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论苑】浅谈地方史志与文物保护利用的融合发展‖陈明吉

日期: 来源:方志四川收集编辑:方志四川

浅谈地方史志与

文物保护利用的融合发展

陈明吉

提要 文章围绕地方史志与文物保护利用融合发展这一命题,分别以地方史志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地方史志与文物保护利用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发展方略等进行探讨,为研究地方史志与文物保护利用融合发展提供了借鉴和思路。

主题词 地方史志 文物保护 融合发展 研究

多年来,地方史志和文物保护工作分别在各自不同领域,采用各自不同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模式,对史料和文物,以“他无我有,他有我精”的求索精神和使命担当,深入进行收集整理、编纂研究、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好成效,在存史、育人、资政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科学文化事业和人类社会发展,这种地方史志和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并驾并驱、各自发展的形式,逐渐显露出信息不畅、协作不力、资源浪费、物不能尽其所用、科学研究开发利用成本增大等弊端。而互通有无,资源共享,研究成果互补,地方史志与文物保护融合发展的需求越来越突显出来,它已成为新时代的呼唤,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历史进步的必然。

一、地方史志、文物保护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各级地方史志和文物保护工作部门在继承人类社会遗产、传承历史文化基因等方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花了大力气,出了很多彩。以绵阳市安州区为例,安州区地方史志工作本着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全面系统客观记述安州历史的精神,一代又一代史志人在广阔的史志天地不辍耕耘,收获了累累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安州史志先贤们在清朝中后期,先后成书了乾隆、嘉庆、同治年间修纂的3部木刻本《安县志》;民国时期,先后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出版了3部石刻本《安县志》。同时,清朝翰林院学士、四川安县大才子李调元著有《函海》160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安县人民政府加大编史修志的步伐和力度,成立了专门机构,狠抓编史修志工作,两轮修志,完成了新编《安县志》和续修《安县志》的工作;编纂出版了《中国共产党安县历史第一卷》《中国共产党安县历史第二卷》,并指导县直各部门编修部门志,指导各乡镇编修乡镇志。从1992年开始,每年编纂一部《安县年鉴》,从2015年起,每年编纂一部《执政实录》。2013年编纂出版的《汶川特大地震安县抗震救灾志》获四川省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为传承历史,留住乡愁,有计划编纂出版“安州区第一个共产党员——沙汀”等党史人物系列丛书,这一部部精品,成就了安州区的历史文化元素。

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也是硕果累累,成绩斐然。各级文物管理部门严格按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赋予的历史使命,认真开展文物搜集、征集、发掘、鉴定、抢救、修复、研究、展览,使藏在深闺无人知的珍宝,绽放异彩。依然以安州区的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为例,在馆藏文物方面,通过2015年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安州区博物馆珍藏文物2944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9件、三件文物312件。这些珍贵的文物中,既有历史文物,又有革命文物;既有古钱币、古陶器、古瓷器、古代金银珠玉饰品,又有古代字画、票证、军械、文献、绢帛、印章等。自2012年博物馆建成以来,分别以“自然旅游厅”“历史文化厅”“非遗民俗厅”“地震援建厅”“馆藏文物厅”等系列展览向民众免费开放。在地面文物方面,通过1987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和2007—2011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安州有文物点30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4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5处、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6处、区级文化保护单位6处。这些不可复制、不可再生、沉睡千年的瑰宝,在文物管理部门的精心呵护下,显露峥嵘,成为安州历史变迁活的见证。

虽然地方史志和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在现有体制下运转正常,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纵向管理多,横向联系少;各自研究多,统一部署少;资源分散多,集中利用少。在机制体制等方面,也存在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空间,地方史志和文物保护融合发展迫在眉睫。

二、地方史志与文物保护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随着社会各个领域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公益事业资源共享,知识信息全面公开的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作为服务民生、服务社会的地方史志与文物保护融合发展,自然成为新时代的呼唤和历史发展的必然。

(一)地方史志与文物保护融合发展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先有新生事物的出现,再有管理工作的跟进,这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管理形式必须服从服务于客观存在。地方史志和文物保护工作,由于历史的原因,在管理体制上形成了现有管理模式和组织机构序列。在业务管理上,地方史志工作归属于中指组和省市区县地方志办,而文物保护工作则归属于文旅部、文厅、县市区文旅局(文体局);在行政管理归口问题上,地方党史工作部门归属于党委组织部,地方志工作部门归属于政府办,文物管理部门归属于党委宣传部,在安州区同为文物,馆藏文物由博物馆进行管理,不可移动文物由文管所进行管理。这种管理上的多头,不利于事业的统筹发展,有待从管理体制上进行整合调整,适应社会事业发展需要。

(二)地方史志和文物保护融合发展,是整合资源、物尽其用的需要

由于地方史志和文物保护多年来分属于不同序列,在搜寻、占有资源过程中,各自都以不同方式和途径获得了一些史籍、文物上的珍品,并以此作为自己的“镇馆之宝”。如建国前,安县有清朝、民国年间的古籍志书《安县志》6部。其中乾隆板的木刻本藏于安州档案馆;嘉庆、同治年间的两部木刻本和民国二十七年、民国三十二年的两部石刻本藏于安州图书馆;民国二十二年的石刻本藏于安州区史志办。而作为广收博纳、包罗万象的博物馆因建馆较晚却缺少这类藏品。如果有朝一日对古籍《安县志》进行研究、开发,势必费时费力,增大周折。而且由于保管条件限制,也不利于藏品安全。出于整合资源、保护珍品、物尽其用,地方史志与文物保护乃至档案保护的融合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三)地方史志与文物保护融合发展,是史志与文物互为作用、相应生辉的需要

史志与文物不是各自孤立的客观存在,而是无法分割,有着深切的不解之缘。它们之间互为作用,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相互转化。史志可以转化为文物,如《安县志》《抗震救灾志》《中国共产党安县历史》等史志书籍已成为安州的文物。而文物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它是史志编纂研究的客观载体和宝贵史料源泉。从历史上看,北宋司马光之所以能成功编纂《资治通鉴》,完全得益于英宗、神宗两代皇帝的大力支持。其一,是英宗皇帝特批,专门为编修《资治通鉴》成立了一个书局,专事修鉴工作;其二,是英宗皇帝特批,赋予司马光以特权,即可以自由借阅皇家图书馆和龙图阁、天章阁两个宫廷图书馆的书籍,这些重要文物和档案为《资治通鉴》成书提供了很大帮助。从现实看,国内唯一的一处称“王”的羌寨——安州羌王城的研究开发,则得益于重要的考古发现和同治年间《安县志》、北宋初年《太平寰宇记》的记载;安州区茶坪、高川通往茂州的两段茶马古道的发现,则得益于茶坪河上的东方廊桥——姊妹桥和雎水河上“鱼洞山前悬半月,虎头山下见长虹”的神秘古迹——太平桥。

(四)地方史志与文物保护融合发展的理念与基层的呼声形成共振

我们走访了与地方史志、文物保护相关联的部门,大家普遍认为地方史志与文物保护融合发展很有必要。他们谈到,近几年随着爱国主义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域旅游发展,农业、工业、水利、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都在向古人请教,请历史帮忙,一时间探究历史、寻宗问祖成为一种时尚。但遗憾的是,大都是单一的、零散的、功利化的、临时性的研究,缺乏全面、系统、深度和可持续性,不能形成合力。在加强联系、互通有无、资源共享等方面,安州博物馆一位负责人谈到,史志、文物、档案、图书都是性质相当、功能接近的文化事业,但相互之间不了解、不认识,同是一家人,难进一家门,希望通过融合发展得到改变。

三、地方史志和文物保护融合发展方略探讨

(一)对管理体制试行改革

在现有管理体制中,地方史志、文物保护、图书、档案在其具体管理工作中,都是各有班子、独立门户。然而这些单位普遍人员偏少,多者十来人,少者五六人。而且麻雀虽小,肝胆俱全,繁杂的行政事务和社会工作,不堪其负,从而冲淡了主责和主业,影响了事业的快速发展。就其属性和功能,地方史志、文物保护、图书、档案大致相当,基本相同。因此,可以设想在馆所不撤的情况下,将地方史志、文物保护、图书、档案的管理职能进行整合,成立诸如“XX地方历史研究所”之类的管理机构,将宝贵的人才资源从繁杂的行政事务和社会工作中解放出来,以更多的精力投入主责和主业。在管理体制上,变多家为一家,变松散的“朋友”关系,为亲密的“兄弟”关系。

(二)对资源进行整合

在实施管理体制融合改革的基础上,可按职责、功能定位,在体制内部进行专业分工。如史志工作以史为本,以志为本;文物保护以人为本,以物为本。在资源上进行整合,将多家保存的重要古籍、史料、文物,如安州区古今各个时期的《安县志》,李调元、沙汀等重要历史人物的书籍、文稿、文献、实物等移至具有上乘保藏、展示条件的博物馆进行集中保藏,以利科学管护和方便查阅、研究、开发、利用。如果“镇馆之宝”不便转移,可分别开列清单,在各个部门之间互通情报,互通有无,研究成果互补,实现资源共享。

在资源整合上,安州区史志办已开始尝试。如在制定《安州区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方案》时,将占地1000平方米的安州区“红色记忆馆”在场地富裕、条件优越的安州博物馆进行拓展,并获得区人民政府认可。

(三)对历史文化进行统一规划,科学发展

在机构、资源改革整合的基础上,对各项业务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科学规划。统一制定工作目标,统一制定工作流程,统一纳入考评考核。定期召开座谈会、联系会、汇报会、研讨会,使历史文化的收集、整理、编纂、研究、保护、维修、开发利用得以科学有序发展。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陈明吉〔中共绵阳市安州区委党史研究室(绵阳市安州区地方志办公室)编辑,绵阳市安州区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原主任〕


相关阅读

  • 荆州博物馆馆藏动物文物达万余件(套)

  • 3月14日,“盛世回归·圆明园兽首特展”在荆州开展,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牛首、虎首、马首、猴首、猪首齐聚荆州博物馆。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与动物的联系渗透在
  • 镇安“四个三”机制推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   近年来,镇安县探索推行“四个三”工作机制,促进科学技术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基本实现了科技兴农人才由“少”到“多”、技术指导服务
  • 湖北荆州博物馆馆藏动物文物达万余件(套)

  • 记者从湖北荆州博物馆获悉,该馆藏有各类“神兽”文物,它们有的是单件文物,有的附着于藏品之上。据初步统计,该馆馆藏动物文物达万余件(套)。青铜虎尊“荆州博物馆珍藏的青铜虎尊、
  • 为革命文物保护管理与传承利用提供法治保障

  •   图①:在陕西西安的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互联网+革命文物”教育体验中心,青少年通过VR(虚拟现实)设备线上参观革命旧址。  袁景智摄  图②:陕西延安宝塔山景区。  
  • 元故事 | 捐国宝给深圳的人

  • “商声振金石——纪念商承祚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特展”正在深圳博物馆展出,记录一代大儒商承祚一家三代的学术历程和对祖国及特区文博事业的无私奉献。■谢晨星1522年明嘉靖
  • 走进方志“宝库” 阅江苏千年光华

  • 影印着《康熙泗州通志》的巨幅卷轴,飘飞于两块镜面间,寓意“以志为鉴”;墙面转角,巨大的繁体“蘇”字内,中华鲟、鳓鱼、鳗鲡等各种鱼名拼出左半边“魚”字,玉米、花生等谷物组成右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两会后“首虎”,已退休五年!

  •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党组原副书记郑洪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郑洪简历公开信息显示,郑洪出生于1955年5月,曾任重庆市九龙坡
  • 银行行长给三名保安送锦旗

  • 驻报集团全媒体记者 刘金霞3月14日上午,一面写有“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锦旗和一封感谢信,被工行解放路支行的马行长送给在此当保安的马彦华、肖海平、刘建国的手中,感谢他们三
  • 云南省市场监管部门 打出“组合拳”遏制餐饮浪费

  • 日前,云南省市场监管局印发《关于加强餐饮环节浪费行为监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大餐饮环节浪费监管,推动反餐饮浪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