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关员自己的故事 | 第一书记的十八般武艺



穿着洗褪色的灰色短袖T恤,圆领子已经松垮地起了皱,外穿带着“密云先锋”字样的红马甲,加上晒得黑里透红的皮肤,配上短短的侧分头——看到俨然一副地道村支书模样的段永建,而他真正的身份却是一名北京海关关员。

段永建(左一)对进出境邮件进行监管

2021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在北京海关首次承担此项工作的档口,段永建主动请缨,来到北京市密云区石城镇黄峪口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2021年12月8日入村至今,工作仅半年,段永建就因工作成绩突出,从4.2万余名党员中脱颖而出,被中共北京市密云区委组织部评为首批“密云先锋”。


会理发的第一书记
一张大布单子、一个电动推子、一个塑料梳子加上两把理发剪子,段永建拿着自己从网上买的几件工具,接过谁家从院里递来的凳子,就在村口开始给乡亲们理起发来。
在密云区石城镇东北部山区,狭长的蛇鱼川用水流在山里犁出了一条口袋型的十公里长沟。黄峪口村的村民就分散地居住在这条长沟里。村里没有理发店,乡亲们要么是到26公里外的溪翁庄镇赶大集时理个发,要么是家里人随便弄一下。

段永建为村民理发

“我发现为老乡理发是与他们近距离接触的一个特别好的方式。边理发边聊天,他们对我这个新人的戒备感立马就少了很多!”初来乍到的段永建看到乡亲们的困难,联想到自己工作的开展,立刻就有了为大家理发这个主意。于是,路边的小草、自己的头发,都成了他练手的对象。没过多久,段书记的“移动理发店”就开张了。
一到周末或者傍晚时分,大道边、村卡口、大树下,只要有空,段永建就拎着装满理发工具的布袋子开工了。开始只是一两个老乡试探性地来询问,得到段永建的热情接待后,慢慢地,大家三五成群地直接找他理发。“要理发,找段书记。”黄峪口村的老乡们口口相传。
“李大哥,家里几口人,老伴儿什么时候得病的?”“张大爷,您这家里那几亩田自己种得过来吗?”通过理发的工夫聊天,段永建也掌握了村里的各家各户的大致情况,为以后工作的开展打好了底。
今年“二月二龙抬头”那天,段永建忙得连一口水也没顾上喝,嘴上起了一层皮。五月份北京新冠肺炎疫情严峻的时候,大家都不能出村,段永建一个月就为将近40名乡亲理了发。虽然每天都很累,但是他觉得特别满足。


会种地的第一书记
“懒汉种不出好庄稼。”这是段永建经常说的一句话。52岁的段永建出生在河北一个贫困山村,在部队服役23年后进入海关工作。他对土地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去年12月,当段永建把来黄峪口村当第一书记的事情告诉河北老家的父母时,当了一辈子农民的段爸爸只跟段永建说了一句话:“好好干!给乡亲们多干点实事!”他当时眼泪一下子就溢满了眼眶。“老父亲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没什么文化,却一直都在教育我,多干实事!”

脚踏单车往返黄峪口村十公里长沟

“在有生之年,多为人民群众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段永建一直这么要求自己。

“你骗得了人可骗不了庄稼。你松土松得深一点儿,草拔得干净一点儿,那秋后收获的庄稼籽粒就饱满。”田间地头,段永建经常跟老乡们谈论着农活怎么做,土地怎么耕,庄稼怎么才能长得更好。
黄峪口村的山坡上有三个自然村。原来山坡上种的都是果树。近几年村里响应国家的号召,退林还耕,就要把种过果树的土地重新翻耕,种上庄稼。6月份北京最热的那几天,每天的最高气温都是36℃左右,段永建还是每天爬上山坡,帮乡亲们翻地。
为了趁着天气凉爽早点出工,段永建4点多天刚亮就爬起来,5点之前就来到了地里。拔草、翻地,一干就是一上午。夏天的太阳特别毒,早上8点就把地面晒得滚烫。不到两个钟头,他的衣服早已经能拧出水来。顾不上吃早饭的他,像老乡们一样摘些山杏充饥,喘一口气接着干。中午时分,他经常被乡亲们争先恐后拉到家里吃饭。段永建觉得,老乡做的农家饭菜格外的香,自己村里的山杏特别的甜。


很暖心的第一书记
种庄稼和干工作是触类旁通的。段永建把村里的大事小情当成自己的庄稼地,一心扑在村里精心操持。日子久了,乡亲们也把他当成了贴心人,家长里短什么事都要找段书记评评理。自从来到黄峪口村至今,230多天,段永建记录的“民情日记”也有七万多字了,字里行间,点点滴滴都是暖心的故事。
婆媳吵架了,邻里闹纠纷了,段永建住的地方就成了“第三调解室”;除夕孤寡老人没人陪了,段永建就秒变成老人的儿孙,帮老人做家务、做年夜饭,陪老人过除夕,给老人发红包;村里占地出现了纠纷,段永建主动进到村民家了解情况,还推动村“两委”研究解决办法,圆满解决了17户村民反映的线杆占用耕地的历史遗留问题。逢年过节休息日时间,他总是帮助乡亲修剪栗子枝。冬天下大雪了,段永建第一个扛起了雪铲招呼大家出门扫雪。

段永建(左)到村民家入户走访

在段永建的帮助下,这家的婆媳关系缓和了,一改往日水火不容,一块儿拉着段永建去家里的地里摘果子;那家的孤寡老人心里舒坦了,逢人就夸村里来了个能为家里干活陪自己聊天的“干儿子”。
2022年1月26日晚上,一位上了年纪的村民进山后,由于大雪迷路,很久没有回来。刚来不久的段永建得知情况后,二话不说带领乡亲们顶风冒雪进山搜寻,终于在深夜找到了饥寒交迫的老人。
自今年2月起,他已经快五个月没回过市里的家了。“到乡亲们当中去,靠上去解决实际的问题。”段永建总是这么提醒自己。
用自己的行动带动村民相互理解和包容,村里更和谐了。乡亲们说:“段书记没架子,我们当他是家里人,遇困难看得见,还办得好、解决得好,是个让人暖心的好书记。”


会写文章的第一书记
在百度上搜索“黄峪口村”,那篇《我们村这十年 甜蜜的事业特别美》的文章一下子跃然屏幕。文章以“甜起来”“富起来”“靓起来”三段为小标题,流畅的文笔、真实的心态,都是段永建来村工作的所思所想。
“要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在段永建的《民情日记》中记录着这样一段话,这也是他作为第一书记的主要职责。“要培植乡村的产业功能,增强农民的自我造血!”这是段永建写文章宣传黄峪口村的主要目的。
一边拿得起锄头,一边拿得起笔——这就是段永建的真实写照。“你就是老段啊,早就想认识你了。”今年年初,石城镇林业站的高站长看了一篇《美在黄峪口》的文章,慕名而来要见一见段永建。这已经不是新鲜事了,许多人从各种渠道看到段永建写的宣传文章,纷纷来到黄峪口研学、旅游、购买农产品,段永建已然成为“网红”书记。
工作之余,他从生活中汲取养料笔耕不辍,利用平面媒体和微信朋友圈、公众号、抖音等各种新媒体平台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宣传,扩大黄峪口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甜蜜的事业特别美》发表于人民日报《民生周刊》第八期;《美在黄峪口》被“石城忆”官方公众号转发。

路遇随访 积极向旅客推荐蜂蜜产品

截至目前,段永建已经通过“情系黄峪口”个人微信公众号发布推介黄峪口文章15篇,累计近2万多字,制作各种短视频60余个。
“我们段书记的文章写得可好了!从文章里能看出段书记是真心想在黄峪口干点事的,我们都支持他!”一提到这位能写文章的第一书记,乡亲们言语里都是由衷的骄傲。
段永建还开办“第一书记时间”大喇叭广播,进行法律法规、疫情防控、森林防火、春节禁放等宣传。他不放过促进乡村发展的每一个机会,与村干部一道热情接待来村里考察旅游资源的各方人士,免费为来密云的研学团做导游,带着跋山涉水一趟就是八个小时,脚后跟磨破两层皮。第二天又来了一批研学团,一早他又提前等候在路口了。
段永建还利用派出单位北京海关的职能优势,持续推进村里蜂产品生态原产地认证工作,提升蜂蜜美誉度、产品附加值,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共为合作社销售蜂蜜近十万元。在他的努力推动下,村内的蜂产品进入超市销售已经初见曙光。


7月25日下午,段永建从密云区100多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作为密云区的五名选手之一,正在参加北京市的“强国复兴有我”宣讲团的彩排。“其实我还挺紧张的,但是正好借这个机会能给我们村宣传宣传,没准还能拉个大单子什么的!那乡亲们的收入就又能提高啦!”一提起村子里的事,段永建略感疲惫的声音又振奋了起来。
密云区委书记余卫国称段永建为“脚下有泥、眼中有光、胸中有火,始终践行初心使命的‘为民服务先锋’”。而他自己却说:“虽然萤火虫的光不能和太阳比,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总能照亮一方天地。”



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关发布”

供稿/ 北京海关

监制/ 陶永

审校/ 赵宁宁、雷煦

编辑/ 代俊

美术编辑/ 卫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