。

为什么职校毕业生始终是市场上的“香饽饽”?因为市场需要的就是动手能力强、专业技能素养高的人才,这也符合了此次大赛“学的就是要干的,赛的就是要用的”的办赛理念。其背后的逻辑就是“有技能,有收入;涨技能,涨收入;高技能,高收入”。

回顾比赛,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朱俊豪摘得“水处理技术项目”金牌。还有一年才毕业的他,已被世界500强企业提前录用。

湖南有色职院学生张子扬获得“建筑信息建模项目”金牌。这位曾自嘲为学习“落后分子”的少年,用技能打开了“任督二脉”,获得了免试“专升本”推荐资格。今年秋季,他将进入吉首大学完成本科学业。这意味着,读职校,照样可以升入本科院校,实现理论知识与实战技能的双丰收。

记者了解到,目前,湖南九郎山职教科创城内,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80%以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连续五年超过95%。在人力资源市场,株洲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抢手,越来越会干事兴业,这已成为各大市场主体的共识。

湖南九郎山职教科创城,已按下技能人才培育的加速键,正以大赛为新契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突出人才培养方式,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衔接、推动职教发展和产业升级互为支撑,为“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提供源源不竭的人才支撑,为现代化新湖南建设提供澎湃动力。

来源:株洲日报

审核:罗小玲

编辑:陈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