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梦自芳华,阳新90后女大学生转型当上“牛会长”

极目新闻记者 梁传松

通讯员 倪胜林

“每天要割一吨左右的草料,忙得根本停不下来!”7月20日,在湖北阳新县陶港镇上徐村的美谷生态养殖产业合作社,倪爱霞忙碌着指挥收割牧草,为自己养殖的400多头牛准备一天的草料。从2016年放弃在阳新机关部门的工作后,她返回家乡接过父母肩头的重担,扎根山村“与牛为伴”,为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追梦故事。

工作队为负债家庭送来致富经

2012年5月,陶港镇上徐村倪书和17岁的儿子遭遇变故,导致落下了三级残疾。为了给儿子治疗,一家人四处求医。几年间不仅耗尽家里积蓄,并欠下近百万元外债,生活陷入困境。

2014年,倪书和一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阳新县人大驻村工作队见到倪书和一家生活困难,为了帮助这个家庭脱贫,工作队想了很多的办法。“大山的资源适合养牛,而且有丰富的草源。”工作队发现商机后,买回了60头种牛,交给倪书和夫妻养殖。

就这样,倪书和办起了家庭养殖。当时,倪书和女儿倪爱霞还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务会计专业一名在校大学生。

养殖场建起来了,如何经营,牛怎么销出去,成了倪爱霞父母十分头疼的问题。尽管有驻村工作队帮忙牵线搭桥,但这不是长久之计,肉牛销售还是得走市场路线。

看着父母愁眉苦脸,倪爱霞急在心里。2016年,思考再三,25岁的倪爱霞放弃了阳新县城机关的工作,决心回来助父母一臂之力。

一时间,倪爱霞回乡养牛的消息,在山村里炸开了锅。一个好不容易跳出农门的大学生,怎么突然回乡养牛?

“我欠债多,父母又不识几个字,要想还清债务,要想把产业做大做强,必须得有文化和管理。”倪爱霞笑着解释。

大学生辞职回乡接替父母养牛

下地割草,粉碎草料,进棚喂牛,清铲牛粪,倪爱霞操作起来轻车熟路,动作娴熟。

倪爱霞和她的养殖场(通讯员供图)

“这些都是跟随父母早起晚睡,日复一日地重复磨练出来。”倪爱霞说。随着倪爱霞的加入,养殖场越办越大,目前已养殖了400多头牛。

一头牛一天的草料得10公斤,玉米等精料约1公斤,一天下来,精料和草料数吨需要喂进牛肚子里,需要大量的草料。为了减少成本,倪爱霞种植了100亩草料基地、30多亩玉米。

刚开始,走出机关不久的倪爱霞,面对每天周而复始的体力劳作,柔弱的身体有些吃不消,思想也有动摇的时候。在驻村工作队的鼓励下,她慢慢进入了喂养角色,但对经营管理,心中仍然没有一个很好的思路。

倪爱霞一筹莫展之时,当地镇党委和工作队带着“行家里手”找上了门,与倪爱霞进行一对一的现场帮教后,帮助她注册成立阳新美谷生态养殖产业合作社,制定了“生态型、带动型、循环型、示范型”的创业之路,走运用公司治理模式,实行明确职责分工,让一家人各司其责。母亲李美谷董事长,父亲倪书和负责日常管理,哥哥倪文钢法人代表,自己利用大学所学知识,负责市场营销,弟弟倪冲冲则专门给牛看病。

阳新陶港镇书记马细芳多次带领相关部门,现场解决倪爱霞合作社需要解决难题,争取产业奖补资金,帮助其家添置养牛用的割草和铲牛粪便的机械。

很快,公司走上正轨,倪爱霞也积累了一批合作伙伴,合作社的肉牛在周边县市很走俏。

在各级部门的关心下,倪爱霞家的合作社成了当地屈指可数的养牛大户,带动上徐、李才两村20多户脱贫户成立了合作社,为两村居民创造经济效益达60多万元。

打造循环经济当选“牛会长”

倪爱霞将养牛产业做得顺风顺水的同时,瞄准农村稻田废弃稻草的再利用市场。

每年冬季节,新鲜的草料枯萎,稻草是牛最好的食用鉰料。倪爱霞经过这些年的养牛摸索,农村传统的耕种被机械化取代后,农村散养耕牛的家庭基本没有了,稻草便成了农田里的废弃之物。正好,专业养牛急需的就是稻草,市场上稻草的需求量求大于供。去年,科班出身的倪爱霞抓住了这绝妙的商机,购买1台稻草打捆机,将稻草压缩打捆,供养殖场的牛过冬。

“不久前又买打捆机一台,两台机械,一天能收捡30吨稻草,除去人工和机械能耗成本,一台的纯利润在1万元以上,年可创利润60多万元。同时,还可带动村民务工,年增加收入10余万元。”倪爱霞介绍。今年初,在县、镇农业部门的帮扶下,利用自己牛粪资源,采用发酵床技术,降低养殖成本,解决牛粪污染。她还在牛粪里找“钱景”,将发酵床垫料制作成有机肥,种植柑橘和牧草。

“不但解决了牛粪无处存放的难题,减少了自己种牛草料采购有机肥的财务成本,还可以为合作社增加净收入和节约支出50来万元。”倪爱霞说,今年建了有机肥生产车间,自用绰绰有余,将按每吨300多元对外销售,预计今年可以收入40多万元。

从贫困户到当地致富带头人,倪爱霞一家仅用了5年时间。2021年,倪爱霞被阳新县养牛协会推选为会长,2022年,被当选为黄石市政协委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