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房养殖模式,它巧妙融合智能科技,不仅极大提升了土地利用率,降低了养殖成本,还有利于动物疫病防治和消毒工作开展,确保生猪的健康成长,并实现了环保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遂宁市南大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仁里镇卧龙庵村的南大立体生猪养殖场。
在仁里镇卧龙庵村,一栋白色的8层高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南大立体生猪养殖场。目前,养殖场所有配套的生猪生产设备已经在正常运转中,这栋楼在6月26日迎来了第一批“住户”——1200头后备母猪。
多层楼房养猪模式,能充分挖掘土地潜力,解决养殖量与土地资源的矛盾。同时,楼房养猪并不只是简单的平层猪舍向上叠加,而是需要更高昂的建设费用,对于生物安全防控、生猪养殖技术和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遂宁市南大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杜兵告诉记者,公司在猪舍应用了智能数字农业设备,实行智能数字化管理,大大节约了土地和人工。
据了解,该养殖场占地面积40亩,投资1.5亿元,养殖大楼及附属设施近5万余平方米。养殖大楼1至5层为生长育肥圈,每层楼有10个育肥舍,每间育肥舍可养殖300头育肥猪;6至8层是种猪与仔猪的专属区域,每层楼分别设置“妊娠”“分娩”“保育”圈舍,在智能系统操控下,每层楼都能做到精准控温和投喂,保障生猪的健康和快速生长,进而实现年出栏生猪可达6万头以上。
“我们在防疫管理上实行外防输入、内防交叉,进行人员分区式管理模式。场外实行3次洗消,人员经检测合格后才能进场。”杜兵说。
该养殖场还配套了粪污处理设施,通过对粪污科学化利用,不仅确保养殖场内环境干净整洁,又实现了绿色农业循环发展。
“在环境保护上,养殖场实行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圈舍内安装有废气、废物超标报警系统,可以自动通风换气、自动收刮粪液,经固液分离发酵30天后,通过管网和沼液运输车,输送至种植基地进行种粮循环利用。”杜兵告诉记者。
近年来,船山区先后建成桂花齐全、仁里南大2个智能立体猪场,现有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1家,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15家,规模化养殖水平达到85%以上。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船山出栏生猪近29万头,存栏生猪约34.8万头,确保了生猪稳产保供。
船山融媒记者 白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