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寻美食 纸端话消夏

//

大暑,夏季最后一个节气,一年之中阳光最烈、气温最高的时段。各地在此时节有不同的饮食习俗,而在这样炙热的天气里,如何通过美食唤醒味蕾也是人们关注的。本期“行食四季”,让我们在“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中探索和品味那些清凉消暑的夏季美食。


黯然销魂一掌雪

罗云川

▲ 凉卷粉 罗小雅 摄


提起云南小吃,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恐怕是过桥米线吧。但对于生活在云南的人来说,小锅米线才更家常。时值盛夏,凉米线亦成为当仁不让的主角,有鳝鱼凉米线等多种做法。什锦凉米线,开水烫好的米线过凉水,沥干水分,装入碗中,放上熟鸡肉丝、香酥(炸五花肉)、卤鸡蛋、海蜇丝、红萝卜丝、白萝卜丝、熟韭菜段、木耳、薄荷、香菜,再加入炒花生米碎、炒芝麻、咸酱油、甜酱油、花椒油、辣椒油、葱姜汁等,拌一拌,酸、辣、麻、甜、香,味道俱全。其中,甜酱油是凉米线的独门秘笈,我在别的地方未曾见过。昆明人买甜酱油,大多首选拓东牌的。虽然拓东现在只是昆明一条路的名称,但在唐代,南诏的都城是大理,在现在的昆明设置了拓东城,“拓东”一词大有来头。我上小学时学校组织郊游,午餐是由人现场制作的凉米线,我吃了,闹肚子,留下了面积不小的心理阴影,多年以后才敢于重新面对凉米线的挑战和诱惑。

米线,广西、湖南、江西等地叫米粉,螺蛳粉、桂林米粉享有盛名。追本溯源,“米线”一词至少已有700年历史,有诗为证——南宋谢枋得有一首《谢人惠米线》诗:“玉粒百谷王,有功满人寰。舂磨作琼屑,飞雷落九关。翕张化瑶线,弦直又可弯。汤镬海沸腾,玉龙自相扳……”它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米线制作、烹煮的场景。而米粉呢,北宋苏轼的诗《刘监仓家煎米粉作饼子余云为甚酥潘邠老家造》倒是提到了它,但和我们现在说的米粉不是一回事。

湖南米粉有圆粉和扁粉之分,在云南,人们把圆的叫做米线,把类似扁粉的称为卷粉。卷粉是米浆蒸熟后形成的米皮,既可以像薄饼一样卷着菜吃,也可以切成扁条状煮着吃。炸酱凉卷粉、鸡丝凉卷粉等是常见的小吃。

云南还有一种叫做米凉虾的东西,是用米磨成浆,煮熟,用漏勺漏入凉水盆中而成,其形状有点像小虾,故此得名。用漏勺捞出米凉虾放入碗中,加熬好晾凉的红糖水以及加开水调稀并晾凉的以玫瑰花瓣、糖制成的玫瑰糖,传统的玫瑰米凉虾就做成了,入口凉爽,香甜软糯。

除了凉米线、凉卷粉、米凉虾,凉粉也在夏季消暑小吃中占有一席之地。按材质来分,有米凉粉、豌豆凉粉、荞凉粉等。似乎四川的凉粉更出名,一般川菜馆都会有一道叫“川北凉粉”的小吃,这些年“伤心凉粉”更是流行大江南北。云南的凉粉自有特色。比如抓抓粉,是用特制的有洞眼的铁皮铲在蚕豆冻粉上抓刨,让冻粉从洞眼中钻出细条接入碗内,浇上可咸可甜的调料即可。我爱吃豌豆粉。有一次我出差回昆明,老爸特意跑到很远的地方买了回来。金黄的豌豆粉切成长方体薄条放入碗内,加姜、蒜、香菜、甜酱油、咸酱油、醋、芝麻油、花椒油、味精、盐、胡椒面、油辣椒等,好吃极了。丽江的鸡豌豆凉粉,特色全在主料上。鸡豌豆似绿豆一般大小,色淡绿,呈扁圆形,煮成粉后呈灰白色,据说比其他豌豆细腻味香。我没怎么吃过,未知其详。

现在要来说说云南夏季饮品了。木瓜水应是传统阵营中的主将。木瓜水,四川叫冰粉,其主原料产自冰粉树,冰粉树学名假酸浆,又称珍珠莲。将木瓜籽即假酸浆籽装入纱布口袋,放到冷开水中不停搓揉,产生黏液,然后静置,使之凝成像果冻一样的东西。食用时,用勺子挖一块木瓜冻入碗,弄碎,加上红糖、玫瑰糖汁或蜂蜜,一勺入口,清凉香甜。如今,木瓜水也玩起了“加法”,小汤圆冰粉凉虾、甜米酒冰粉凉虾、水果冰粉凉虾等颇受欢迎。

最后奉上云南小吃江湖已经失传的绝世武功——一掌雪。虽然我出生在大理,却无缘得见这种当地小吃,因此它对我来说更具神秘色彩,颇似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杨过的“黯然销魂掌”。据载,一掌雪古称蜜雪,是天然饮品。其制法看点有二,一是取材自然而不易,二是制作过程有“行为艺术”之感。大理以风、花、雪、月著称,苍山雪、洱海月,这一掌雪便是取自苍山之雪。要在清晨爬上巍峨的苍山,铲取积雪装入背箩,压实,用稻草或棉被盖严。制作时,用木勺控取一勺雪,用手按成掌形,移置食客手上,以一根筷子穿上一枚铜钱做成的特制淋子淋上糖稀,放上用苦梅制成的调味品炖梅,即可吸吮享用。

一掌雪是以前每年农历三月举办的大理三月街的应时佳品,摊点众多,物美价廉。原本平常之物,在我心目中却如珍宝。现在是夏天,夏天是没有一掌雪的,因为苍山在夏天已难见积雪。所以,还是让我们默念它的名字吧,一掌雪,清凉世界。


储藏在名著中的味道

党云峰 文/图

▲ 名著里的美食引人遐思


古代没有冰箱,能在夏季吃到冰的人非富即贵。1000多年前,日本的清少纳言在随笔集《枕草子》卷三第四十段“高雅的东西”中写道:“刨冰放进甘葛,盛在新的金椀里。”在1000多年前的夏天能吃到冰,确实是雅事一件。如今,夏季吃冰已是常事,可是美国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还是让这件事产生了轰动效果。他在诗作《便条》中讲述了夏季吃冰镇梅子的体验:“我吃掉了/放在/冰箱里的/梅子//那可能/是你/留着/当早餐的//原谅我/它们真好吃/那么甜/又那么凉。”只是分了行,就让一件普通的事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其实这是文学观念的革新。

除了精致的做法,特殊的处境也会让普通的食物升级为美味。

劳动让普通的食物成为美食。在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第三部第五章,夏季在田里割草的列文吃了庄稼人给他的泡面包。泡面包的做法很简单:把面包掰了放到碗里,用匙柄压碎了,把磨刀石匣里的水倒进去,再把面包研一下,撒一点盐。泡面包味道非常好,列文一吃就不想回家吃饭了。

在战争年代,能有吃的已经很好了。饥饿状态下人们对美食的要求也降低了,饱腹就是美食,有时吃点东西还会成为人生的重要节点。在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乱世佳人》中,斯佳丽吃萝卜就成为蜕变的标志。在《乱世佳人》第三部第二十五章,斯佳丽在菜地里发现了一垅萝卜,她几乎等不及把萝卜在自己裙子上擦去泥巴,一口就咬下半个,急匆匆吃了下去。当她站起身来,与青春、姿色和含蓄的柔情融为一体的某种气韵已从她脸上永远消失。这个萝卜成为斯佳丽人生的里程碑。以前过的什么日子呢?炖白菜浮泛在虹彩绚烂的油汤里,蚕豆在花色鲜艳的瓷盆里堆成小山……死亡和战争无法让斯佳丽落泪,但食物可以。

科幻小说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能在宇宙飞船里炒菜做饭吗?科幻作家很少考虑做饭、吃饭的事情,有时也就提一下补充能量的蛋白质块,这让热爱美食的人对未来少了些许憧憬。科幻小说提到食物多是在角色陷入困境的时候,没办法,只能种土豆什么的了。但在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中却提到了很多美食。这场1867年7月开始的航行让人大开眼界,在上篇第十章中,尼摩艇长说:“您以为是陆地动物身上的肉的东西,其实只不过是海龟的脊肉罢了。这盘是海豚肝,您还以为是猪肉杂烩……”海底的美食地图比陆地上的还令人神往。这部1870年出版的作品已经体现出对海洋的重视,尼摩艇长甚至说:“地球始于海洋,说不定将来还会最终归于海洋呢!”

经典文学作品中很少涉及点菜的情节,毕竟文学作品里的美食都是道具,不是简单报菜名、抄菜单的闲笔。在《安娜·卡列尼娜》第一部中却有一段点菜的桥段,奥布朗斯基用俄语点菜,侍者用法语重复,场面很滑稽。当然,有喜欢美食的,就有厌食的。在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小说《饥饿艺术家》中,塑造了一个为实现自己饥饿表演的艺术理想,突破自身表演局限而以死达到最高境界的艺术家。

外国文学作品中有很多美食的做法、吃法。在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里,不仅有星巴克的起源——爱喝咖啡的大副斯达巴克,还有在第十五章提到的鳘鱼杂烩的做法:“这是用水汪汪的小蛤蜊做起来的东西,蛤蜊比榛子大不了多少,搀和着一些捣碎的硬面包和切成细片的咸肉;又加足了牛油,撒足了胡椒和盐。”

饮食还是特殊人际关系的体现。在葡萄牙作家萨拉马戈的小说《修道院纪事》第五章中,布里蒙达等巴尔塔萨尔吃完后才用他用过的餐勺吃饭,于是巴尔特洛梅乌·洛伦索神父宣布二人结婚了。这种神奇的人际关系也出现在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中。妈妈对丽娜说:“你将来的丈夫,将是个麻子。你碗底留剩几颗饭粒,他脸上就有几颗麻子!”饭粒和麻子有关系吗?或许这就是海外华人传递节约观念的方式吧。

封印在名著中的凉意在今天仍然沁人心脾,名著有保鲜功能,储藏在其中的味道可以跨越万里千年,仍然让人心驰神往。


愈热愈火锅

王雪娟 文/图

▲ 四川火锅


“你们那边火锅店夏天一般卖什么?”外地朋友的这个问题直接把我问懵了。吃火锅还分季节?闻所未闻。在我们四川,火锅可是一年四季不可或缺的味觉奖赏,朋友聚会、恋人约会、家人团圆、出差归来……甚至都不需要任何理由,想吃了,就可以来一顿火锅。火热的夏天配上沸腾的火锅,在畅快淋漓里挥洒汗水,于麻辣鲜香中笑谈人生,这就是四川人夏天的火锅日常。

不难想象,要是在30多摄氏度的北方,大家都想找个空调房吃晚饭,谁会去大街上感受热浪袭击?而在四川,太阳落山后,天气逐渐变得凉快,市民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即使是在有空调的饭馆,很多人也情愿坐在外面,吹着夏夜凉风或风扇带来的“工业风”,和互不相识的几十桌客人一起吃“坝坝宴”,谈笑举箸间,一天的劳累仿佛也彻底得到释放。

在享誉全球的四川美食体系中,火锅当属知名度最高的一档。虽然吃火锅不需要理由,但怎么吃往往还是有些讲究。由于做法和形态的不同,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火锅、串串(也叫串串香)、麻辣烫、冒菜等不同类型的吃法。

你很难想象一个人去吃火锅的情境,多少有点尴尬和凄凉。通俗的说法是,人少了不好点菜。实在无人陪伴,也可以选择点一份冒菜。只需在菜品前指点江山,店员就会麻利地将其装入竹篓下锅,不一会儿,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私人定制“火锅”就上桌了。有四川人说,冒菜是“一个人的火锅”,火锅是“一群人的冒菜”。

身在美食之都,人们味蕾的挑剔超过了对形式感的执着。在成都,你常常可以在毫不起眼的犄角旮旯,或是传说中的“苍蝇馆子”外见到排的长队。在此起彼伏呼唤“老板儿”的喧闹中扯着喉咙聊天,在烟雾缭绕里吃得满头大汗,有一种人间烟火、人间真实的热闹和尽兴。

请客的时候,串串似乎有点上不得台面,那就去火锅店吧。“上一份鸳鸯锅!”鸳鸯锅一半清淡一半麻辣,这样的指令一般代表请的客人来自外地。四川人请吃火锅,会贴心地给客人准备一个过渡和缓冲,然后在觥筹交错间,不断怂恿客人涮红锅:“吃嘛吃嘛,不辣,不骗你!”

本地人聚会则根本不会点清汤的白锅。网上有人调侃:“四川人最后的妥协是——那就点鸳鸯锅嘛。”可见当地人对麻辣鲜香的挚爱已深入基因。本来嘛,吃火锅的“正确姿势”就应该是麻辣的、极致的、刺激的,不然为什么要约火锅呢?

一旦入席发现是鸳鸯锅,大概率是有人身体不适。但你会发现,那些声称喉咙痛、胃难受或感冒不能吃辣的朋友,筷子却一直在红锅里搅动,白锅那边大概率无人宠幸,只有孤零零地独自沸腾。一顿大快朵颐之后,他们的病痛似乎也在辣椒的冲击和花椒的麻醉下暂时远离、不值一提了,然后就被大家嫌弃:“早晓得就点红锅嘛!”还真别说,很多四川人都有类似的神奇经历——吃了火锅,感冒好了,喉咙也不痛了。我自己就曾亲身体验过,不过许是巧合,不值得推广。

还有一点很奇怪,四川人似乎天生就有一种辨别火锅里的菜何时煮好的能力。没有人教你怎么判断,在这样一个全民火锅的大环境中,你从小就是知道。“毛肚烫10秒左右,三提三摆,久了就又老又难嚼;鸭肠要七上八下,卷曲断生即可,吃起来脆嫩爽口……”为了给外地朋友普及火锅吃法,近年来我也掌握了一些关于火候的“官方说法”。但实际上真没那么多讲究,也无所谓正不正宗,各人口味不同,吃的次数多了,自然就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菜品及涮煮时间。

菜品口味各有所好,对于夏日火锅的“绝配”,很多人却难得地实现了一致。尽管市面上有各种可供选择的饮品,在火锅店,卖得最好的还属冰粉和冰豆奶。其中,冰粉是川渝地区著名的夏季小吃、火锅桌上当之无愧的宠儿。在炎热的夏季点上一碗,只见晶莹剔透的冰粉上覆着一层细细的冰沙,再浇上两勺黏稠的红糖水,激辣之后抿一口,冰凉香甜,嫩滑爽口,生津解暑,好不享受。

暑期到了,火锅店的热度值也随之飙升。夏天到四川旅游,有机会一定要体验一下夏日火锅的魅力,做一回安逸的四川人,享受一次热烈悠闲的麻辣生活。


畅享凉爽“三秦套餐”

赵明楠 秦 毅

▲ 凉皮、肉夹馍和冰峰组成的“三秦套餐” 赵明楠 摄


凉皮的辣子油要多,冰峰一定要冰镇的,肉夹馍以瘦肉为主,要温凉合适……夏日的西安,在或大或小的饭店里,这样选购午餐、晚餐的人不在少数。

因为常常组合出现,近几年来,提起名字就顿感凉爽的凉皮、让人味蕾绽放的肉夹馍,以及承载着西安人普遍记忆的老字号饮料冰峰,被人们赋予“三秦套餐”的美誉。对外地游客来说,这三样也与羊肉泡馍、“biangbiang面”一样,成为到西安游玩必尝的美食。

晶莹剔透的色泽,软糯筋道的口感,搭配豆芽、面筋、芹菜、黄瓜丝等凉调菜蔬,凉皮以其即食的便捷性和怡人的清爽味道成为夏日饮食的首选。凉皮分为面皮和米皮,顾名思义,分别用米浆或面糊摊平、蒸制、晾凉、切条而成,吃时佐以调料凉拌即可。其中,蒜汁和醋水是重要的提味剂,而其灵魂最终要靠辣椒来赋予。

醋的酸爽往往能激发人的味蕾,不同的醋也让凉皮的味道有所不同。户县秦镇以米皮著称,关中西府宝鸡的面皮同样闻名,两地凉皮的味道都离不开当地独具特色的醋汁,户县大王镇的熏醋专为米皮而生,宝鸡岐山的香醋则是面皮的绝佳调味剂,充分浸润会让美味的层次更加鲜明。

汇聚于西安的各地凉皮种类繁多、难分高下,不好说哪里的凉皮最能代表陕西味道,因为它们相似又不同,各有千秋。在西安街头,你能看到户县秦镇的米皮、宝鸡岐山的擀面皮、扶风的烙面皮、汉中的热米皮、安康的蒸面等,到了夏天,尤其受到食客的青睐。这些凉皮虽来自不同地方,但制作都秉承一种基本的工艺。

肉夹馍也是全国人民熟知的陕西特色饮食,还曾有过为何不是“馍夹肉”的语法争辩。馍在这里指饼,有白吉馍和千层油馍,肉大多是猪肉,一定要肥瘦相间才好吃。猪肉是腊汁肉,所谓腊汁肉,据记载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称为“寒肉”。当时,位于秦晋豫三角地带的韩国以擅长制作腊汁肉而闻名,秦灭韩后,腊汁肉也传入长安,“韩”遂称“寒”,盛行至今。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每年腊月开始调卤水煮猪肉,故得名腊汁肉。

腊汁肉是要用众多调料加持的陈年腊汁秘汤来煮的,各家配方稍有不同,但无非是花椒、八角、桂皮、草果、丁香、肉蔻等调料按比例搭配,多的有20余种。猪肉通常选用上等五花肉,10斤肉出锅往往只剩5斤半,而正因肉逐渐“融化”在卤水中,才成就了它酥烂、浓香的滋味。将剁碎的香气四溢的腊汁肉,放入剖开的刚出炉还冒着热气的饼,这个过程足以让人反复吞咽口水。饼一定要手工揉面擀出、在土灶炉里烤的才好吃,陕西潼关肉夹馍更是以它酥脆的千层饼在肉夹馍中独树一帜。饼的朴实平淡恰好衬托出肉的肥美浓郁,或许两个个性相左的事物更容易互相成就、彼此提升,反差带来的碰撞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创造,无论它们的结合是千百次的尝试,还是一瞬间的机缘巧合,从此留下永恒的相依。

西安各处的肉夹馍店通常是和凉皮店开在一起的,有凉皮售卖的地方也要有腊汁肉夹馍,是西安食店沿袭久远的传统,两者是何时走到一起的似乎已难考证,而冰峰的出现则让三者的结伴而行成为一种备受追捧的时尚。如今,就连外地人也知道,吃凉皮要搭配肉夹馍和冰峰才“正宗”。

冰峰是西安人常喝的橙色汽水,我们“80后”喝着它长大,其味道算不上惊艳,与流行的橙味汽水似乎没有太大差别,或许少了点黏腻醇厚,更显清凉爽口。又或者因为过去物资不太丰盈,它的美味才得以长久留存在记忆中。长大以后,见识了那么多口味复杂多样的饮品,来一瓶冰峰的愿望变得更加单纯,那就是重拾记忆深处一座城市的味道。

笔者年轻时没有“三秦套餐”的称谓,也并不流行这种吃法,可能是那时受生活条件所限,人们无法以套餐形式“奢华”地同时享用多种美食。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生活品质的提升,单一的食物升级为“三秦套餐”,不变的是老陕人的饮食偏好和习惯。对过去熟悉美食的追忆,成就了一种当下的潮流。“三秦套餐”,老陕人抹不去的夏日味道,一起来感受它的凉爽宜人吧!


2022年7月23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远方寻美食 纸端话消夏

↓ ↓ ↓ ↓ ↓ ↓ ↓ ↓ ↓

rApntmLaoiuAV0FGAAGJaWAbHl0362.jpg

责编:陈晓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