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起而行·闯创干|科技引擎,如何向海图强?

日期: 来源:广州日报收集编辑:广州日报

殷殷嘱托

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种业是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的基础,要把这项工作做精做好。要大力发展深海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

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绿色发展,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为保护好地球村作出中国贡献。

要加强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强化港产城整体布局,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全面建设海洋强省。

温差能发电原型装置搭载海洋地质二号船进行

广州行动

● 要用好海洋这个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加快构建“一带双核多集群”海洋发展新格局。到2025 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地区生产总值的15%左右。

● 要集聚重大海洋创新平台,加快冷泉生态系统、大洋钻采船等建设,打造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 推广“蓝色能源+海上粮仓”模式,推动海洋能发电装备、先进储能技术等产业化,打造国际海洋牧场装备制造中心。

● 擦亮国际海洋文化新名片,保护利用好南海神庙、黄埔古港古村等文化史迹,推动海丝申遗取得实质性进展。

● 深入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加强陆海联动污染综合治理,保护好红树林等重要生物资源。

● 加强海洋领域开放合作,深化与港澳海洋金融、航运服务、海洋科学等领域专业服务机构合作,缔结新的国际友好港。

坐拥58个涉海科研机构,32个海洋科学实验室以及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冷泉生态系统等一批国之重器……海洋科研实力是广州海洋城市发展的最突出实力,给广州抢占逐梦深蓝新赛道最大的底气。

经略海洋,广州使命在肩;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必不可缺。如何点燃“科技引擎”,全力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近日,广州日报记者走进多个科研院所、采访多位科技专家,为激发“蓝色动能”探寻发力方向。

案例:海洋温差能发电,发展前景如何?

顶着烈日和高温,忍受着海浪的晃动,科研人员在南海上,花费一周时间把一千多米长的冷水管通过抱箍连接的方式,一节一节探入深海。没有井架,就利用“海洋地质二号”的船载吊机系统;没有先例,就“现设计现加工现制造现调试”。克服一切困难,为了获取一种能源——海洋温差能。

今年8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传来喜讯,该局牵头研发的20kW海洋漂浮式温差能发电装置成功完成海试,返回广州南沙。这是我国首次在实际海况条件下实现海洋温差能发电原理性验证和工程化运行,有力推进我国深海能源开发利用。

海洋温差能是海洋可再生能源之一,指海洋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之间由温度差而形成的热能,可通过能量转换为电能。跟风电和光伏发电相比,海洋温差能非常稳定,不受季节昼夜等因素影响,年有效发电时间可达前者的两倍。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高级工程师、天然气水合物工程中心技术原理室副主任宁波介绍,我国海洋温差能储量丰富,但相关研究此前还处于实验室理论研究及陆地试验阶段。为进一步开展海洋温差能研究,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优选出南海适宜温差能开发的优势海域,并联合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等单位,自主研发了国内首套20kW海洋漂浮式温差能发电装置。

能不能用,好不好用,拉海上试试。宁波介绍,在首次海上实验中,该装置成功完成温差能发电技术验证。“如果满功率运转,可以一天工作24小时,正常发电将近500度,相当于120户居民的日常用电。”

海洋地质二号。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

科研“同行”易找,推向市场需哪些助力?

海洋是现代科技的“新战场”,海洋科研实力是广州海洋强市建设的最突出实力。在宁波看来,我国海洋温差能开发利用向海上工程化应用迈出的这关键一步,离不开广州海洋科研乃至海洋产业力量的合力支持。“从最基础的零部件配置到前瞻性的海洋温差能研究,在这里很快就能找到‘同行’一起攻关,这是广州得天独厚的优势。”

他也谈到自己的期待。“实际上,我们研发这套装备得到的资金支持,约是国内同类项目的1/10。这也是科研人员经常碰到的情况,通过一个课题获得一年的科研经费,缺乏长线乃至来自市场的资金支持。”宁波向记者强调发展海洋温差能的战略意义,应用范围广、市场空间大、拉动产业链条长,这也是他长期坚持这个领域的原因。

宁波认为,“发展海洋科技,要贴近市场需求,要找到相应资金,而不是都盯着政府的钱袋子。”他期待,政府能把社会资本引导向更前沿的方向,针对海洋温差能这类技术得到验证、未来空间广阔的项目,让社会资本、政府资金和科研力量形成合力。

案例:刷新全取岩心深度纪录,突破哪些难关?

同样在8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刷新了另一个纪录:该局“海洋地质十号”科考船首次在南海北部陆架开展302.07米进尺全取岩心科学钻探,刷新了我国陆架海域第四系全取岩心的深度纪录。

海上钻探是深入地球内部采集沉积物和岩石样品的勘探方法,是探测地球内部的最直接方法。“获取的地质样品有助于研究大陆架古珠江三角洲第四纪碳埋藏历史,分析全球气候变化与粤港澳大湾区海平面变化之间的联系,探究古珠江三角洲地质演替规律。”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高级工程师张金鹏说。

要了解地球的演进历史,就需要通过全取芯获取尽可能连续的岩芯实物样品。“我们钻探工作选择南海北部陆架中部近100m水深的古三角洲发育区,砂含量高,有些层位也含有砾石和滚石,这对全取芯作业是个挑战。”张金鹏介绍。为此,此次科考利用自主研发的液压活塞取心器和沉积物绳索锤击取心器,创新海洋深孔钻井工艺,为我国自主开展深海钻探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经验储备。

在张金鹏看来,广州海洋科研力量优势明显,拥有众多国家级、省级的涉海调查与科研单位、科研调查船只以及科技创新企业,“产学研用”链接力强。但在面向全球做海洋科研时,本地机构在国际科技舞台的显示度不够。

他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为例谈到,“我们联合多国涉海机构在广州发起了‘亚欧边缘海:过去与未来’国际科学计划倡议,持续开展国际合作,吸引了30国数十家机构的专家响应参与。但是我们依然缺乏一些进一步做实、推动合作的落地项目支持。”他期待,通过更多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落地,为广州从全球引进更多海洋科技人才。

海洋地质十号。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

海洋科技力量雄厚,如何发挥优势?

实际上,“向海图强”不仅是目标,也是方法论。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了解到,该所不仅主持、承担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A、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国家基金项目等300余项,也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学术联系与合作,重点发展与欧、美、日、澳等海洋科学发达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广州市集中了广东省绝大部分的国家级海洋和涉海科研机构。”该所有关专家表示,广州海洋科技力量雄厚,海洋科研积累深厚,拥有一支具有竞争力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队伍,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海洋学科群”和人才培养体系,这些都是优势所在。

如何发挥优势,抢占海洋科技创新制高点?该专家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前沿重大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工作,集中力量在基础应用研究及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同时,积极领衔、承担更多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推动重大项目落地。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方晴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苏琬茜

相关阅读

  • 起而行·闯创干|产业强海,如何绘“蓝图”?

  • 世界级的港口,强大的海洋科研实力以及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使得广州在海洋强国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近年来广州海洋经济保持稳中有升,海洋生产总值常年位居全国
  • 狂欢、引领、钤印——这场美食节,不止是逛吃

  • 有滋有味,美食让生活更加美好。10月13日至15日,第二十四届中国美食节暨首届中国海洋美食文化节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办。以“新消费、新场景、新体验”为主题的美食节集纳论坛会
  • 改造方案出炉!广州东站将升级为高铁站

  • 近日,广铁集团官网发布《新建广州铁路枢纽广州东站至新塘站五六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征求意见稿公示》,整套工程除了新建广州东至新塘五六线外,还包括备受关注的广州东站升级改造
  • ​净滩行动 守护美丽海岸线

  • 直播日照10月15日讯 海洋是我市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美丽的海岸线需要大家共同守护。今天上午,第七届全国净滩公益活动(日照分会场),在日照海洋科普馆举行,通过聚集全社会爱海公益
  • 广州地铁一车厢突然冒烟起火,又是它惹的祸

  • 本文转自【深圳特区报】;10月14日一段广州地铁车厢冒烟的视频在社交网络流传视频拍摄于地铁二号线上一位乘客的充电宝发出火光并冒烟导致车厢内烟雾弥漫其他乘客纷纷走避亦有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起而行·闯创干|科技引擎,如何向海图强?

  • 殷殷嘱托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种业是现代农业、
  • 起而行·闯创干|产业强海,如何绘“蓝图”?

  • 世界级的港口,强大的海洋科研实力以及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使得广州在海洋强国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近年来广州海洋经济保持稳中有升,海洋生产总值常年位居全国
  • 坚决守住“两条底线” 巩固乡村振兴根基

  •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实施“百千万工程”,全力以赴守住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用心用情夯实乡村振兴根
  • 黄药眠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在京举行

  • 中新网北京10月15日电 (记者 高凯)“黄药眠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暨黄药眠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日前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举行。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