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3年来,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透析科一次又一次艰难地闯关,尽可能地保障不停“析”,让每位血透患者都平安挺了过来。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有这么一群“血透人”,他们虽未奔赴疫情一线,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逆行者”。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赖以生存的治疗方式之一,每周2~3次规律透析才能维持生命,一旦长时间中断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无论再苦再累,我们也要确保不耽误每位透析患者的治疗,特别是阳性患者的治疗!”这是大德路总院透析科医务人员掷地有声的承诺。
为此,科室迅速启动实施《血透室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流程处理预案》,在紧抓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以赴满足患者的透析需求,最大程度上保障血透安全运行。科室进一步优化诊疗流程,在原有基础班次上加开了18:30--24:00的晚班,为阳性血透病友新设绿色通道,严防新冠病毒交叉感染;将错峰分流、分区透析、清场消杀、减少危重症和降低病死率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同时,面对医护人员感染增加出现的人员减少情况,如何合理安排工作,保证血液净化中心得以顺利运行,做出了详细规划。
早上7点,血透室医护人员身着防护服、戴好面屏、N95口罩,严格落实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开始了透前准备工作。开机、自检、安装透析器、连接透析管路、预冲、超滤……各项工作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目的就是让血透患者能第一时间上机,顺利完成透析治疗。每班透析之间,都进行开窗通风、清洁消杀。
透析科主任林启展介绍,新冠疫情期间,科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近250余人。血液透析患者大多数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为新冠病毒感染的高危群体,其中90%的患者因原发病从未接种过新冠疫苗,感染后出现重症及致死率将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血液透析患者疫情感染风险和管理难度极大。减少危重症和降低病死率,为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患者张叔叔是一位年近七旬的独居老人。他最近核酸检测为阳性,发烧,咳嗽气促,吃不下东西,吸氧后血氧饱和度只能到85%,一直上不去。林启展主任马上帮助他预约了紧急住院,准备上午透析后安排到肾内科住院治疗。张叔中午想回家收拾东西,但是他不愿意麻烦儿子,害怕传染给儿子一家,于是自己拖着病重之躯回到家中。但是由于太过虚弱,晕倒在地,无人知晓。下午张叔还迟迟未办理住院手续,值班医生觉得很担心,于是便主动打电话给张叔询问情况。手机响个不停,张叔终于接通了电话:“医生,我在家里摔倒了,现在动不了。”医生了解到他的危急情况,马上帮忙联系其家属,顺利把张叔送入医院治疗,方才转危为安。
疫情袭来之初,科室就对主管组内的高危患者、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困难群体进行详细摸查、建立档案,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提供帮助,开展药品配送、物资代购、紧急就医等党员志愿服务。对血透室的医护人员而言,血透病人治疗结束,一声“感谢”,就是最好地褒奖和鼓励。
透析科的医护总是将患者的安危放在第一,奋不顾身地投身入透析工作中。在国家有关部门明确规定“所有医疗场所均可收治新冠感染者”后,科室就立即调整防控措施,对阳性患者实行错峰隔离治疗,有效解决了广大患者在感染之后无处透析的困难。
然而对医护人员而言,长时间、高强度的加班工作,近距离接触阳性患者,很多医护人员感染。由于血液净化中心工作性质特殊、专业性强、风险性高,很难获得外界医护支援的力量。林启展主任、吴秀清护长以身作则,带病在岗。
有的护士在上班工作过程中就开始头痛、畏寒、身体一阵阵地发抖,但是她们为了病人的安全,仍然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步工作程序。等到下班结束时,工作服已经被冷汗打湿;
由于别的同事高烧不退,透析科医生护士日以继夜地坚守岗位,一个人顶两个人的工作。最难的时候,团队减员到只有1/3;
为了保证患者治疗工作可以正常开展,护士们曾经连上16个小时的班后,第二天继续来轮班;
病情刚刚好转的医生,顾不上家中发烧的孩子和亲人,毅然回归繁重的工作岗位。工作间隙,他们累的趴在桌子直不起腰,伴随着一阵阵咳嗽……
虽然身体早已精疲力竭,但大家依然咬牙坚持,守望相助。透析病人都心疼地说:“医生太辛苦了,自己生病了还坚持照顾我们,无论疫情多么严重,都能保证我们每一次透析。”
一位患者情不自禁发给医生一段心里话:“……每次我都是戴着感恩的心离开血透室的,因为有你们的守护,我十多年来的顽疾还是一如往常生存着……感恩有你们负责任的医护!”
病毒无情人有情!透析科全体医务人员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坚守扛起血透人肩上沉甸甸的责任,用爱心与担当,让疫情下血透不停“析”,为患者点燃希望和信念的光芒!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透析科
执行编辑:吴远团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