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花式”避暑 公共空间受青睐

今年夏天,多地气温突破历史同期记录。为躲避高温炎热,老人们纷纷开启花式避暑模式。公园避暑、商场避暑、地铁避暑、医院避暑、公交车避暑……这种利用公共场所的避暑方法,受到了许多老年朋友的欢迎。

    7月15日下午3点多,记者来到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的大润发商场时,不少市民正准备扫场所码进入。商场内的公共座椅上几乎坐满了市民,其中以老年人居多。

    家住商场附近的刘婆婆说,自己家里有空调,但下午经常会来这坐一会儿,可以为家里节约一些电费。同样住在商场附近的郑婆婆家里没有安装空调,天太热的时候,她就会来商场逛逛。“卖肉那边(冷冻区)最凉快了,走一下就凉快了!”郑婆婆说。

    在成都市抚琴路地铁站内,不少老人正倚着过道纳凉休息。有的老人坐在自带的小板凳或凉垫上休息,也有的直接席地而坐,独自玩手机。

    记者注意到,地铁工作人员专门为市民划出了一个“纳凉区”,并提供一定数量的椅子。其间,安保人员还会对口罩佩戴情况等进行检查,提醒市民文明纳凉。

    “地铁站提供的这个服务很贴心。”56岁的邓军和妻子表示,家里空调开久了闷得慌,来地铁站乘凉温度刚刚好,还可以顺便散散步。

    生活在成都这座公园城市,老人们无论春夏秋冬都喜欢去公园走走,夏天更是如此。7月18日下午5点左右,在金沙滨河公园凉亭里,60多岁的唐大爷给孙女扇着扇子,满脸慈爱。“我们一般下午太阳不大的时候出来耍一会儿,或者晚上吃完饭出来溜一下。吹点风,舒服多了!”

    公园内,除了唐大爷这种带孙的老人,还有钓鱼的、下棋的、健身的、唱歌的,各得其乐。

后记:在近日的走访中,记者发现,除了以上避暑方式,老人们在路上走热了,偶尔也会去医院、银行等地方吹吹空调,相关方也表示理解接纳。不过在这里也要提醒一下老年朋友们,公共场所避暑符合低碳理念,但也要注意保持秩序,疫情期间尤其应注意佩戴好口罩、保持距离不扎堆。(晚霞报记者 黄美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