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进行的“语言文化品牌活动优秀案例”公布评选结果,全国共25项,“楚才作文竞赛暨汉台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位列其中。
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网页截图。
据悉,评审专家对“楚才”38年来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现和提携青少年写作人才,促进汉语传播和文化交流给予充分肯定,尤其赞赏“楚才”通过同题写作、以文会友,推动台湾地区青少年到大陆交流,其规模、品质、效果,体现了文化品牌的独特价值和巨大影响力。
来自台湾、香港、澳门、新疆、武汉的获奖学生同上楚才历史文化课。
1985年诞生于武汉的“楚才作文竞赛”,是全国创办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青少年写作活动。除了中国大陆,“楚才”还在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设立了分赛场,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新西兰、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开设了海外赛场,并坚持在武汉组织在汉外籍留学生参赛。38年来,与“楚才”结缘的海内外学子累计近500万人。
2015年汉台楚才获奖学生夏令营里两地学生一起包饺子。
1994年,楚才作文竞赛在台湾台北市首设分赛场。29年来从未间断。至2022年,“楚才”台湾赛场从当年的一城一校、30人参与扩展到全岛200余所中小学校,累计超过20万人次参与,成就了武汉在海峡两岸交流中的重要价值和独特地位。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2019年7月12日上午,黄鹤楼下响起琅琅诵读声,来自台湾台中市明道中学的12名学生在霏霏细雨中声情并茂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崔颢的千古名篇《黄鹤楼》。
2018楚才夏令营的台湾学子与武昌首义中学学生互换纪念品。
2008年以来,由楚才竞赛委员会邀请,组织台湾地区获奖青少年来汉游学交流逐步常态化、规模化,在两岸青少年之间搭起了一座“文化之桥”“心灵之桥”。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趣味盎然的交流活动中,两岸学子相互学习、共同认知、建立友谊、携手进步。中华文化的魅力在研习切磋中彰显,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在相处相惜中升华。
“楚才”大事记
1985年
由长江日报社发起,武汉地区新闻、出版、教育等单位参与协办的武汉市首届中小学生楚才作文竞赛在汉举行。
1986年
冰心、伍修权、姚雪垠、碧野等著名作家为楚才作文竞赛活动题词。
1988年
楚才作文竞赛首次出现“洋娃娃”,在汉美籍学者的孩子杨羊(中文名)获第四届楚才作文竞赛纪念奖。
1994年
第十届楚才作文竞赛同时在中国台北和美国伍斯特市设立分赛场。
2000年
“楚才”打出国际牌。赛场设到四大洲,除中国港澳台地区外,还在法国、加拿大、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设立分赛场。
2004年
楚才作为武汉市重要的文化教育品牌,被列入《武汉市文化发展规划》。
2005年
武汉市政府办公厅明确:将“楚才作文竞赛委员会”更名为“楚才竞赛委员会”,赛事由长江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2008年
首届楚才作文竞赛汉台获奖学生夏令营成功在汉举办。
2010年
楚才作文竞赛首次赴台颁奖。
2011年
“楚才”首次为在武汉就读的藏族学子开设楚才专门赛场。
“楚才”首次为在汉留学生开辟特别赛场,50多名“老外”用汉语写作。
2013年
“楚才”首次在西藏乃东县开设藏族学子特别赛场。
2014年
“楚才”首次开辟新疆博乐市分赛场。
“楚才情•中华心”中华诗词朗诵会在黄鹤楼公园举行,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报道。
2015年
第31届楚才作文竞赛于4月18日开赛,台湾与武汉同步、同题开赛,台湾赛场总体参赛规模突破2.5万人,来自台湾地区60余名师生首度与武汉学子同台受奖。
2016年
第32届楚才作文竞赛颁奖典礼上,武汉地区特等奖选手、台湾、香港、澳门获奖学生首次同台受奖。
2017年
《楚才报》取得国家正式刊号,于1月正式出刊,每周一期共8版。
2018年
台湾地区参赛规模稳定在3万人以上。香港、澳门地区参赛规模突破1.2万人,涉及当地近50所中小学校。
2020年
“学习强国”湖北学习平台和楚才竞赛委员会共同主办“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征文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2022年
在湖北省第二届文化品牌选树活动中,“楚才”名列湖北省十大文化产业品牌。
2023年
“楚才”入选国家语委语言文化品牌活动优秀案例,全国共25项。
长江日报记者戴亮
【编辑:余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