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我在湖北修文物 | 95后“老师傅”汪洋,“妙手回春”还瓷器原貌

日期: 来源:湖北日报收集编辑:湖北日报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在我省,一批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者脚踏实地,甘坐冷板凳,那些经岁月洗礼已残破、糟朽不堪的古籍、丝绸、青铜器等,在他们的妙手施治下焕发时代光彩。

今起,一起走近我省各个门类技艺精湛的“文物医生”,看看他们如何匠心守护老祖宗留下的文物和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历史文脉。

湖北省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师汪洋,白净、话少、爱笑,28岁的他已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斩获全国多项奖项,是我省目前唯一的陶瓷文物修复“全国技术能手”。

他在文物圈已有名号

入职三年,工作经验6年;是我省目前年龄最小的“官方”陶瓷文物修复师,却拿到了行业最高奖项;看似有点迷糊,但修起文物来却非常细致,汪洋身上充满了反差感。

因从小喜欢看文物类的节目,高中时,汪洋就确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看了《我在故宫修文物》《鉴宝》这些节目,我觉得做文物修复师太酷了,而且从事的人也很少,所以大学就报考了文物修复专业。”

从大三起,汪洋便到原省文物信息交流中心实习,开始跟着师傅学习修文物,参与了不少文物修复项目,2021年正式入职后,已俨然是个老手。

“汪洋出师很快,我带了他两个月,就放手让他自己上手了。”省博物馆的张济夏是带汪洋实习的“师傅”,“但他并不是天赋型选手,全靠勤奋和韧劲。”

“那你当时还让我修那么难的东西,我调了两个月都没调出一样的颜色,最后还是你帮忙完成的。”汪洋听到这里笑着对张济夏说道。他告诉记者,这次经历差点让他放弃做文物修复。

瓷器修复,最难的是最后的涂色步骤,每一件瓷器的颜色千差万别,又因颜料质地不同,有不同的显色度、亮度、饱和度,修复师需要尽量调出和瓷器一样的颜色,更难的是有的文物还需要画纹饰。

洪武青花蕉叶纹执壶修复前

洪武青花蕉叶纹执壶修复后

“这对于没有绘画基础的人来说,很难,因全凭经验,师傅也很难教,只能靠自己反复练习。” 

汪洋沉下心,以极大的耐心和韧劲,反复琢磨和练习,靠着平均每年修复200多件物品的积累,逐渐崭露头角。“我涂色还不太行,还没完全出师。”

“他谦虚了,他现在在圈内,可是有名号的。”张济夏半玩笑半自豪地说。 

70多碎片重现团龙纹瓷盘

汪洋已参与过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英山县博物馆、荆州博物馆、景德镇御窑博物馆等多个馆藏陶瓷的保护修复项目,修复的瓷器多到他记不清,高难度的修复项目也经手了不少。 

令汪洋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团龙纹瓷盘。这个瓷盘碎成了70多片,修复难度很大。当时还是实习生的汪洋,对着原始图片拼了两天,才把瓷盘拼好,而这才仅仅是开始。最终,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汪洋和他的师傅终于将这件瓷盘“妙手回春”。

除了学好传统技艺,现代文物修复师也要掌握现代科技。

南海博物馆项目中,需要修复一批件从沉船打捞出来的元代青花瓷器,其中有一件价值较高的执壶,瓶颈以上部位全部缺失。“这种情况在过去是无法修复的,但现在,我们找到类似的瓷器,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来,再根据执壶剩下的部位调整,最终将一个完整的器形展示了出来。”汪洋介绍说。 

此外,修复师还需要对经手的文物进行研究。 

汪洋展示了一份修复方案,包括文物基本信息、价值评估、分析检测、技术路线、修复重难点和亮点等内容。“文物修复师要了解文物、了解历史,这样既是为了选择更合适的修复方案,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手资料。”在一次修复中,汪洋发现一件温壶的底部有一个规则的小洞,他认为应该不是破损。上报后,经团队研究,发现这是当时的墓葬习惯,打一个洞让“灵魂有出口”。“再如,有些瓷器上有些锔钉,这是古代的修复工艺,我们在修复时会保留这些锔钉,而如果修复师不了解历史和考古,就可能会拿掉这些锔钉。” 

汪洋说,“文物修复师需要掌握很多知识和技能,需要我们一直不断学习和练习,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

修复文物就像与历史对话

作为全国瓷器文物修复第一梯队,目前,该团队只有四位成员和一位实习生。 

观察瓷器、出修复方案、清洗烘干瓷器、选择调和合适的修复胶水、粘连、补缺、调色、绘制……每一件陶瓷文物修复,都要经过许多工序,每一道工序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且大多都靠经验,十分枯燥,需要修复师付出极大的耐心,且能耐得住寂寞,对眼力、脑力、体力都是考验。 

技术门槛高、收入不高、外界诱惑大等各种原因,更是让能坚持下来的人寥寥无几。“我的同班同学有近30人,最后从事文保工作的只有两个人。”汪洋说。

“能留下来的人都是因为热爱这项事业。”已从事该行业十多年的张济夏介绍,他带的实习生,留下来的极少,有些去了收入更高的私人机构修复文物。 

让汪洋安心留下的原因,来自每一次修复完一件文物的成就感。

北宋青白釉莲瓣座温壶修复前

北宋青白釉莲瓣座温壶修复后

每次去外地时,汪洋都会去当地博物馆转转,“看见我自己修复的文物在展柜里,能让所有人都看到它完好的样子,就会特别骄傲,就觉得我的工作特别有价值。”

而更重要的是热爱。“我喜欢文物,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历史和故事,别人只能看,而我却可以触摸,每天和文物打交道,就像在与历史对话,我觉得很满足。”汪洋说。


相关阅读

  • 第四次文物普查:北京在行动

  • 上一期,我们给大家梳理了前三次的全国文物普查概况。今天,我们就以北京为例,看看北京市的文物普查工作。首先,我们可以对照上一期的内容,来对照着回顾北京市前三次的全国文物普
  • 已部署,马上干,陕西推进“四普”工作

  • 3月12日,陕西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工作推进会在西安召开,会议明确陕西将于近期启动文物普查培训和试点工作,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市级文物行政部门汇
  • “天下为公——一代伟人孙中山”展览在穗开幕

  • 观众参观展览羊城晚报讯 记者黄宙辉、通讯员周霞摄影报道: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99周年纪念日。从当日起,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推出“天下为公——一代伟人孙中山”原创展览
  • 让更多年轻人爱上博物馆

  • 一场汉服雅集活动,让北京女孩专程坐飞机赶来;一把仿古小铜镜,在博物馆文创区热销……日前,河南洛阳博物馆馆长李文初向记者讲述了当下的文博热。  “随着全国文旅市场的复苏,洛
  • 晋阳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拟于6月开放

  • 央广网太原3月7日消息(记者张洁) 2023年度山西省文物专项工作考核结果于日前揭晓,太原市位居“优秀”等次第一。为了让更多文物和遗址活起来,晋阳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期)拟于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