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记锦溪古镇守望者——“一生做一大事”的陆宜泰

日期: 来源:直播黄冈LIVE收集编辑:直播黄冈LIVE

人生一世  做一大事

“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话,锦溪文史专家陆宜泰先生牢记此话,年已经75岁(2021年)的老陆用大半生光阴身体力行。老陆心中的“大事”,就是开掘、发现、梳理、整合锦溪的人文历史,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古老而美丽的家乡锦溪。

吴地陆氏是本土大姓,自古人才辈出。真是机缘巧合,陆宜泰搜罗名人事迹从他本家本族开始。1984年昆山县委组织建设家乡座谈会,邀请昆山在外地工作的部分知名人士。富有戏剧性的是,其中10位锦溪人,竟然有8位是陆宜泰的老亲。昆山县领导很高兴,请老陆作陪,锦溪马上成立了“横向协作办公室”,任命老陆为副主任,负责招商引资。就在当年,一位王家后裔牵线投资100万元,在陈墓(锦溪)镇创办起上海第一印染厂联营服装厂,1987年又办起东鹿针织厂、东昆漂染厂。几个大项目的落户,在锦溪乃至昆山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不过,老陆的收获不只是经济,他感觉到远离家乡的游子,都有浓郁的乡土情结,由此生发搜罗锦溪人才资料的想法,而且立马付诸行动,如今三十多年过去,老陆为锦溪走出去有所建树的人才,建立档案,出版书籍,为游子同与家乡牵起一根根情感的红线,几年后酝酿成立锦溪乡友之家。

说到底老陆的志趣不在建工厂、办公司,他对锦溪镇早期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他对古镇保护、历史文化更感兴趣。早在1960年代,他主持修复宋元建筑“文昌阁”;他亲手抢救出一批珍贵古籍善本书籍,计190种1976册,其中清同治李文楷手抄《陈墓镇志》等孤本、善本,异常珍贵。老陆积极牵线搭桥,为中国现代天文学家朱文鑫珍藏的百年珍贵文物“槃亭图卷”,捐赠昆山市博物馆收藏;动员朱文鑫后裔捐赠30万元人民币在锦溪设立“朱文鑫奖学金”……1980年代开始,老陆越发努力地做他心目的“大事”,处处留意,搜罗资料、照片、旧物,为家乡人文底蕴,一心默默奉献自身的精力,才智。

辗转奔波  功到事成

1999年,一个偶然的因素,迫使他快马加鞭,只争朝夕。那年,清华大学筹备九十周年校庆,发函征询昆山民政部门,拟将昆山锦溪的陈三才增补进“祖国儿女  清华英烈”纪念碑。函件到达昆山,十分遗憾,昆山官方对陈三才几乎没有什么记载,无法回复。老陆闻讯,立即主动请缨,参与进来,把自己多年来搜集到的陈三才资料,毫无保留地送呈清华大学。

与此同时,他双管齐下,一面继续四处调查、求证,根据手中的材料,排摸线索,向全国各有关部门发函,通电,更有的上门采访,挖掘。一面向江苏省民政厅提出,追认陈三才为烈士的申请,但是材料不全,机缘未到,烈士申请无法如愿。

接下来的岁月,老陆为了获得陈三才更多的材料,跑遍了清华大学等十多所高校的图书馆、档案馆,多次赴苏州、上海、北京、南京、重庆、武汉等市的图书馆、档案馆,利用自己的人脉,寻找全国各地的锦溪乡友,海外留学生,请求他们帮忙搜寻陈三才资料。好些海外的资料,纯是英文,他阅读不了,请求亲友帮忙翻译。那时,陆宜泰已是年近花甲的老人,寒来暑往,不断奔波,尽管头颈发硬、眼睛发花,始终坚持不渝。

老陆又辗转找寻陈三才清华校友顾毓琇老先生,获得顾的通讯地址,他发信请求顾老先生为陈三才证明,更为陈三才正名。2001年,陈三才的名字刻入清华校园的 “祖国儿女  清华英烈”纪念碑上。常人看来,陆宜泰的任务完成了。但是老陆并没止步,他继续在上海、南京等地奔波,多方寻访,终于较为系统地掌握了陈三才烈士的成长过程和革命轨迹。2002年,陆宜泰自掏经费出版《陈三才》一书,接着,呼吁创办陈三才烈士纪念馆。

至此,陈三才资料齐全,英勇业绩有目共睹。老陆将英雄的材料、烈士申请书呈报苏州市民政局,再呈江苏省民政厅。可是,申报烈士须得陈三才直系亲属签字,这是个必要的手续。老陆不辞辛劳,马不停蹄,再次奔波于武汉、北京、重庆、南京等全国十多个城市,寻访到陈三才的侄儿、外甥等众多亲属。陈氏后裔得知消息,感动不已,签字的同时,提供了不少陈三才有关细节与实物。整整16年的辗转劳苦,风餐露宿,甚至受到冷嘲热讽,艰苦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2014年12月8日,江苏省民政厅报国家民政部认定陈三才为烈士。

无怨无悔   爱国情怀

陆宜泰认识到,名人是一个地方的名片,名人文化是一种优质文化。昆山名人文化源远流长,其资源分布在下辖各个区、镇,他希望动员社会各界汇集散落在各地的名人资料。新中国成立以来,很少有人重视对这项工作的挖掘、研究,更别说开发利用。昆山众多名人后裔分布于全国各地。这么多年,他单枪匹马,致力于荟萃昆山名人的事迹,梳理昆山名人的文化,弘扬昆山名人的工作,他一直想把这些名人事迹编入爱国爱乡的乡土教材,由此得到提炼、升华,融入新时期的昆山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力、提升文化软实力,这是功在当代、功在未来的事业。因此,他乐此不疲,在浩瀚的史海中跋涉,忍受难耐的寂寞,付出常人无法忍受的艰辛。

作为昆山文史研究者,陆宜泰一向以英雄、名人、学者众多而引以为豪,他数十年如一日,如饥似渴,无怨无悔,披沙拣金,集腋成裘,为搜罗昆山名人殚精竭虑。多年来,他获取了千余名人及其历史资料,其中包括珍贵遗物、罕见照片,还有名人书法、绘画、著作、题词、手稿等珍贵资料,不下千件。继《清华英烈陈三才》之后,他又编写出版《陈墓镇人名录》、《当代锦溪人才录》、《历代文人咏锦溪》、《锦溪杰出人物纪念系列丛书》等十余册。

为了搜罗锦溪烈士、名人,为了留给后人这么宝贵的财富,陆宜不只泰费时费力,多年来还自掏腰包20多万元。有人觉得他傻,太傻!陆宜泰说:“烈士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作为同乡,花费一点精力、财力,献出一点时间,这算不了什么!”他发誓,此生就是要让家乡一个个鲜为人知却顶天立地的先人被后人记住,从而激励家乡子弟,努力前进,为中华的崛起而奋斗!

面对这么多的英雄志士,这么好的红色教育资源,老陆在锦溪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将名人志士的生平事迹、资料和图片,整理成《锦溪杰出人物纪念专辑》,每人一辑,至今已有陈子彝、陈定谟、陈华薰、朱文鑫、朱文熊、陈华癸、秦国刚、朱文焯、朱雷章、汤定宇和陈正飞等十多人出了纪念专辑,每辑数万至数十万字不等;为了给人民大众,尤其是莘莘学子以启迪,教育,老陆将名人志士的生平制成图版,在昆山图书馆和亭林公园内展出。这是锦溪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后人奋发向上的动力;也是一张张靓丽的名片,为锦溪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陆是个闲不住的人,年逾古稀,依然努力前进。2003年,凭借40多年来的积累,老陆的“锦溪镇杰出名人馆”揭幕开馆。随着时代的发展,资料图片的增加,老陆总觉得锦溪杰出人物馆仅只几十个平方米的简陋小屋,已经难以容纳,再者同昆山目前在全国的经济发展和地位不相吻合,最近他正四处活动,要求扩建陈三才烈士纪念馆,移址并扩建锦溪杰出人物馆,以新颖展馆形式,教育激励更多的青少年。

陆宜泰,江苏昆山锦溪镇人,1946年10月生,昆山文史专家。吴郡陆氏第七十七世、昆山水东陆氏第二十世孙。长期致力于地方传统文化和人文历史的挖掘、考证、研究。为《苏州通史》等撰稿并提供珍贵照片与资料。先后主编昆山《当代锦溪人才录》《历代文人咏锦溪》等系列丛书十四辑。现为苏州市科技史学会会员、苏州市南社研究会会员、昆山市人才学会理事、昆山市关工委辅导员、锦溪镇杰出人物馆、陈三才烈士纪念馆馆长、锦溪镇乡友之家联谊会会长,无锡陆氏宗亲会第-届副秘书长。先后在全国各类报刊上发表文章数百篇。(陆宜泰 王根宝 张全录 杨向新 )


相关阅读

  • 【财智头条】考研降温,为何考公人数激增?

  •     图源:界面新闻  11月26日,2024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简称国考公共科目笔试)开考。本次国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300万,平均约77
  • 3572:1!不考研的人都去考公了?

  • 11月26日,2024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简称国考公共科目笔试)开考。本次国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300万,平均约77人竞争一岗位。
  • 考研报名人数少了36万,以后还会继续降吗?

  •   日前,教育部相关会议披露了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438万。较2023年下跌36万人。相比此前连续6年的大幅增长,尤其是2022年净增长80万人,2024年的报名人数下降让很
  • 既能带娃还能赚钱 昆山“妈妈岗”实现“四得利”

  •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汪宏胜 □ 苏报融) 11月23日下午,在膳魔师(中国)家庭制品有限公司制造部组立班“宝妈产线”,李静静手指翻飞,抓取、套袋、装盒、装箱,一套动作一气呵成。两年多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记锦溪古镇守望者——“一生做一大事”的陆宜泰

  • 人生一世 做一大事“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话,锦溪文史专家陆宜泰先生牢记此话,年已经75岁(2021年)的老陆用大半生光阴身体力行。老陆心中的“大
  • 第四届银杏文化艺术节将于12月9日启幕

  • 2023年“翠湖文化旅游节”活动暨第四届银杏文化艺术节将于12月9日启幕。从本周末到明年1月中旬,将进行“银杏”萌宠生活节、文林街“咖啡文化节”系列活动、“摩登雅集”活动
  • 九江7部门联合打击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

  • 九江新闻网讯(文瑰婷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吴业园)日前,九江市住建局、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九江市人民检察院、九江市公安局、九江市审计局、九江市人社局、九江市行政审批局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