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润阁·知乎丨艺术青瓷屏扇门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林婧

一座藏书建筑会有怎样的大门?分明洁净的玻璃门,古朴沉静的实木门,还是锈迹斑驳的大铁门?都不是,杭州国家版本馆的“门”是瓷做的。

在南门,巨大的“梅子青”青瓷覆盖屏扇门之上。从南门、主书房至主馆四区都设置了青瓷屏扇门。使用的纯手工烧制青瓷片,都来自专门改良的龙泉窑。它们可转动方向,可合并成整体。从远处看,这就是一幅“千里江山图”。

杭州国家版本馆又名“文润阁”,核心在“润”,而青瓷作为浙江特有艺术品,与“润”的意象非常契合。“浙江的瓷是我特别喜欢的材质,其中最喜欢的颜色,是龙泉青瓷里的‘梅子青’。”选用瓷作为材料,是杭州国家版本馆建筑主创设计师、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偶然的一个小触动。

当时他在翻阅画册,正看到南宋绘画大师马远的一幅作品:西湖边有一场文人聚会,一人抚琴,两人聆听。在弹琴人身后,一个画着松树的屏风摆成了U字型。这个由屏风形成的非常建筑化的空间一下子击中了王澍。“在这样一个有严格限高的地方要形成平远的层层递进,这个层次的魅力可以用屏风一样的层层屏扇去表达,而材质应该是梅子青的青瓷。想到这点,整个方案就呼之欲出了。”

但青瓷往往用于日常器皿,历史上中国建筑也曾使用陶瓷,例如琉璃砖瓦,但其本质属于低温陶,而并非瓷。那如何让青瓷成为建材呢?

王澍希望烧制一种大瓷板,把材料的可能性用到极致。然而在此之前,龙泉没有做过大、薄、轻的青瓷板。为了烧出符合要求的大青瓷平板,龙泉当地组织企业研发生产,还专门对窑口进行了改造,历经半年对原料和釉料配方进行调整和试烧终于完成了青瓷板生产任务。

如果说青瓷板的制作是工艺的创新突破,那瓷板的排布是瓷器色彩的还原。基于对宋代水墨渲染法的理解,纯手工烧制的青瓷按照颜色排布,还原出宋朝瓷器表面雅致、微妙的色彩。远观青绿,近触温润。

龙泉窑传承于宋代,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杭州国家版本馆使用的每一片青瓷都带着延续千年的制瓷工艺,蕴含着古往今来的文人雅趣,是可以传世的“美学”具象。

“我们希望这次烧出的每一片材料,以后都是文物,不能对它有任何损伤——我要完整地装上去,未来不用的时候,再完整拿下来,可以将之单独地留给历史。”王澍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