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烂尾楼“选中”的年轻人,何以为家?

打开热搜,满屏都是有关烂尾楼的消息,一字一句地扎进易凡的心口。

这几年,易凡受了太多这烂尾楼的罪,也咽下了太多关于房子的苦。

他扯着嗓子喊,可就是没人听得见,像罩了层玻璃。

就算听见了,也没人帮得了他,因为隔了层玻璃。

可这玻璃,实在太硬太厚,困住了太多的人:

丽君和亮亮是对90后小夫妻,整日的念想就是能在郑州买下一套房做婚房。

他们从汗水里攒,从牙缝里省,投进了俩人全部身家,背上102万贷款。

为了还贷,丽君挺着7个月的孕肚上班,遇到调薪工资降到2000,本打算买块肉吃,到最后却拎回家一块豆腐。

他们笑啊,笑啊,笑着把自己的一点一滴记录在网上。

人有盼头就不怕贫穷。

后来,听人说房子暴雷,特意跑到工地看进度,看到有工人在干活,又燃起信念:“每个月来一次,再来27次我们的房子就盖好了。”

是啊,明明再过2年就能搬进他们自己的新家了,怎么突然就真的停工了?

在昆明开川菜馆的陈春燕,买了套房想着在云南安下家,房子却悄没声地停了工。

疫情席卷,餐馆房东张口就要20万,她拿不出来只得关了店。

这面没有毫厘收入,那面还要不停地往无底洞里塞着房贷和房租。

踩着高跟鞋,拉着女儿,爬上十一楼。没有门,也没有窗,可陈春燕偏是下定了决心要住在这没完工的“水泥堆”里。

      图源:在人间    

枕头边放上剪刀和锤子,就在这住下了。就算有人半夜砸铁门吓唬她,她也要和女儿住在这,住在自己的家。

你看啊,这玻璃罩里各生百态,此心安处是吾乡不过都是些古早虚妄的美梦

 

不安身,又何来安心?


(以下故事来自受访者的口述)

我也梦过,这家的模样

易凡是个码农,和千万码农一样。

怀着远大梦想,背井离乡来到国内互联网的温床——杭州。

可毕竟父母在,不远游,刻在中国儿女骨子里的牵绊随着年岁增长而日益强烈。

何况,立业先成家,他也想给自己爱人承诺一个稳定。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下同

2019年,易凡掏空腰包30多万分期入手了郑州远郊盘96平的刚需房,准备一家三口住。

尽管离市区远一点,好在价位合适,唯一的缺点就是一个多小时的通勤,不过这点"痛苦"也早在大城日日的消磨中习惯了。

选房之前,郑州就早已有烂尾楼盘臭名远播,这也让易凡特意留了个心眼,选了本地名气更盛的康桥集团。

可谁也没有想到,这康桥此后,竟夜夜沉默。

康桥那云溪,南龙湖的网红楼盘,也是易凡权衡后的选择。

从医疗到生态,从教育到娱乐,听那被包装好的天花乱坠的卖点,仿佛易凡捡到了个天大的宝贝。

选号、排号、选房子、首付分期、签贷款,售楼处一屋子的人相互挤着,争着抢着往幸福的彼岸奔。

终于要有家了!

每次杭州到郑州的车程,那么长,又那么近。

正式签约的那天,幸福的安稳就一股脑儿地冲击着易凡。

"女朋友喜欢晒太阳,边栋朝南的连通阳台,阳光应该很好,她还能在阳台养花呢!"

房子要按照媳妇喜欢的风格装修;

购物车里装着选了好久的家电终于能下单了;

父母来了该怎么安排好小住。

这些易凡都想好了,统统都想好了。

甚至还和朋友开玩笑,说旁边从幼儿园到大学资源齐全,孩子22岁前能一直走读,光是想想都幸福得让人心暖。

明天,明天!我们就能住在自己的小家了。

任凭窗外风雨琳琅,我们有一处歇脚、一隅安身,千万盏灯火里终于也快点亮属于我们的那束光了。

没有人抱着对赌的心态,一切就本该是水到渠成。

可究竟是不是苍天无眼,不能给普通人砸下泼天的富贵,甚至连我们亲手挣来的安稳也要夺走?

我该怎么喊,才能被听见?

似乎厄运来得,不是那么的猛烈而无声。

转头想想,倒也有迹可循。

2020,刚转了年,易凡就收到客户经理的信息说是"早还分期,可以优惠"。

可手里哪有闲钱,遗憾之余心中警铃大作:"这难道是在回笼资金?康桥不会是没钱了吧?"

年中刚过,易凡又收到消息,说是车位打折,入手优惠。

他有些疑惑,可毕竟多年名声背书,众口称赞的大企业总不至不负责至此。

何况,网上能搜到的信息无不昭示着楼盘后续几期的售卖仍旧火爆,易凡也就没真往心里去。

下半年,裸辞回郑,想着找个新家附近的工作,也好日后夜夜作陪妻儿。

奔往幸福的路上,倒也不总是太顺,脱离了大环境的温床,打拼也更显艰苦。

从开发岗变成客户经理,不仅要谈客户、接外包,还要身兼项目和技术。

工作本就疲惫至极,偏又遇上租房中介跑路,皮包公司赖账,这苦怎么就咽不完呢?

可每次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看着康桥发来的家书,抿着唇、咬着牙,也能从心里挤出力气。

渐入‘家’境,幸福可期,家期渐近,美好向阳而生。

说得多好啊,谁能不向往一个漂泊的终点?

都说烽火三月,家书万金。

可这太平盛世,撑着易凡走过关关苦难的,也是这么小小一封写着康桥施工进度的家书。

      图源:康桥官方公众号   

2021年7月,郑州突遇洪水,满目疮痍,疫情也开始反复,收入没有了保障,生活要靠硬捱,可雷打不动的还贷日仍旧无限透支着信用卡。

在天灾面前,事在人为显得那么可笑。

年末,一期进度缓慢,二期完全是停工状态,一期陆续有业主收到延迟交房的通知。

再放眼看看整个郑州房地产,哀鸿遍野,延期的延期,停工的停工,破产的破产。

但作为二期业主的易凡,离交房日还有大半年之久,说什么都显得没有力度,说什么都会被以此搪塞。

“这么大体量的公司真的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他只能一遍又一遍的在心里安慰自己。

有些慌乱,有些不敢相信,却仍然抱着一丝侥幸的希望加了很多个业主群,想着拿到手一点一手消息。

拖着、扛着、盼着,没想到等来的是康桥家书的停更。

赶紧联系自己的客户经理,收到的回复还是那句听了千百遍的“疫情好些,就恢复正常施工。”

疫情,成了开发商最好的掩护。

“可是,我的房子怎么办?”

22年,春节刚过,康桥上新闻了,事态比想象的更严重。

在延期公告里,疫情、洪水,甚至连秋收、割麦都成了拖延的借口。

问,就是等——

人们伸了伸手,在漆黑一片中甚至都摸不到一处支撑。

疫情压缩了收入,却半点没能减少房贷、房租和生活的成本。

楼盘群里的业主,有物流司机、有电子厂员工、有搬砖工人也有种地的乡民,哪个不是掏空家底攥回个两手空空?

      图源:业主自发发起的《交房诉求调查》   

真的扛不住了,现实压弯了男儿挺直的背骨。

“还是回杭州吧,为了房贷,为了儿子的奶粉。”

可他的生活里,本不该有这最后一根稻草。

这根稻草,打乱了易凡后半生的安稳。

我偏要,打破这玻璃

“你知道,什么是表演式复工吗?”

业主们集结到一起准备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他们去了售楼处,去了开发商,去了康桥总部。

永远是没人接待,无人受理。

 

真是应了他们的名字。

沉默,再沉默,沉默是日日的康桥。

别说是把他们当做“花销百万的尊贵客人”了,甚至都没人把他们当“人”待。

只有口出秽语的保安拦在门口推推搡搡,就连挺着大肚子的业主也被狠着心一把推在高温的碎石子地上。

上诉,再上诉,收到了催促康桥复工的回函,本以为能有个舒心结果。

到头才发现,三月去维权被安抚说四月复工,等四月再去,就说五月,五月去说六月......

而康桥的工地上,永远只有两三个人在干活,工头在旁边举着手机拍照。

二话没有,拍完就走,这些照片就会再成为搪塞业主最有力的证据。

本该高楼林立、灯火万盏的场地上积水混着泥土发出阵阵恶臭,随处可见的建材垃圾凌乱地堆着。

易凡说,他心疼。

一次又一次的无疾而终,终究是消磨了所有人的耐心。

不但房子没了,还要背上30年一刻不停的贷款,生活只是堪堪过去,谁又有能力高消费?

易凡的儿子不满半岁,和妻子住在老家,自己在杭州城中村租了个1500的单间,一天吃喝用度不敢超过40块。

不敢休息,不敢换工作,有加班机会,第一个冲出去、顶上去。

每次维权,易凡都要请假从杭州赶回郑州。

再坐动车,心境却全然不同。

他太寻常了,他只是千百万个被困在烂尾楼里最“大多数”的那一个。

做着不敢辞职的工作,拉扯着刚出生的儿子,养活着老家务农的父母。

没有住进烂尾楼那么破釜沉舟的决绝,也没有曲折惊心的故事供流量主们传播消耗。

他的经历更没有悲惨到万人听之绝望的地步,但我知道,这对个体而言不亚于山崩地裂。

他用力嘶喊着,声音穿不透那层玻璃罩;他拼命锤着玻璃,千万个碎茬扎进肉里。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他没有做错,他本该安稳的人生凭什么要承受这些?

他说他再也不会买房了,一个普通人的信念无声地坍塌了。

没人想再别康桥,只希望这康桥别再沉默!

      图源:业主真实发声   

点个在看,让声音汇聚,让细线拧成拽不断的麻绳。

我要为这普通不能再普通的老实百姓,发出一声诘问:

那些黑心的开发商,枕在百姓的血汗钱上,你们真的能睡个好觉吗?

文中采访、图片均来自康桥那云溪真实业主,

易凡为受访者化名。

27 / Jul / 2022

监制:视觉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