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如何读懂书法最高追求“晋人格”?“韵”是从这几个细节表现的!

日期: 来源:国墨书画收集编辑:国墨书画

读帖呢,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有人读字法,比如很多初学者,喜欢以形似为准,这个是人之常情,几乎每个人都会有这个阶段。

有人读笔法,如果对笔法有一定了解,能在字中见笔,则可以脱离外形束缚,见古人起承转落间,能神领古人运笔的影像,自得规矩。

也有人读章法,章法疏密的处理,字组的处理,块面的处理等等,这些我也比较欠缺,虽然看起来都很容易,但确实没注意过这方面的训练,这个以后抽时间练一下就好了,东西是不难的,只不过需要脑子中有,就像下棋一样,不能走一步看一步,得打好提前量,套路出招,然后求变,所以背章法就跟学棋打谱一样。

这篇专栏讲的什么呢?笔法、字法都沾点,说章法也有点,但是跟章法处理关系不大,比较倾向于古人作品的欣赏,有点类似于美学。

从汉朝就有“书,心画也”的论段,所以一个书家书写时的状态,会完美的体现在他的笔法字法和章法中。

如果不经过一定的了解和学习,大多数人是看不出其中端倪的,自然也就难以理解古人对书法的追求与推崇。

今天说哪本帖呢?

还没想好。。。。

我这人有选择困难症。

其实帖中神品一共就三个,《兰亭》《祭侄稿》《寒食帖》。但我设置专栏的时候脑袋一热,又把自己坑了,设置了15篇,想减也减不掉,所以只能选些比较精妙的小品来写,这就比较困难了。

写文章不难,但选帖难,有时候敲一篇用不了多长时间,但是就思考写哪本帖的内容,得想半天。这就跟讲理论一样,古人理论千千万,但是在我看来意思都差不多,精华总结总结也就那点,没有选择困难症的人,大概是理解不了这种心情的。

今天是心血来潮,还没想就开写文章,所以融我十分钟的时间,我选一本。

~~~~

刚才再查图片时突然出现一张很熟悉的图,点进去一看发现是自己以前的文章被抄袭了,虽然这种事儿在入驻头条后很常见,但真正让我吃惊的是这是我几年前公众号写的东西,一共没几个粉丝,也没几个人看,还能被人翻腾出来,我也是佩服这个人。

灵感有了,《伯远帖》。

前两天圈子里有个书友临了伯远帖,让我看看,所以今天就写这个。

其实很多人对伯远帖有误解!

以为临帖就是单纯学他的字形和笔法。

昨天我临了一段书谱,说自己笔法不符合原贴是主要问题。有人说我临的还行,但事实上每本帖都有几个重要的点值得学习,如果我的问题正好出现在那个重要的点上,即便字写的没问题,那也是有问题的。

临帖可以不像,但是该像的点必须要像,否则临着就没意义了。

就像那个朋友临伯远帖,字形上问题真不大,笔法上也有些模样,但这本帖本质上的重点确实不在笔法和字形上。

这本帖重点在哪呢?

韵!

格调!

我相信很多初学者对本帖的字形也未必喜欢,应该不太符合大众审美,毕竟晋人墨迹,在华美程度上不及宋元明。

这就好比什么呢?

有些人靠外形吃饭

有些人靠内涵吃饭

晋人作品在后代被总称为“晋人韵”“晋人格”,总之以学晋人为登堂入室,称为“晋人室”,后代即便再怎么追求自己的风格,也要把最高目标放到晋人哪里。

也就是说,靠外形吃的是青春饭,有内涵才是真能力。

鲜肉会馊,腊肉不腐。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追求,是因为书法为文人事,而文人情怀的顶峰在魏晋,其次是宋。

比如竹林七贤那种萧闲、志趣,王谢世家的野逸、风流,又如欧阳修、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王安石这类虽有年龄、地位、政见之别,但在交往中却无年龄、地位,政见的隔阂。

这些朝代都是令历代文人羡慕的时代。

所以你学书法如果仅仅是学当代,那一辈子也入不了门,写的好没用,因为书法终究是一种文化,不是好看。如果单纯是学古人,也只能是比较高的水平,当你的追求符合历代名家的追求,才有机会看到他们看到的东西。

今天废话有点多,但是废话往往很重要。在我的学习过程中,宁愿跟前辈多聊聊天扯扯淡,也不愿意把这些扯淡的时间寄出来去听课,因为我觉得扯淡更重要。

都说做一件事要带着目标去做,读帖得知道为什么读,历代都说魏晋好得知道好在哪里。

今天我们就从《伯远帖》来了解一下魏晋的韵。

老规矩,先说一下伯远帖的翻译。

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赢患,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珣,王珣,王氏书法的独苗,唯一留下墨迹的人,其余皆摹本。

顿首顿首,一个顿首代表礼貌,有什么比较重要的事,或者收信人很特别,才用两个。历代书札,基本都用一个。其实手札的格式用词我也没研究过,但是看多了,多少就能发现其中一些规律。

伯远,王珣的一个朋友,也可能是亲人,不知道。

胜业情期,如果你在网上查的话,多数给你解释成他的事业不多,是众人期望的那样。

但是这个“情期”争议比较大,几年前我网上查此帖翻译的时候,总感觉这里不顺,但自己也不知道哪里有问题,于是又看了看关于这篇翻译的论文,不知是看了启功的还是某位教授,就对这俩字有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魏晋时候“情”指的是“情事”,一般指家属去世。这个情倒是跟后来的“夺情”有些类似,就是古代官员家属去世,需要回家一二三年,丁忧守孝。但是有一种情况例外,比如这个朝堂离开你就运转不了,是可以不让你回家的,这就是“夺情”,历史上曾国藩就是典型。以后可以说一说曾国藩,这个人很厉害,本是汉臣,但可以逼着咸丰夺情,以前写过这类文章,阅读量很高,但是年前心血来潮,删了。

所以这个“情期”,应该是指人去世了一周年,这个后边再说,先这样理解。

其实临帖写字最好要先熟悉熟悉内容,这个也需要积累,文不文化的没什么,关键记忆深刻。

胜业情期,可能意思就是在事业最好的时候与世长辞。

跟上边的顿首顿首呼应,跟下文的情感基调也呼应。

群从之宝:大概意思是这一代年轻人中比较优秀的人,或者说是别人都喜欢的人。群从,粗浅理解为这一代人,大概是指同辈分的堂兄弟。

自以赢患,志在优游:自从染了病,就过起了逍遥自在的生活。

始获此出,意不剋申:始获此出,就是指当了官,跟前边的“胜业”相呼应,意不剋申就是指人去世了,没法在这个位置上完成自己的志向。

分别如昨,永为畴古:感觉像昨天才分别一样,今天却作古了。

远隔岭峤,不相瞻临:阴阳两隔,再也不能相见。

大概就是这样的一封信,解释是很难解释清的,但是懂了大体意思后,多读几遍也能意会。

有时候我就感觉古文不能翻译,一翻译就完蛋。

所以上文不是严格的翻译,而是写出了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具体可以自己意会一下,不难。

当然,读多了之后会发现,这本帖烂尾了。格式上,手札的结尾肯定不这样,内容上,写到这也有些意犹未尽,刚到了怀念,还没往下细说。

所以在启功的论文中明确指出这封信是残的。

残的原因也可以猜测一下,比如像《富春山居图》一样被火烧断了,或者因为战乱遗失,但是不太可能,因为这个保存很完好,有历代名家题跋,也没有被火烧的记录。

我认为概率最大的一种就是被贩卖了。

古代有一种传统,就是把古人字帖切开卖,简单到一个字,一个字组,一行字。

因为二王的作品很贵的,古人未必都有这个财力买全本,但是看真迹笔法需求总是在的,所以有人就开始把这些字帖切开卖。

王珣字帖的价值,在本帖后的董其昌题跋中,也可窥见一二。

董其昌的意思是宋朝时期王献之的真迹就已经非常罕见,小王一本能换大王五本,而王珣的字帖比王献之还要罕见。

为何说这本字帖很珍贵?就是因为这本字帖是最能真是反映魏晋风流的,真人真迹,恰好水平很高,得二王真传。

这本字帖就没法跟上一篇《丧乱帖》一样分析了,因为丧乱帖确实能看出感情,能看出用笔的情感变化,但是这本帖就看不出。

所以这本帖即便是讲怀念好朋友伯远,他也没有什么情感变化,因为笔调基本保持自然,没有明显的心态变化导致的东西,如再像《丧乱帖》一样分析,那就是“强词夺理”了。

加个广告,本专栏第一篇《丧乱帖》赏析是免费的,可以看一看。欣赏字帖,每篇都有不同的重点,所以不是每篇字帖的欣赏角度都一样。

意思解释完了,开始说说字帖的赏析。

先从通篇说起。

这篇字帖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最下边的这这些小字,上边是宽松的,下边有紧又窄。

这种章法在《丧乱帖》中也出现过,一个“追”字,不知还有没有印象。而且米芾手札中这种情况也比较常见。

因为是手札,所以很随意。

写前边的时候还是很随意的,但是写到后边一看,位置太小了,所以就把字写小一点塞了进去,没有当作品一样刻意处理。

这看似是一件不起眼的事,但恰恰表明了魏晋人对字处理的高水平,刻意在用笔结字快慢节奏处随意变换的能力。

如果你要想把这个当成作品写,那没有非常严格的训练,是写不出这种变化的。

这点随意,就是魏晋文人特有的一些东西,最著名的故事就是王羲之“东床快婿”

老丈人选女婿,一帮子弟打扮的花枝招展,就王羲之一人露着小白肚皮在躺着,老丈人一看这人不做作,于是就选了王羲之。

这种自然,就是一种韵。

上松下紧是一种自然,这种自然体现在章法上,但如果看字,其实“上松”的部分才是最重要的。

这点就需要看单字了。

这本字帖中的每个单字抠出来,都太漂亮了。

看看这个“远”,“袁”这个字的精彩点在两个左右的两个“撇”,这两个撇一拉长,直接改变了这个字的字势,一下就开张了。

但是更精彩的地方再这个走之,写的矮,又往左延长了很多,把右边剪短了一部分。

你就看这样一处理,处处是动态,真的很漂亮。

再看这个游,一样,只不过多了一个点。

有人肯定再说我讲字形,其实并没有。

这是一种随意。

走之有没有点,随意。

而且走之就是一笔完成,中间没有什么一波三折的运笔动作,就是一种轻微提按,结尾提笔也没那么讲究。

这就是有法,但在法外。

他们这种运笔的状态,实在是很难追求,根本不过脑子。

如果你想着这一撇一捺要写什么样,那就写不出了。

所以后代大家在追求魏晋的时候,这点随意,自如,就是一个追求的点。

还有一点,如果我说这个字漂亮你就去临摹这个字,没什么用。字形漂亮归漂亮,但是他的本质不在字形,而在这股处理字形的随意上。

后人评价王谢子弟的书法时说过一句话,说王谢子弟未必都工书,但书中自有一股风流气,这是别人学不来的。

因为这是那个时代,那个家族的文化。

再去看看王僧虔,笔法也正宗,但没有这股风流气,唯独智永还有一些,所以永禅师书名远扬,米芾都服。智永的楷书就是很随意,没有刻意的雕琢。

再来看这个“群”,上边“尹”是残了,没法说,但下边“羊”的用笔你看,写的非常随意,两点成一横,三横成简化成两个连起来的横点儿,然后一笔拉下。

你细品一下这个字的书写状态,如果他不是随性的,一定写不出来。

这种细节的变化处理,也是韵味的一种体现。

书法最好的一点就是象形,意思是规矩只是一个框架,只要不跨过这个框架,在里边怎么玩都行。三横写两点没什么问题,因为字就是象形字,只要不伤其外形,这个字就能辨识。

这点看似是“巧思”,但你临的话也只掌握了这一点变化,对其思想毫无涉及。

所以这本帖,不是教你如何处理字形的,而是教你如何处理率真自然的书写,是关于运笔节奏和行笔变化的,学字就学废了。

因为字形真的很好学,随便临几遍就能背过来,如果这也算学一本帖的话,那,书法无难事。

看这个运笔的节奏,第一撇成点,然后双人旁这三笔分开写,右半部无论撇点,直接一堆折法行笔,注意看这三个折的横,位置也是错落的,平行,但不齐,这就有了动感。

关键在最后一捺。

如按照前边的运笔习惯,这一捺也应该是折笔起,但王珣处理成了提笔下按,跟前边的连折断开了。

这种节奏,才是最该学的。

他的运笔和王羲之一样,有违习惯,所以才能显示他们卓越的控笔能力。

也就是能放能收。

可能大多数人觉得这不难,那是因为你们写的少,还没有到“写”的程度,当你们学到一定程度,让写字称为一种习惯,一种下意识,你们就知道打破这种习惯有多可贵。

再看这个“不”字,笔法不精细,很随意,重心很歪。

这个字很漂亮,属于神来之笔。

让一些习惯什么印刷体的人来看这种字,他们会嗤之以鼻,所以一个人对“书法美学”领悟到什么境界,他对古代的文化艺术就能领会到什么境界。

林语堂说书法是中国美学的基础,一点不差。

学了书法,懂了书法之美,你能轻松学会任何一类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

就像大多数人听古琴很难受,听古筝很舒服,但等你到一定境界,你就知道古筝这种乐器,好听但无意境,没文雅之趣,文人是不会去学的,一般都是女人学。

还有这个“以”,取横势,中间大片的布白,左草右行的笔法变化,你会发现这种刻意写很难想出来,只要在无意之中才能出妙笔。

而且这种对比是来自于字组之间的。

看“自以”,自收,以放,这种运笔状态的变化,是打破书写常规的。

“如昨永”看这三个字,他们之间用笔的布白、连断。

从这你就应该能得出一个结论!

连笔越多,字越俗!

这就是清朝人行草书水平普遍很差的原因,太俗了。

现代人都以为书法是连笔,我就实话告诉你,会断,才是真理。

什么小闲散飘逸?

你看王宠的小楷,外形很散,但给你的感觉是练着的,这种感觉,就是一个字的气。

似是而非,似散而抱。所以问世间小楷谁最得魏晋真意,一个王宠,一个文征明,王宠得萧散,文征明则得晋人法,要韵有韵,要高古有高古,很多变。

再看篮圈里的字,最上边一行,运笔多轻盈。

上为轻盈,中连断稳重多边,下紧又随节奏快。

每一行都如此。

刚才为啥说这个“不”字很随意?

因为这个字太好玩了。

这个“不”的重心变化,应该来自于“在”。这两个字,细品,很相似。

所以推测一下,王珣的“不”正常情况下应该不这么写。

当然,说了这么多,韵在哪呢?

刚才说到了自然,率性。

又说到了“断笔”

还有章法的韵律感

现在再说一点,就是布白,刚才也解释过。

字之间势态的变化,松紧的变化,横纵变化,轻重变化,总之为布白变化。

魏晋的布白,别出心裁。

所以书法想学好,不学二王肯定是不行的,因为二王就是这些规律的祖宗,帖学的祖宗。

要么就一心学篆隶,学帖就得学二王。

他们的法,韵,气息,格调,都是非常高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作品中如果断笔多,给人的感觉就古一些,你的作品中如果连笔多,那就是“时风”,即便放到古人处,也时“时风”,这个讲黄庭坚书论时说过。

这本字帖的运笔节奏,要学,是学魏晋的不二之选。

笔法也可了解,因为这毕竟是二王家族的亲传,笔法上可以学一学。

当然,你看书谱的话,你应该会发现,书谱跟伯远帖有相通处。

无论是运笔章法还是韵味。

孙过庭对二王的理解非常到位,应该说整个唐朝,也就他了。

只不过孙过庭流传的是草书。

但他的笔法可以运用到楷行当中。

看草书是草书用笔,那说明你对笔法了解还不够透彻。

笔法透彻到一定程度,就是起行收提按转折等简单动作,这几个动作贯穿楷行草篆隶,《书法心法》中已经分析过,不再说了。

所以这本帖如果要学的话,有两种角度。

第一种是学用笔和结字,不要太深,点到为止,学这个不是为了让自己的字变好,而是当做学二王的参照,比如学圣教序,大观帖,十七帖等等刻帖。

第二是学运笔节奏和书写感觉,这个很难,起码一二百遍还是要临的,起码要背过来,背成下意识,才能在无意识书写中体会他的妙处,进而把这种感觉运用到自己日常中。

晋人的风流、气韵,是一门不算玄学的玄学,当时我就是从这本帖中才体会到“韵”是个什么玩意,在此之前,对晋人毫无概念。看别人对魏晋的追求,也看不出来有什么特别之处。

但是当你懂了这些,你会发现苏轼中对晋韵的理解,米芾手札为何晚年能入晋格,年轻时就不行,薛绍彭为何被称为宋朝学晋人学的最好的,黄庭坚董其昌赵孟等等等,这些人都是对晋人有着独特的情怀的,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晋人格调。

这是可以看出来的。

不懂不强求,因为这个比笔法还难。

笔法这个比较初级的东西都有很多人都不懂,何况韵呢。

其实韵这个东西,在古代更难懂,因为不看真迹是体会不到的,连董其昌这种小天才学了二十年,也是看了二王真迹才知道韵是个什么玩意,自此对晋人穷追不舍。

感谢新时代吧,让我们有真迹,有讲解。

我也是自学来的,很多东西都是从看开始,慢慢思考,慢慢理解。只不过那时候自媒体还不发达,没有这么多垃圾文章,查点资料都还容易。

现在,我也挺无奈的,查东西也查不着,都是些乱七八糟,所以只能看书了。

今天这个,浅薄自知,能看懂晋人,历代书法都能看懂,如果看不懂晋人,看历代名家也就是面儿上的一些东西。看不到他们在同时代的创新,也看不到他们在创新的同时如何溯古。

不过这个,历代都是少数人能理解的东西,今人也不例外,所以我也没抱多大希望能让很多人看懂,就跟笔法专栏一样。

感谢第一波订阅的小伙伴,看一篇免费文章都能订阅,然后一篇不更也没人催,这是对我的信任,因为我专栏开的太多了,所以都是先写一些试试看效果,价格定得也比较随意,这个专栏以后要当重心来写,内容上的实用性不会比《书法心法》差,价格肯定会变的,先公示几天,省着以后有人问我。

运营小姐姐整天催我,开了很多专栏,内容都是空的,她让我把新专栏的坑填一填。我尽量填慢点,主要是太懒,其实我有很多想写的东西,比如读书录,还有散文游记幽默笑话等等,书法是最不想写的,因为写这玩意要么跟论文一样晦涩,要么就得扯淡式的写才容易让人理解,蛋扯多了,弄得连正经文章都写不好,对本来就写不好文章的我来说,无疑雪上加霜。

没办法,想做的事太多,又很懒。前几天还有网友批评我,专一点才能成事,良药苦口我也懂,人家批评说明为咱好,没想当人畜无害的老好人。

以后争取改一改吧,人的可悲不就是明知如此,非要如此吗?


相关阅读

  • 读懂曾翔!

  • 读懂曾翔■蔡秀词曾翔绝对是一个富有争议的人物,当有人称赞曾翔的书法时,必有人站出来反对;当有人贬斥曾翔时,站出来为其辩护的同样大有人在。然而,真正读懂曾翔书法以及曾翔所作
  • 他们定格了湖北冰雪运动的唯美瞬间

  • 湖北省冰雪运动书法摄影大赛一等奖作品《我们爱滑雪》。张斌 供图长江网讯(记者包孟 通讯员曹巍)冰光雪影,翰墨飘香。3月4日,“普及全民健身 缔造幸福生活”——湖北省冰雪运动
  • 陕西西安:钱松君讲书法 文化信息的承载和延续

  • “书法不仅是艺术,更是一门大学问。书法反映的是一个书家的学识修养与审美理想,折射的是中国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书法家钱松君讲到,书法中的点画、用墨、章法
  • 林国忠书法作品欣赏

  • 林国忠,男,1963年4月生于甘肃临泽,现居南京,从事书法几十年。曾受著名书法家高耀文、李卫、靳怀军的指导和教诲。他的书法创作继承传统:临王羲之《兰亭序》、习董其昌《邠风图诗
  •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 三峡日报讯(记者阮仲谋、通讯员李琳莉)3月1日至2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教育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同时举行书法教育论坛,并启动“进入草书”——全国第五届草书展云课堂。湖北省宜
  • 封俊虎谈编辑张裕钊传世经典

  • 由封俊虎主编并作序、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张裕钊书法三帖》,为研究、学习、欣赏张裕钊体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张裕钊书法三帖》收录了张裕钊书法成熟时期3件代表作品,
  • 言恭达书法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 关注理由言恭达书法诸体皆具个人艺术风格,笔墨功力深厚,兼擅铁笔,其以籀篆为本,贯穿真、草、隶、行,并运之于大草而享誉当代。他在书法组织、学术研究、国际交流、公益慈善等方面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时间确定!WTT冠军赛再次落户新乡

  • WTT世界乒联荣幸地宣布,WTT新乡冠军赛2023将于4月9日至15日举行。继去年10月成功举办WTT世界杯总决赛后,新乡再次成为世界顶级球员们角逐WTT冠军头衔的主办城市。2022年,WTT世
  • 惊蛰到来天气回暖,这天都有哪些习俗

  • 中国科技新闻网3月6日讯(秦川)3月6日,我们迎来了惊蛰节气,惊蛰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反映
  • 网警课堂 | 网络直播、短视频可能触碰的法律风险

  • 当下网络直播、短视频普及盛行,在丰富网友娱乐生活的同时,也逐渐滋生出一些网络乱象。有些平台用户为吸引人气和打赏,不惜突破道德底线。近期,甘肃省公安机关网安部门集中开展网
  • 四川省博物馆学会陈列展览专委会2022年会举办

  • 3月2日,四川省博物馆学会陈列展览专业委员会2022年年会暨“策展:新理念与新模式”学术研讨会在泸州举办。会议由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委员会、四川省博物馆学会指导,四川省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