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12】

(111) 夷陵一战,蜀国十几万大军一朝覆灭,士兵的尸体充塞江流。大量的车船器械和军用物资也丧失殆尽。蜀国的损失是非常惨重的。

(112) 刘备带着少数残部沿着当初的进军道路凄凄惶惶地撤退,最后总算退到了蜀国与东吴交界处的白帝城。幸亏赵云带领的援兵已径赶到,蜀军这才稳住了阵脚。

(113) 这时,噩耗还不断传来。镇守江北的黄权归路给吴军切断,只好率领部众投奔魏国。派往夷陵去笼络少数民族首领的马良,也断绝了归路,最后在那里遇害。

(114) 刘备怨恨地说:“我被陆逊这小子折辱到这等地步,莫非是天意吗?”其实这不是天在,而是人货。刘备违背联吴抗魏的国策,首先在正治上丧失主动。在军事上,又犯了轻敌冒进、分散兵力的错误,终于丧师辱国,惨遭大败。

(115) 兵败的消息传到成都后,诸葛亮非常悲痛。他深切地悼念阵亡的将士,又十分悔恨当初没能阻止刘备出兵东征。

(116) 吴车乘胜收复了全部失地。那些原来小满陆逊的将领们对他避敌之长、用敌之短、先让一步、后发制人的战略全都口服心服了。

(117) 这时,吴将中又出现了新的分歧意见。孙权在武昌城内接连收到了陆逊和徐盛、潘璋等很多将军的奏章。徐盛等认为乘胜进攻白帝城,一定能活捉刘备。陆逊则主张迅速撤兵,防备曹丕乘虚袭击。

(118) 接到了这些主张截然相反的奏章,孙权又陷入沉思。东吴的主要敌人仍然是魏国,要守江东,观成败,还得与蜀汉联盟,把于要力量用于防备魏国的进攻。所以,孙权决定采纳陆逊等人的意见,停止攻蜀,立即撤兵。

(119) 果然,吴军刚刚撤兵,就传来曹丕亲自率领魏国三路大军南征江东的军情。魏军一路出洞口,一路出濡须,一路围南郡,来势十分迅猛。

(120) 孙权已经作好了准备。他立刻命令吴军分兵三路迎击魏军,长江北岸魏、吴双方长达数百里的战线上,吴军旌旗招展,戈矛耀日,军容十分雄壮。

(121) 经过几番激战,吴军虽然稍受小挫,但毕竟成功地遏止了魏军的攻势。曹丕看到夷陵之战后,吴军未曾削弱,并已作好了抗魏的准备,而魏军则已错过了极好的战机,只得懊丧地命令三路大军全线撤退。

(122) 就在吴魏交兵时,孙权为了防止刘备竭尽余勇再来进攻东吴,形成魏、蜀夹攻的局面,便主动派使者去见刘备,希望双方重归于好。

(123) 刘备痛定思痛,深感当初行动孟浪,以致悔恨无穷。他也写信给孙权,表示愿意恢复旧好。经过两方的共同努力,吴蜀之间又初步重建了联盟关系。

(124) 刘备在夷陵之战后忧郁成病,第二年就在白帝城去世。临解之前,他把太字刘禅托付给丞相诸葛亮。他要求刘禅对待葛亮象对待父亲一样。

(125) 后主刘禅继承皇位后,蜀国进入诸葛亮执政的时代。诸葛亮始终坚持蜀吴联盟共同抗魏的方针,多次派使者出使东吴,进一步加强了与东吴的联系。在以后的三十多年里,直到蜀国灭亡,吴蜀之间再也没有爆发过新的战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