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兰大学子孟祥毅:在“平淡”中认识自己!

日期: 来源:兰州大学收集编辑:兰州大学

 “多巴胺”负责“短期快乐”

“内啡肽”负责“幸福感”

一个是短期满足一个是长期愉悦

阅读、运动、写作

看似平淡,却是2019级国际政治专业孟祥毅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卧薪尝胆尝的是什么胆?”“山上为什么有云雾?”“向日葵为什么朝着太阳?”……时间往前推十一年,彼时的孟祥毅还是个小孩儿,课堂上他常常举手,课后也总是追着老师提问,问的就是这样一些“奇怪”的问题。

从小到大,诸如此类的问题孟祥毅脑子里有千千万。有些有答案,有些没有。他带着思考,从江苏连云港出发,一步一步走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2019年的夏天,孟祥毅坐火车来到兰州求学。初到兰大,孟祥毅用“朴实无华”形容这份初遇。呼吸间嗅到的空气伴着泥土的芬芳,与家乡连云港的咸湿气味不同,稳重、朴实,一如土地,一如兰大。自此,“平淡”成为孟祥毅的生活主旋律。

这份“平淡”,孟祥毅一坚持就是四年。从大一到大四,他坚持着对专业的热爱,坚持着铁一般的规律作息,坚持着找寻自我、与自我对话…而孟祥毅所坚持的日复一日的平淡亦没有辜负他,今年9月,孟祥毅将如愿奔赴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攻读他热爱的国际政治专业。

人生底色:善用思考的力量

孟祥毅爱思考。从小到大,他思考过的问题不计其数。“我小学就经常向我的老师问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孟祥毅笑着回忆以前,这常常让老师猝不及防。

老师后来到底有没有回答那些“奇怪”的问题,孟祥毅已经不记得了,他只记得思考的感觉让他着迷。一个问句看似简单,其背后实则是千千万万条思绪在碰撞。

后来上了中学,孟祥毅接触到政治哲学,课本上的苏格拉底人像画生动形象,旁边附着德尔斐神庙门楣上的铭言—— “认识你自己”。短短五个字如雷贯耳,孟祥毅将这句话看了又看,那颗爱思考的种子已然开始生根。

而后孟祥毅一度痴迷于政治学,整个高中,他无数次追在政治老师身后询问政治哲学问题,“我高中的政治老师很有趣,她给了我很多政治哲学上的启发。”孟祥毅喜欢政治,这在当时身边同学疯学数理化的氛围中稍显“格格不入”,但于孟祥毅而言,这种哲学思辨让他倍觉有趣。以此为起点,以高中政治老师的指引为支撑,孟祥毅坚定了对政治学的热爱。

高考填报志愿时,孟祥毅检索了所有政治学专业,在合适的区间范围内,最终敲定了兰州大学国际政治学。2019年7月17日这一天,兰大网上录取通知出结果。“恭喜你孟祥毅同学,你已被兰州大学政治学类专业录取。”孟祥毅回忆起这句话,目光中泛起奕奕神采,而后说道:“从我看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起,我就在思考,我为什么要上大学?”

一句不经意的追问,带来的是一场长达四年的思考。

而这次思考开启的,正是孟祥毅平淡但不平凡的四年大学生涯。

人生准备:日拱一卒,终有所成

清晨六点三十,天尚朦胧,蕴着深蓝色,大多数同学还沉醉于梦乡之际,孟祥毅已经起床,开启了新的一天。奔走在去教室或图书馆的路上,空气中还弥漫着破晓时的寒气,清晨的冷叫人退却,但孟祥毅一坚持就是四年。如此这般“单调”又“平淡”的生活,他日复一日如新生般过得有滋有味。四年,四季,他将阳光、风雨都映入眼中,将一知一识都装进脑海。

“我一直有早起的习惯,这让我一天中有更多可支配的时间。”时间,这是孟祥毅用以武装自己的最有力武器。

他把时间分给读书。“我从大一起,就按照导师曾向红教授给的建议,将报纸、期刊和专著作为专业学习的‘三板斧’。除此之外我也喜欢以兴趣导向读书,我会看康德,也会读现代诗。”罗列到这里时,孟祥毅顺口念出康德的名言:“哲学的义务是去除因误解而生的幻想。”

随着日复一日的积累,孟祥毅读书速度慢慢提高。“大一的时候读书很慢,许多专业词汇都需要边看边查。比如‘国际结构’这个词,在大一看书的时候并不能很好把握其在语境中的含义,总得查资料。但现在我已经看了不下1000遍,看到它就像看到1+1=2。”他边说边用手比划,并重复了一遍:“熟能生巧。”

他把时间分给运动。除却读书,孟祥毅也喜欢打篮球、跑步,精神充沛能够让他拥有更好的精神状态。也是因为长期运动,身体素质优秀的他在申请宝钢奖学金时通过了严苛的审核条件之一 —— 体测必须达到85分。“当时评奖有这样一个体测成绩的要求,很多学习优秀的同学在这里栽了跟头,很可惜。”

日复一日的积累过程,让孟祥毅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

大二上学期某次阅读时,孟祥毅敏锐地发现欧盟对“地缘政治”一词的使用在历史前后存在反差,当时他便产生疑惑:为什么?他抓住这点疑惑,极力思考,多向探索,发现了“欧洲主权”这一具备学术价值的选题。孟祥毅感慨道:“如果没有日常的积累,没有之前的背景知识储备,我可能发现不了这一反差。”的确,选题灵感既有机缘巧合的因素,也有长期积累的因素。孟祥毅强调道:“前者可遇不可求,但我们可以努力提升后者。”

在与曾向红教授交流后,孟祥毅便着手开始进行学术研究。“看100篇不如动手写1篇。除了天才,大多数人都是从生产‘学术垃圾’开始的,慢慢积累就好。”孟祥毅笑着说。在论文创作的一年中,他一直在积累,也一直在修改,大到框架搭建,小到标点符号,“第一篇论文进行了五到六次大改,小改不计其数。”

努力没有辜负他,在曾向红教授的悉心指导和鼓励下,孟祥毅关于“欧洲主权”的研究想法成功申请到䇹政基金,结项成果最终刊发在专业核心期刊《德国研究》上。“坦率地说,没有曾老师的言传身教,就没有今天的我。”第一次论文写作也为他后面进行多次创新发现、第二篇论文撰写以及学术论坛获奖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一步步的积累,一次次的打磨,让他在学术之路上渐入佳境。

“日常积累与思考是习惯,灵感乍现与创新发现都是意外收获”,孟祥毅自谦道。在破土而出前,他从未放弃点滴的积累。孟祥毅日复一日的坚持,倒真是应了那句“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在别人眼中,孟祥毅的生活是平淡且枯燥的,因为日复一日的早起与三点一线的重复如此“无趣”。但在孟祥毅看来,他一直在默默成长,学会了更加理性、客观和包容的思考方式,也培养了自己的独立人格。“虽然我每天所做的事情在形式上是相似的,但我每天的收获和体验感都不一样。”孟祥毅笑着解释。一种精神上的丰盈在此刻从他身上真正展现出来。

人生进行时:学会与自己对话

陇山堂里空旷、寂静,没有多少学生,无数次,孟祥毅徘徊在二楼的连廊,思考一些需要他高度集中的事情。

“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孟祥毅一直在思考自我认知问题。的确,和孟祥毅聊天,无论聊到多远,最终都会回到“认识你自己”这个命题。“这是古希腊的命题,时隔两千多年也依然有意义。”当年高中政治课本上的那五个字,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褪色,反而随着时间积淀,在孟祥毅心里发芽、开花。

“自我认知至关重要!只有知道自己是谁,才能回答人生的价值这一根本问题,进而才有可能针对性地采取行动。否则,我们很可能会追求一些无必要和无意义的东西,陷入自我消耗。”说到这里时,孟祥毅推了推眼镜,目光中带着认真的神色。“只要把根本性问题想明白,细枝末节的问题很可能会随之豁然开朗。”所以,找寻自己便是孟祥毅一直在做的事情。

一开始,孟祥毅也摸不着门路,对自我的认知只有一个轮廓,且在找寻自我的过程中常常陷入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因此,他不停尝试搭建与自己沟通的体系,学习要不断反思、总结,看书要反复琢磨、沉思。

学习政治学的过程中,孟祥毅接触到《共产党宣言》一书,“《共产党宣言》除了具有意识形态导向的批判,还具有对人未来的发展前景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憧憬。”于是,一本《共产党宣言》,孟祥毅反复读了三遍,每读一遍都是与自己的一次对话。

第一遍读,他读知识,了解马克思笔下的共产主义;第二遍读,他想象马克思在当时的处境,设身处地体会马克思的笔触;第三遍读,他跳出政治学的层面,从哲学入手,将康德和马克思两人的思想观点作比较,一气呵成写下5000字的随笔《当马克思遇见康德——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我认为,康德和马克思的终极问题意识有一个共同的指向:人是什么以及人应该是什么?”于孟祥毅而言,他们的文字中蕴藏着巨大的精神力量。他汲取养分,又与自己不断对话,“反复读马克思,我发现如果用马克思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去培养自己是很好的。”他如此想,亦如此做。

在日复一日的探索中,孟祥毅逐渐找到了自洽的方法——回到读书,回到交流。“我的自我认知是在跟伟大哲学家进行对话的时候形成的,你跟像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黑格尔、霍耐特这些哲学家对话,用其思想审视自身,检讨自身,就会建立起自我认知。”在此过程中,他慢慢获得对复杂世界的认知能力和直面真实世界的勇气。

而问及以后的他想干什么,孟祥毅毫不犹豫:“我想接着读博”,而后又略加思索,“但再往后要做什么,我持开放态度。”说罢,他停顿了两秒,又笑着说:“毕竟六年的时间足以再次改变我的认知。”的确,孟祥毅与自我的对话,一直是进行时。

其实,在很多人眼里,孟祥毅的生活并不平淡。他的经历处处精彩,闪烁着不平凡的光芒。但于孟祥毅而言,这一路走来,平淡贯穿始终。因为旁人抓取的是精彩的瞬间,而于他而言,精彩只是瞬间,平淡才是永恒。重要的是,在日复一日的平淡里,他始终坚持找寻自我,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充盈。“就似梵高所说的,我心中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大多只看到了烟。”

2019年夏天,孟祥毅坐火车初来兰州。1614公里的距离跨越,23小时的时间长度,眼看黄河入目,孟祥毅终于到达了这座西北城市。

车窗外的风景从繁盛到萧疏,但孟祥毅的思想却从萧疏到繁盛。他在那列开往兰州的火车上,一点一点勾勒出未来四年的景象,后来又一步一个脚印,用四年时间找寻到真正的自己。

内容来源|兰州大学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兰州大学报》第1058期

文字|马瑜 曹芸妍

编辑|温彩霞

责任编辑|李晖

相关阅读

  • 运河人家:他们的人生经验,温暖又有智慧

  • 去年年初起,宁波市摄影家协会大运河(宁波段)工作坊的近30位摄影师沿着河寻找、记录、拍摄,历时一年,用数万张照片定格她最真实的样子。顺着这些影像“寻脉大运河”,我们一起寻找最
  • 2019-2023,一场跨越四个春天的观影会

  • 2019 年,青春题材电影《过春天》上映。影片中,十六岁的佩佩为了完成和闺蜜阿 JO 一起看雪的约定,开启了冒险走私的赚钱生活。过春天,意味着「度过青春的关卡」。今年,影片迎来上
  • 如何摆脱贫困: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超越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4期P31—P32作者:田书为 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北京大学学报》2022年6期,王志强摘如何摆脱贫困?这是一个困扰现
  • 怀念一本书

  • 贺绪林舞文弄墨多年,没有其他嗜好,只酷爱书。生活顿顿宁无肉,居家时时必有书。因此羞涩了衣袋,书架却日渐丰富起来。但丢失的书籍也不少,心疼自不必说。最为可惜的是把一本《林海
  • 带露珠的蒲公英

  • 赵学潮又到了蒲公英开花的季节,那珍藏在记忆画面上的一幕,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一个身材高挑的女孩子,长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一手提着个装满蒲公英的塑料编织袋,一手拿着一把小铁
  • 张远超:立志永远做父母的骄傲

  • □ 本报记者 张娟娟张远超和母亲亲爱的妈妈,自我收到进入中央遴选政审环节的通知到现在,得知您和我爸因担心和不舍而流泪的那一刻开始,憧憬、困惑、迷茫、不甘等等思绪就一直充
  • 辛丽娜:愿宝贝知足常乐

  • □ 本报记者 刘丽霞辛丽娜和儿子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都是一个特别温馨、美好而又浪漫的日子,因为它被赋予了“母亲节”的名字。母亲,一个责任厚重而又柔软细腻的角色,在这样
  • 郝文梅:“妈妈,我想对您说”

  • □ 本报记者 李亚芝郝文梅和女儿妈妈,距离上一次叫您妈妈已经过去45年了,那年我5岁。当记者问起想对母亲说的话,我心头一颤,我有多长时间未曾想到你,我觉得我不配回答这个问题。5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兰大学子孟祥毅:在“平淡”中认识自己!

  • “多巴胺”负责“短期快乐”“内啡肽”负责“幸福感”一个是短期满足一个是长期愉悦阅读、运动、写作看似平淡,却是2019级国际政治专业孟祥毅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卧薪尝胆尝
  • 栖霞交警进驾校 把好交通安全第一关

  • 为进一步从源头抓好驾校学员交通安全意识,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5月12日,栖霞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走进辖区亨安驾校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严格把好驾驶人安全教育第一关
  • 年产量预计近20万吨 “土豆豆”变“金疙瘩”

  • 车轮滚滚,播种机在田间前行,切成块的土豆从机械漏斗滑落,入地。“过去赶牛犁地,一个壮劳力一整天只能种一亩土豆。”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闫关村村民袁虎兵从播种机
  • 西安高新区:民生“小事”里藏着城市温度

  •   道路拥堵怎样解决,非机动车没地方停车怎么办,家门口的公园跑道老旧了,15分钟便民服务圈覆盖得如何?这些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小事”,成为近年来西安高新区“品质高新”“幸福
  • 今年我市将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08个

  •   “住有所居、住有安居、住有宜居”是老百姓的孜孜所求,也是政府部门念兹在兹的头等大事。安居才能乐业,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5月15日,温州市住建局局长叶伟琼接听12345政
  • 蒋力余 | 赠李树良挚友

  • 赠李树良挚友蒋力余武潭相识,翩然盛年。临风玉树,焕发春妍。慕君铁翰,清雅华笺。刻苦自励,谱写新篇。锦心绣口,笔扫云烟。美德如玉,义薄云天。兄营故土,弟旅湘边。岁月如电,霜雪飞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