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人来说,作为糕点的桃酥已经超出了它本身的含义,更多的是对过去生活的一种回忆。
11月18日上午,在文化巷北口一家卖桃酥的糕点店内,一名女子正在购买桃酥。店员熟练地将一个个桃酥摆在长方形的纸盒内,两盒刚好1公斤。柜台内摆着各种点心,有20种之多,店员将两盒桃酥打包后,又热情地向该女子推荐其他点心。
该女子笑着解释,她不喜欢吃甜食,但桃酥是例外。她买桃酥是为了圆儿时的梦想。
糕点店内,空气都是甜的。就着这甜甜的味道,回忆慢慢展开。
该女子名叫粉菏,是个“70后”。粉菏从小生活在农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在焦作安了家。她说,上世纪70年代,农民靠种地为生,生活不富裕。家里种的小麦要卖了换钱,供她和弟弟读书。她家一年到头喝玉米粥,吃玉米面馍。一次过年,在郑州工作的姑姑回娘家探亲,带了两包点心。
粉菏和弟弟缠着爷爷打开点心,想看看是什么东西。“那个年代,一包点心比10个白面馒头还稀罕。”粉菏说。爷爷和奶奶心疼孙子孙女,就拆开了包装,小心地拿出一块,掰成两半,大点的给了弟弟,小点的给了她。
点心是圆形的,表面有一层亮亮的皮,皮上面有芝麻,吃到嘴里又酥又脆,直往下掉渣。粉菏说,吃的时候另一只手还要在点心的下面接着掉落的渣。那是她记忆中吃过最好吃的东西。
爷爷看着孙子孙女吃完点心,意味深长地说:“这叫桃酥,好吃吧?”粉菏嘴里回味着桃酥的味道,不停地点头。
“两盒桃酥一大半都让弟弟吃了,我心里气不过,但也没有办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桃酥成了我努力学习的动力,我甚至暗下决心,将来要把桃酥当饭吃。”粉菏回忆起儿时的梦想时笑了,却又不无遗憾地说,现在钱包里的钱足够买光糕点店里所有的桃酥,但身体已经不允许她肆无忌惮地吃桃酥了。
店员说,糕点店里有20多种糕点,桃酥是畅销甜品之一。但和其他畅销甜品不同的是,买桃酥的人群年龄偏大。“店里有个老顾客,每周都会买一盒桃酥,然后送到附近一家养老院。这位顾客称自己患有糖尿病,不能吃甜食,但他喜欢买桃酥时的成就感。”年轻店员说故事一般的语气,可见她并不了解桃酥背后的故事。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颖江 报道
总值班:申金星
统 筹:曾琳琳
责 编:史凯
编 辑:李灿
校 对:李红岩
来 源:焦作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