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快二十年没有照过相了。”“大学生们真厉害,一眨眼的功夫相片就洗出来了。”近日,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建岙村村委会办公楼门口,附近村民围在有单反相机、笔记本电脑和快速洗印机的“移动照相馆”前,一边惊奇地见证相片洗印过程,一边欣赏着自己的相片。
“移动照相馆”活动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旅学院(丝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大学生们今年策划的“踏红色足迹,悟巾帼精神”暑期主题实践活动之一。据实践团成员讲,在前期调研中,他们了解到建岙村村民要想拍一张证件照或者全家福,需要到距村10公里耗时半个小时的鄞江镇去,十分不便。虽然智能手机能留下影像,但大多数村民还是对冲印出来的相片更有感情,因此实践团决定为村民拍照并且洗印出来赠送给他们。
当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就把“移动照相馆”搬进建岙村,大学生们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和专长为当地村民带来便利和服务。
“阿爷阿奶,侬多笑笑,来,一二三。”团队成员一大早便来到建岙村大会堂布置拍摄场景,为给当地的老人们免费拍摄盛夏的第一张照片做准备。大会堂门口,老人们在团队成员的引导下,有序排队等候。村里的老人很多年近八旬,鲜少出门拍照,面对镜头都有些紧张。“我们为大家准备了很多道具,有荷叶、蒲扇、莲蓬等,阿爷阿奶可以拿在手里,可好看了!”团队成员纷纷上前和老人们聊天,活跃现场气氛。
路过大会堂的马方飞爷爷和吴惠明奶奶,看着人来人往的“移动照相馆”,不禁好奇走上前来,交谈过程中,爷爷奶奶提到今年是他们结婚的五十二个年头了,他们还只是结婚的时候在照相馆拍过一张合影。团队成员马上盛情邀请两位老人拍摄一张“新”婚纱照。取景框里,一副头纱,一束鲜花,一把蒲扇,两把小板凳上坐着两位略显羞涩的老人,这幸福的一幕引来众人围观。伴随着“咔嚓咔嚓”的快门声,此刻的美好永远定格。
实践团成员邬婵之翻阅相机里的成片时,激动地说:“看着爷爷奶奶的笑容,我才意识到我们总爱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却忽略了原来老年人也希望被记录、被关注、被赞美。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应当多花点时间陪伴身边的老人,用心地交流,悉心地照顾,真心地关爱。”
据悉,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旅学院(丝路学院)“踏红色足迹,悟巾帼精神”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将以“我为建岙做实事”为主线,继续通过公益助农直播、构造研学路线、拍摄建岙影集、举办文艺汇演等活动开展实地实践活动。当天的“移动照相馆”共为建岙老人拍摄照片近300余张,后续,实践团队将精修、打印、塑封每一张照片,并以邮寄的方式把成片寄回建岙村委会。
记者 李臻 通讯员 石津银 董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