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营镇畅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一条公路笔直通向远方,两旁路灯林立,村居窗明几净,稻田绿意盎然……夏日的湖北省利川市汪营镇白羊咀村四组,宛如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沁人心脾。

眼前的景象,很难与“脏乱差”联系起来。曾经的垃圾满地和矛盾突出,只存在村民的记忆中。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近年来,汪营镇发挥党建引领,通过“党支部领导+小组执行+村民参与”的新模式,创新成立双寨村落自治小组,畅通基层治理的“微末梢”,形成“自治自建、共治共享”的格局。

白羊咀村支部入户走访。赵恩峰摄

从“三不管”到“一起管”

双寨,位于白羊咀村四组,古时因两个山头各立一寨而得名。

1976年,双寨人民公社管辖白羊咀、小溪和石板水3个大队。附近村民不断迁居于此,形成了杂居错落的环境,逐渐有了小集镇的模样。

在双寨长约640米的公路两侧,杂居着白羊咀、小溪、高坎子、钓鱼、石板水及清源6个村的村民71户318人。

由于来自不同的村,村民为争地界,矛盾时有发生,人居环境整治步调和标准不一……在村民的印象里,双寨成了“三不管”的地方。

村民各扫门前雪,造成道路两旁垃圾丛生,乱搭乱建现场随处可见。

白羊咀村党支部书记侯雪英介绍,最让人头疼是矛盾调处。“我又不是你这个村的”,在调解纠纷时,经常遇到村民这样的回应。

虽然,大部分矛盾在村干部的耐心调解下化解了,但也有少部分纠纷不得不上交到镇里来解决。

如何让不同的人能坐到一张桌上吃饭?汪营镇党委政府和当时的驻村单位州人民检察院,一直在寻找路径。

2019年12月,双寨村落自治小组正式挂牌。自治小组在白羊咀村党支部领导下成立,小组成员全部由当地71户村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白羊咀村原村党支部书记王廷贵担任自治小组主任;四组村民张武江任副主任,他把自己房屋贡献出来,作为小组的办公阵地;来自小溪村的袁海英被选为综合治理委员。

双寨村落自治小组由村民选举产生,自然得到村民认可,逐渐让双寨从“三不管”变成“一起管”。

从“被动治”到“主动引”

新官上任三把火。双寨村落自治小组经过讨论,首先从环境整治入手。

除上门开展环境整治宣传外,2019年12月,村党支部和自治小组联合组织村民到十四组观摩。这个组村民自发凑钱修路,沿路种上花草,房前屋后干净整洁。

一天观光下来,许多村民深受感触。“别人行,我们为啥不行,一定要把双寨当作共同家园。”双寨街道两边的村民拾起扫帚打扫庭院,将门前的公路打扫干净。

    白羊咀村党支部还通过一系列评比,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先后评出了产业发展之星、孝老爱亲之星和环境卫生示范户等。

来自小溪村的向光强被评为环境卫生示范户,还现场领到奖励——一袋洗衣粉和两提卫生纸;清源村的张寒芬被评为“最美村姑”……

双寨的村民来自不同的村落,他们逐渐打破地域界限,成了互帮互助的一家人。“白羊咀的没把我们当外人。”许多村民发出感叹。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双寨摘掉了“脏乱差”的帽子,取而代之的是村容整洁精神爽、美丽乡村入画来。

在矛盾调处方面,村民再也没有“我不归你管”的思想,因为自治小组的代表是自己选出来的,五位成员凭着一番热情干调解,不拿一分钱工资,“我们必须支持他们工作”。

自治小组在调解矛盾时,秉承一颗公心,不偏不倚,以证据说话。两户村民都是外村人,因沟渠边界闹得不可开交,谁也不让步。自治小组主任王廷贵等人多次登门了解情况,做双方工作,最终找到原始档案,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邻里之间发生土地地界、房屋边界等矛盾,不用吵闹骂架,只要找自治小组就能解决问题。“现在大家很少发生矛盾了,我这个负责协调邻里关系、化解矛盾纠纷的综合治理委员基本失业了。”袁海英笑着说。

从“冷眼看”到“主动干”

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行动开始时,一些村民认为只是村干部的事情,干部干、村民看。

为调动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自治小组成员以实际行动做表率,带头做好房前屋后的清洁工作,带动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2020年,白羊咀村党支部得到州人民检察院驻村“尖刀班”资金和管理等方面支持,对院坝改造的村民,村里实施以奖代补政策,每户提供3吨水泥。

村党支部书记侯雪英介绍,村里的政策对双寨村民一视同仁,应享尽享。村里将自来水管修到每家每户,为双寨街道两旁安装上路灯……

2020年,村里为双寨街道两边安装20盏路灯。村民们积极响应,自己出力平整地面,出钱买水泥修筑基桩,主动抬路灯杆,用行动积极支持路灯安装。

“由于村民做好了许多基础工作,我们用节约下来的钱多买了15盏路灯。”侯雪英直夸群众力量大。

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乡风文明……处处能见村民主动参与的身影,再也不是冷眼旁观、事不关己。

81岁的孙品山,是清源村人。作为有50年以上党龄的老党员,他主动请缨当环境卫生监督员。他每周定期上路,检查双寨街道附近的环境卫生,给村民提出建议,督促养成良好习惯。

利川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汪营镇探索村民小组自治模式,最大程度调动村民自我管理、依法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村民当美丽乡村建设主角,在流动人口较多的接合部或者村居交界处,将借用这种模式,用“小组织”奏出基层社会治理的“大乐章”。


作者:张宝训

编辑:刘晓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