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行专题会议,市委、市政府领导与委员们进行深入交流

日期: 来源:政协头条收集编辑:政协头条

阅读提示

6场专题会议,85位委员作精彩发言。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诸葛宇杰等市委、市政府领导与政协委员们面对面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建议,现场气氛热烈。

1月12日下午,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行专题会议。委员们围绕先行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路径,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软实力,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等议题直抒胸臆、建言献策。与会市委、市政府领导认真聆听委员发言,并与委员们进行深入交流。

举全市之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

专题一:着眼“四个放在”,先行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径规律

 参加界别

中共、民盟、教育、九三学社、科技、台联、侨联、体育、对外友好、特邀

本报讯(记者 戚尔达)“现行2014版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滞后于当前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迫切需要从关注贸易投资便利化涉及的‘边境线开放’向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和知识产权等‘边境内开放’转变。自贸区与引领区改革举措有机衔接和融会贯通的王牌效应还未真正释放出来。迫切需要把上海自贸区制度型开放风险压力测试的战略任务与浦东全域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战略定位衔接融合,系统集成。”在“着眼‘四个放在’,先行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径规律”专题会议上,姬兆亮委员直奔主题、直指问题率先发言。

近两个小时内,共有14位委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在扎实调查研究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提出独到的见解,也是举全市之力先行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路径规律的生动写照。

提出问题,更提出对策,姬兆亮在发言中建议,尽快修订《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解决好上海自贸区与临港新片区一体化发展的问题;开展一揽子制度型开放的压力测试,在浦东全力打造制度型开放的“试验场”,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发言中,多位委员十分关注科创中心建设。“上海加快推进科创中心建设,尤其要打造服务全球科研人才、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缩短创新周期的新生态。”钟永喜委员提出,应加强沪港科技合作,共同构建服务全球科研成果转化新生态。从事法律工作多年的游闽键委员则提出,科创中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知识产权的保护、运用尤为重要,只有让知识产权动起来、活起来,才能更好地激励创新。他建议建立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中心,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联盟作用。李琛浩委员则从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角度提出,应全面加强基础性产品和技术的分类攻关。围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议题,钱军委员建议通过发展新能源、高科技先导产业来提升经济增长新动能。他还建议上海引入培育更多民营企业的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生产中心。同样关注企业创新的谭黎敏委员建言的角度是“标准”——将各行各业的体系建设经验进行汇编,构建一套科技创新体系化、标准化相关教材指南,帮助初创科技企业尽快尽早掌握提升标准化工作能力。曾凡一委员则就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出建议,搭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鼓励高校之间师资互聘,吸引企业优秀专业人才,参与高校教学工作,构建多方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布局新赛道,委员们带来了最新的思考。“相比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等大赛道,隐形冠军的技术壁垒相对更好突破,小赛道的技术创新周期短,跨界融合创新机会更大,国际龙头的壁垒相对较低。” 徐习明委员表示,相比国外同行,中国的隐形冠军融合创新力更强,对政策和市场的反馈更迅速。他建议上海深入研究龙头企业的产业技术趋势,做好隐形冠军的规划布局。徐立委员建议由中立科研机构牵头,协调芯片厂商、人工智能企业就核心软硬件各个层级之间建立统一标准,每年各方核定对接接口标准并增删需求;加强引导推进使用国产算力服务。侯晓楠和童麟两位委员则关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希望上海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打造一批有上海特色标志性的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场景。

关注金融贸易议题,朱军红委员就完善多层次大宗商品市场体系,建议加强大型贸易商的培育与引入,加快建设清算中心建设,鼓励经纪商发展,支持指数机构壮大。冯旭光委员则希望政府带头发行自贸离岸债,助推上海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为人民币国际化打下关键基础。“全球经济金融界有ESG准则,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上海完全有能力探索制定既与国际接轨同时又兼具中国特色的ESG评价体系。”王淳委员建议,在浦东新区先行试点开展ESG评价体系标准制定,同时鼓励支持全市大型国企将ESG评价体系纳入企业发展战略。

打开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专题二:坚持稳中求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加界别 民建、台盟、工商联、经济、特邀

1月12日下午,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围绕“坚持稳中求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举行专题会议,12位政协委员在会上直抒己见。

“稳劳动主体”“稳外地法人在沪企业的分支机构”,杨华辉委员谈出了不一样的“稳市场主体”,务实而富有人情味:节后返沪务工,中低收入者为主,建议针对性发放小额消费券,助其稳定生活,提升来沪就业的获得感体验感。他还发现,异地法人企业在沪分支机构对上海贡献良多,却往往会遭遇一些“政策夹缝”,建议及时梳理、清理。王均豪委员注意到,最近国家各部委陆续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他建议上海要仔细研究,加速落地,“哪里能先落地,哪里就能加速打开经济发展新局面”。

“从资源配置入手,把上海的相对优势迅速转化成新发展格局下的绝对优势!”童继生委员建议:鼓励有能力的企业投资亚非市场,把当地的劳动成本优势转化为企业盈利优势;出台鼓励上海企业参与本地和对口帮扶地区乡村振兴政策,对标发达国家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发展标准,形成田头产业、田头优品,探索乡村振兴的上海经验,促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强国建设。关百豪委员建议,“开放”要“带感”,要讲好上海故事、中国故事,要创造更多成功案例,吸引外商持续前来投资。邵楠委员建议,在海外筹办“上海博览会”,全面阐释“上海品牌”的丰富内涵,助力上海企业出海。

拓展数字经济新赛道,助力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中小微企业来说,拥抱数字化既是发展的机会,更是生存的问题。”沈永铭委员建议政府牵头搭建中小企业数字化公共应用平台,推动数字化基础设施,对中小企业“一网赋能”,帮助其跃上数字化的新赛道。黄海清委员则建议上海建设元宇宙公共基础平台,打造更好的线上基础设施,进一步促进线上线下经济的融合发展,为上海数字经济发展打造数字之都,引入新的增长极。黄震委员认为,商圈经济是提升城市经济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他建议,充分发挥上海商圈应用场景丰富,消费力度大的优势,探索打造消费元宇宙示范商圈,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已经形成一定集群优势。张建华委员呼吁,尽快推出二期发展产业引导基金,重点推进高端医疗装备、人工智能、元宇宙未来产业蓬勃发展,破解智能汽车芯片、AI芯片、VR/AR芯片等“卡脖子”难题,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这些产业的协同爆发式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增速快,天花板高,市场前景广阔。葛群委员建议,从关键处入手,强化新型储能产业的牵引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聚集,做强做大产业集群,培育上海新的产业体系和新动能。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在中国起步最早,资源最丰富,最具竞争力。陈启宇委员建议,上海进一步吸引境内国外高水平的科研机构落地,同时鼓励上海本土生物医药创新企业把“发展的下半场”留在上海,形成产业聚集地,实现更健康更长远的发展。

上海正在着力构建“3+6”新型产业体系,对传统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陈其昌委员提出,超前应对国际产业布局调整、全国要素禀赋变化,围绕产业链现代化需求,精准高效匹配金融服务供给。

厚植城市精神 彰显城市品格

 专题三:弘扬城市精神品格,提升城市软实力

参加界别

民革、科协、民进、新闻出版、文艺

“要发挥新阶层的力量,并承担起对外交流的功能。”1月12日下午,在“弘扬城市精神品格,提升城市软实力”专题会议上,市政协委员卢慧文率先发言。

短短两个多小时,共有16位市政协委员结合各自工作、研究领域发言,提出意见建议。

“一次亲身体验胜过百次远程交流。”卢慧文委员建议,上海要以各种方式支持民间智库、行业协会、行业研究院开展国际交流,尤其是参与或者承办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国际化研讨会、论坛等,与国际同行进行公开交流并邀请其实地参观走访。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根脉。“红色文化是上海城市最鲜亮的底色。”作为一名红色主题画家和策展人,赵锁平委员提出,让红色文化为提升城市软实力铸就更强动力。“建议上海积极探索红色文化更富创意的‘打开方式’,让红色文化和提升城市软实力结合起来,以文化艺术的方式和群众喜闻乐见、想听、易懂、乐于传播的方式进行宣传推广。”

上海正在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电影艺术应更好地肩负起自身的文化传播和形象塑造责任。“观察2022年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获奖名单,可以发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若干重要奖项的获奖者均为首次执导,获奖影片是他们的‘处女作’。”厉震林坦言,虽然上影集团和上戏电影学院2022年成立了“上影—上戏电影导演扶持计划”,在此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及瓶颈。为此,他呼吁,上海重点扶持优秀电影导演“处女作”创作。

蒋国兴委员关注的是“最上海、最江南”工艺美术的传承。“工艺美术是与中华文化有着密切联系的特殊行业,其作品和产品包含着人们精神生活的内容。”在他看来,可以发挥工艺美术品承载人们精神生活需求的独特优势,聚焦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红色资源”,用好中共“一大会址”“二大”“三大”的标志物,引导红色旅游工美文化创意纪念品的创作、创意与设计。

“打造‘海上方舟’文化新地标和印象浦江主题演艺,提升上海文化软实力的新载体。”石宝珍委员的建议直奔主题,北外滩地区舟山路、霍山路周边区域,有犹太难民历史街区、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摩西会堂旧址)、提篮桥监狱、下海庙、霍山公园、罗伊屋顶花园旧址、远东反战大会旧址等众多历史文化建筑和要素,其中蕴含的“和平、友善、包容、祈福、救赎”等理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高度契合。为此,她提出建议,将上述区域整体设计,打造“海上方舟”项目,通过历史建筑的改造、公共空间的重构、特色街区的保护利用,塑造文博、商旅、休闲等核心功能。

儿童友好型城市,是更温暖、更包容、更有活力和更具韧性的城市。为儿童成长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潘秀红委员建议,要不断把“儿童友好”从“概念”发展成为全面铺开的“实景”,打造“儿童友好”幸福之城。

潘秀红认为,建议儿童友好型城市是吸引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儿童优先、儿童参与、儿童友好,进而实现家庭友好、工作友好、社会友好,提升城市的整体参与感和人民的生活幸福感,让上海成为人人心有向往、人才近悦远来的幸福之城。

此外,陈睿、刘刚、陈海波、曾宪一、陈峰、赵丽佳、葛菁、白江、方展、陆锦花等委员还围绕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科技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法治建设护航文旅高质量发展、非遗的传承保护等主题提出建议。

放眼全球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专题四:强化科技创新的体系化能力,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

参加界别

无党派、科技、农业、经济

“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就要认真研究如何依托中心城区的资源禀赋,建立高浓度、高密度的协同网络。”在1月12日举行的“强化科技创新的体系化能力,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专题会议上,首位发言的陈志奇委员直奔主题。将近一个半小时的交流中,先后有14位市政协委员及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围绕主题踊跃建言。

陈志奇表示,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区高品质生活要素聚集、城市功能高度混合、高端产业和行业交错、适宜高端人才工作生活等优势,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中提升城市软实力。“具体就是,推动创新孵化器由‘单一孵化’转向‘定向服务’,营造整体‘软孵化器’效应;建设多种类型的开放型赋能平台,发挥精准高效的平台效应;建设有利于创新智慧迸发碰撞的第三元空间,形成创新创业元素集聚效应。” 陈志奇说。

“科技创新的体系化能力,是指通过体系化的组织协调和资源调配,促进各类活动紧密衔接、各类主体深度协同、各类要素充分流动。”常静委员认为,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建设和形成的过程有三个特点:围绕特定使命目标、体现双轮驱动的建设路径以及体系化的配置。她表示,在国家战略需求、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及人才等方面,要充分调动全市优势力量资源,打破各条线壁垒,对标发展要求,填补科技人才总量缺口,建立健全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市场机制。

田梅委员表示,当今世界,以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代表的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科技创新范式正从信马由缰的“小科学”转向有组织的“大科学”。“后基因组时代,我国科学家牵头的‘人类表型组’已被学界认为是继‘基因组’之后的下一个大科学,将成为生命健康领域的战略制高点和科技创新策源地。”田梅认为,要以人类表型组研究为契机,做科学示范生态,试点完善科技创新微生态;以海归人才内循环为突破,构建国际人才引育新生态;以打造全球竞争力城市为目标,做好国际科创最优生态。

“聚焦‘学科+产业’创新模式,推动科技创新深度融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环环相扣,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围绕这一主题,柯勤飞委员建议,要聚焦重点领域产业技术发展脉搏,下好学科内涵发展“先手棋”;全面加强有组织的科研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主动仗”;构建追求卓越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文化,出好资源配置“组合拳”。

“放眼全球,科技创新走在全世界前列的国家或地区,都是两个‘三结合’比较成功的典范,一个是‘科学家的大脑+社会化的资本+市场化的人才’三结合;另一个是科技、资本与产业三结合。”尧金仁委员表示,要尊重产业规律,创新资本业态,结合中国特色,用好“两新”集成(新型举国体制、新型市场化),深化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硬科技早期研发投入高、非线性高成长、发展潜力大、不确定性高等显著特点,决定了它需要与科创模式相匹配的长期、耐心、智慧、容错、具有战略视野的资本业态的支持,投资与孵化并举,输血与造血共行。” 尧金仁说。

与会委员还围绕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机制、民用航空创新生态链、生物医药研发产业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让上海这座城市更有温情热情

专题五: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参加界别

农工党、医卫、共青团和青联、妇联、总工会、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

“提升养老机构的医疗水平”“为青年务工人员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做好继续药物的储备工作”……1月12日,在“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专题会议上,15名委员围绕民生热点踊跃建言。

在每年的全会上,养老问题都让委员们牵肠挂肚。王志宏委员提出,养老机构的建设应以医疗为核心,“养老社区的医疗和三甲医院不一样,主要是解决老人们的慢病管理、配药和一些身体指标的监测问题。”王志宏提出,养老社区的医疗不必一味追求“大而全”,应该把重点放在康复医学、老年医学、健康管理、长期照护上,让老人们不出社区,就能解决日常慢病的诊疗需求,同时还能缓解整个社会的医疗资源压力,为居民构建起急救治疗、慢病管理、康复治理的三重防线。徐兵委员提出,鉴于上海养老资源相对紧缺,可建立长三角养老服务资源共享机制,优化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以项目化的方式提高长三角养老服务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满足更多人对于养老服务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新兴行业领域的青年从业人员数量逐年增加。石景宇委员提出,相关部门因地制宜开发一些面向青年务工人员的“青年宿舍”,通过系统化的管理,为这部分群体提供舒适和体面的生活环境,“我们应该创造更多有温情的空间,为青年务工人员创建一个停泊的港湾,让他们在上海这座城市安心工作。”他说。张文明委员也提出,“留住人、留住人才,需进一步做好保障性租赁房建设”。他建议,拓展保障范围,确保需求人群“住得到”;进一步提高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占比,确保需求人群“住得起”;做好空间优化、房屋改造、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切实提升管理水平,全面优化住房质量,确保需求人群“住得好”。

社会各界对新冠疫情防控十分关注。胡海峰委员提出,组织全市医疗健康管理专家,根据新冠病毒的基础和临床治疗经验,对新冠病毒科学防控的科学知识和防范举措,加大科学宣传力度,提升市民科学防控水平,引导人们合理使用药物。同时,落实相关药物储备和应急举措,满足人们基本的药物需求;进一步整合上海医疗资源,解决医护紧缺问题。“对于一些进口保障药品、医疗器械、特殊配方食品上,建议相关部门制定一些便利化举措,提高审批效率,减少通关环节,让大家及时买到急需的药品。”乐佳毅委员说。

还有委员针对其他民生热点问题踊跃建言。围绕食品安全,张磊委员建议,一方面,对消费者关注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并及时公布结果;另一方面,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科普,引导公众正确认识食品安全问题,缓解公众的焦虑情绪。围绕文旅融合,徐斌艳委员建议,利用“一江一河”滨水公共空间,开发“行走的教育资源互动机器人”,让市民在享受滨水公共空间的同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活动,还可以通过同步或异步的方式,与其他的学习者交流、讨论,实现信息的交互、学习的互动。

打造城市治理现代化上海标杆

专题六: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努力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参加界别

致公党、教育、社科、少数民族、宗教、环境资源、特邀

1月12日,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专题会议“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努力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举行。

“要把乡村空间治理放到与市区同等重要位置。”首位发言的王训国委员认为,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短板在农村,乡村是上海超大城市发展的宝贵空间资源,彰显出经济、社会、生态美学三大价值,可以说没有乡村的巨大作用就没有上海今天的辉煌,要推进更多政策、资源、力量向乡村倾斜。

对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上海城市治理水平还有多大差距?成键委员介绍了全球实施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具体情况,提出城市治理尤其是公共治理手段的转型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并罗列了交通治理、新城治理、智慧城市治理、城市环境能源利用四个方面的差距。他建议,以世界城市日为平台,加强与联合国合作,全方位提升上海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围绕打造“韧性城市”,姜锋委员建议加强城市风险感知建设和运用数字化转型,打通数据决策的新范式,提升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的城市治理能力。同时,加强城市神经元的感知网络,实现城市、公共安全、交通、生态、民生保障信息的全过程采集,提升空间和治理的数字化水平。利用5G、大数据、韧性、区块链等新技术赋能“韧性城市”的建设,为智慧城市构建夯实数据底座。

“韧性不是任性!”黄宏伟委员认为,建设安全城市任重道远,要深刻认识韧性是多系统的融合,需要多学科、多部门的交叉研究,用系统的观念和思维来应对,不只是单一的举措或单一某个政府部门的事情,在方向上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韧性规划设计的研究,包括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这是支撑韧性城市建设的物质基础”。

“精细化”是宜居城市的关键词之一,蔡永洁建议,缩小建设项目的规模,将大项目进行切分,为精细化城市打下基础。同时,创新土地多样使用模式,打破单一土地性质管理模式,鼓励地块内部以及建筑内部的混合功能建设模式,对相关城市建设规范进行适当修正,以保证功能混合的落实。“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应该有勇气进行探索。”

黄勇平委员从一位修车师傅和自己的老外邻居,无法有效使用智能手机的亲身见闻切入,提出科技赋能打造适宜于各个群体的宜居型现代化城市。他建议,开发便捷的应用系统简化操作步骤,提升界面的友好性和操作便利性,解决不会文字输入的用户群体的困境。还要借助科技开发出适宜于各种群体生活的辅助设备,让更加丰富的高科技产品进入到行动不便和视觉障碍人士的家庭中。

上海经过二十多年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基础,到了一个新阶段,面临新机遇。陈启军委员的关注焦点是数字化转型,他建议,关注城市数字孪生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围绕自动建模、包含业务要素和动力学的时空计算、大数据的智能决策、预测与优化,引导产学研攻关,形成工具和产品供给。

此外,杨文悦、余梅、贾铁飞、洪亮、严鸽群、蒋建华、俞卫锋等委员也先后在会上发言。

相关阅读

  • 聊城市纪委监委组织开展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活动

  • 2023年1月12日,聊城市纪委监委组织开展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活动,这也是聊城市纪委监委第二次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在现场,参加献血的纪检监察干部们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认真填写采
  • 日照市信用建设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

  •   城市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内容。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信用水平也越来越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竞争力,也越来越彰显出一个城市的独有
  • 河南项城:补贴“真金白银”激活消费潜力

  • 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志新“我购买了一辆价值10.1万元的商务车,按照政府出台的汽车消费补贴政策,可以享受到6000元补贴,将减轻了我不少负担,想想心里就美滋滋的。”1月11日上
  • 桑北水库成功创建省级样板

  • 昨日,记者从市城乡水务局获悉,邹城市桑北水库成功创建山东省乡村小型样板水库。桑北水库位于张庄镇桑北村西,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农田灌溉的小(2)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5平方公里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 观文脉 | 鹤湖新居:写在大地上的骈文

  • 一个很美的名字。当初为它起这个名字的,一定是个饱读诗书的人。你看,从空中俯瞰,它就像一篇写在大地上的骈文,词藻华丽也好,朴素也罢,都能够从中读出古典的中

最新文章

  • 湖北省科技馆联盟成立大会召开

  • 1月13日,湖北省科技馆联盟成立大会以在线会议方式举行。大会由联盟理事长、省科协原一级巡视员马忠星主持,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朱志斌出席并发表讲话,全省17个市州、直管市
  • 官方回应“赣州团市委常委15岁参加工作”

  • 2022年10月31日,共青团赣州市第五次代表大会闭幕,选举产生了共青团赣州市第五届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常务委员会委员。其中,一名“00后”青年李楚彬当选共青团赣州市委第五届
  • 全力拼经济 徐州企业积极“走出去”拓市场

  • 岁末年初,“全力拼经济”正成为全市各大外贸企业的一致行动。近日,在徐州市商务局的牵头组织下,我市企业组团赴境外参展、积极抢订单,成为江苏省组团参展行动最早的城市,进一步稳
  • 用爱为特殊人群筑起“健康屏障”

  •   慈善公益报(周 颖)面对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新形势的冲击,近日,上海市奉贤区金海街道发动居委、志愿者及时掌握老人动态,为社区独居、高龄老人、孕妇等特殊人群送上“零距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