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吉林:坚持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

日期: 来源:新安全收集编辑:新安全

“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前每亩产粮1200斤左右,如今能到1800多斤。”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图那嘎村,农民孔祥林种粮积极性十足,“高标准农田,旱能灌、涝能排,是咱致富的‘大宝地’。”孔祥林感慨。

吉林省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扩大黑土地保护实施范围,科学开展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奋力夺取粮食丰产丰收,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良地、良种、良技,吉林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于2023年启动“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打好重农强农惠农“组合拳”,确保到203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000亿斤。

推行保护性耕作,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大雪纷纷扬扬,黑土地盖上厚厚的一层白雪。积雪之下,一层厚厚的玉米秸秆覆在地表,给大地穿上了“羽绒服”。

“秸秆覆盖地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地温,更重要的是保墒、防止风蚀以及增加土壤有机质,从而达到保护黑土地的作用。”站在位于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的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玉米标准化基地核心区,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介绍。

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农民驾驶农机收割玉米。

吉林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有享誉世界的黄金玉米带和黄金水稻带。但部分地区因长期“透支”黑土,“插根筷子能发芽”的黑土不断变薄了、板结了,甚至蚯蚓都不见了踪影。

为了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吉林省逐步扩大黑土地保护实施范围,并率先出台黑土地保护条例,确保护好用好黑土地。

近年来,吉林省联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探索保护性耕作技术,形成包括秸秆覆盖、机械种植、轮替休耕、规模经营等在内的“梨树模式”:在秋收后,把玉米秆“高留茬”,并将秸秆覆地还田,可以蓄水保墒;留下的秸秆腐烂后,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

十几年的时间里,“梨树模式”的成效逐步显现,曾经变薄、板结的黑土地重现油光。由于实现了保土、保水和增加土壤有机质,采用“梨树模式”的地块与使用传统耕作方式的地块相比平均增产8%到10%,减少土壤流失80%,试验田的土壤保水能力也大幅提高。如今,“梨树模式”实现适宜区域全覆盖,黑土层变薄、变瘦、变硬趋势得到明显改善。

2023年,吉林全省玉米播种面积接近7000万亩,推广“梨树模式”的面积扩大到3300万亩以上,预计到“十四五”末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将达到4000万亩。

科学开展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挖掘盐碱地资源潜力

结束秋收的繁忙,寒冷冬日里,73岁的任志国也一点没闲着。“2023年大丰收,最近正向外运送大米,我们的‘老任头’牌有机大米已经销往全国各地了。”任志国是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大屯镇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共种植了450公顷水稻,2023年的产量超900万斤。

“过去,这片地几乎全是盐碱地,向土地要粮是有限的,向科技要粮是无限的。”任志国介绍,1988年起,吉林省农科院的水稻专家来到了镇赉县嘎什根乡开展盐碱地水稻试种,提出了“以稻治碱”“以稻治涝”“以稻致富”的科学规划,连续多年的坚持,“以稻治碱”成为改良吉林省西部盐碱地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农民驾驶农机收割小冰麦。

昔日“八百里瀚海”,如今稻花飘香。位于吉林省西部的松嫩平原盐碱地是我国苏打盐碱地的集中分布区之一,全省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达670多万亩。

近年来,吉林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要求,科学开展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唤醒“沉睡”的盐碱地资源。2022年以来,吉林省谋划实施盐碱地综合利用土地整治项目145个,计划新增耕地面积70万亩,实现种植49.4万亩。

强化规划引领,保障盐碱地综合利用“有方向”。遵循“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按照“以水定地”的原则,吉林省兴修水利工程,松嫩平原大片农田得到灌溉。2013年起在吉林西部实施的“河湖连通”工程,又将一个个湖泡、坑塘串点成线,涵养了生态,也连通了农田灌溉的毛细血管。

坚持技术引领,保障盐碱地综合利用“有抓手”。中国科学院、吉林省农科院等省内外科研院所长期在吉林省西部地区从事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推进盐碱地改良、节水灌溉、生态保护修复等技术探索和实践。同时,白城市、松原市等地坚持“以地适种”和“以种适地”,培育了东稻4、东稻122和白粳1号等耐盐碱水稻优良品种,筛选了白城燕麦、藜麦、羊草等耐盐碱作物品种,提高粮食等产出能力。

“吉林省将加快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工程建设,努力把吉林西部打造成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贡献。”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王晓南说。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粮食生产赋能增智、节本增效

“6个人经营了全村90%的耕地,春种秋收主要靠大农机,方便又省心。现在我们正在尝试‘水肥一体化+密植’增产技术,期待来年收成再上一个新台阶。”孔祥林说。

吉林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近年来,不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加快实施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项目,大力实施粮食单产提升行动,着力打通水利、道路等现代化大农业的“命脉”。截至2023年4月,吉林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330万亩,到2025年将新建4819万亩高标准农田。现在,集中连片、沟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已成为吉林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吉林省梅河口市杏岭镇推进”秸秆变肉“工程,延伸农业产业链。

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吉林省全面推进“秸秆变肉”等工程,落实大食物观要求,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2023年前三季度,吉林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2%;全省牧业养殖业产值达到998.9亿元,同比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401元,同比增长7.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种地机械化,全程可视化,现在种田科技感十足。”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九月丰家庭农场负责人肖建波经营农场10年间,持续加大“智慧农业”投入力度。如今,家庭农场内建立地面摄像头、低空无人机、遥感卫星等组成的多层立体管控平台,创建了“可视农业”示范基地,高倍变焦摄像头全方位监测农田,通过“智慧农业”指挥平台大屏幕,可以实时查看土壤墒情、作物的生长和测算数据。

“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吉林省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快建设示范基地和‘数字村’,尽快建成全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探索扩大农业领域数智化应用场景,提高数字农业应用水平,为粮食生产赋能增智、节本增效。”吉林省农业农村厅主要负责同志说。(记者:郑智文)

相关阅读

  • 青岛现代农业:动能强劲 收获丰盈

  • 日前,2024杨家山里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在西海岸新区铁山街道火热举行,特色产品吸引大批市民游客到场体验。2023年12月启动运营的杨家山里一体化运营平台发挥优势作用,通过“企业+
  • 山阳县:狠抓农业重点工作 筑牢“三农”根基

  •   西部决策网讯 2月4日,从山阳县农业农村局获悉,2023年,山阳县聚焦粮食安全、和美乡村建设、农业园区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四项农业重点工作任务,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
  • 岱岳区农业农村局:岱岳沃野结硕果

  • 2023年,在岱岳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岱岳区农业农村局严格按照全区“112275”工作思路,坚持“誓争第一、事争一流”工作总要求,坚持“三区共建、三产融合、共富共享”,扎实推
  • 盐城响水:农业重点项目刷新“进度条”

  • 2月23日,虽然天气寒冷,盐城响水最低气温已达零下四五摄氏度,但丰华家园上海菜篮子工程的温室大棚内却暖意融融,工人们正忙着给绿油油的辣椒苗浇水。这是该县现代农业项目建设取
  • 应对雪后减灾,专家上门支招

  •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针对近期降雪和寒潮低温天气,要加强保温防寒措施,必要时可以进行锅炉供暖、灯光补照等临时性加温,并加盖防寒膜,设法提高土壤温度,降低土壤湿度,养护
  • 提案议案追踪丨加快提升新疆农业现代化水平

  •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磊  日前,农业农村部联合财政部公布2023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名单,墨玉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全国人大代表、和田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马合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吉林:坚持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

  • “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前每亩产粮1200斤左右,如今能到1800多斤。”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图那嘎村,农民孔祥林种粮积极性十足,“高标准农田,旱能灌、涝能排,是咱
  • 国足新的主教练揭晓

  • 据中国足球协会网站24日消息,扬科维奇不再担任中国男足国家队主教练,69岁的克罗地亚籍教练员伊万科维奇成为国足新任主帅。为进一步做好2026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备战工作,经过
  • 中国自主研发新一代激光陀螺驱动模组问世

  • 近日,国内新一代激光陀螺驱动模组问世,由湖南二零八先进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团队研发。相比行业内普遍应用的上一代激光陀螺驱动控制电路,激光陀螺驱动模组降低了电路设计难度,大幅
  • 20年来首次亏损

  • 欧洲央行当地时间2月22日发布报告称,在经历近20年的盈利后,欧洲央行2023年亏损12.66亿欧元。这是欧洲央行2004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报告称,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央行20
  • 国常会:吸引外资,接下来是这几招

  •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石青川2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政策举措。会议指出,要把稳外资作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发力点,在扩大市场准入、优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