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积累 发现 联想——我对本土影像创作方法的认识

日期: 来源:纪录中国收集编辑:纪录中国

说到本土影像,是指我本人所在区域的影像,那就是东北影像。我们拍摄的七集纪录片《松花江》就是东北影像的一部分展示。在片头有一句解说词:“读懂了松花江,你就读懂了东北”,可见松花江在东北地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因为水产生了文明,水为这里的人们提供了生存的最基本来源,也随之带来东北地域文化的产生。

在影像面前,本土既熟悉又陌生,既是历史,又是今天;既是故乡,又是远方。

可以说东北的历史影像资料,能够掌握的非常少。19世纪才产生摄影术、放映术、活动电影等。所以,东北影像资料的收集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是靠我们一步步地积累,一处处地发现,一层层地联想,最后才有所收获。

今天,对于东北地域的影像展现与解读并不匮乏。除了纪录片之外,诸多的电影、电视剧等虚构类影像也是风起云涌。如:12集网剧《漫长的季节》、电影《无价之宝》都对东北的普通人物进行了刻画描写。相对于以往的喜剧电视剧《刘老根》《马大帅》及《乡村爱情》等剧目,《漫长的季节》和《无价之宝》除了以幽默方式叙事之外,更加着重探求底层小人物的命运。

《漫长的季节》和《马大帅》里范伟塑造的两个角色相比较,在《漫长的季节》里,除了少一些社会习气之外,角色更加注意传达一种人性的光芒。在两部剧中,在歌厅,范伟饰演的不同角色,唱的都是《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而在《漫长的季节》里的王响唱出的这首带有辽东曲调的歌曲,就传达出一种对命运的感叹。

《漫长的季节》海报

《漫长的季节》让我觉得东北这片土地既熟悉又陌生。我这个年龄没有经历过下岗大潮,虽然身处中国老工业基地,身边却没有《铁西区》里那样的工友,所以,我们创作的影像还远远不能涵盖东北的所有角落。

接下来,重点说下我对本土影像创作方法的认识。

在写这篇文章时,我曾突发奇想,不是有热议说AI(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会代替人脑进行创作吗?于是我也尝试用手机下载了相关的一款APP软件,把我的一篇文章提纲发送至软件系统,指令进行扩写,但软件输出的扩写文章并不完整,同时向我提出了几个需要填充的问题。这说明,目前部分人工智能软件还是处于积累的过程。使用的用户越多,软件积累的信息越多,软件也需要通过自我学习,来发现、来联想、来进行数据运算,才可以逐渐完善用户所需要的答案。

当钢笔出现,我们放弃了毛笔,当百度出现,我们把字典放回了书架,但是书法依然存在,文字虽然迁至一个新的栖息地,但文字的生命并没有终结。我们在感受世界变化快的同时,也在适应它的高速,并不断地去磨炼思维,不停地去创造。

所以无论人工智能软件发展多么迅猛,使用它的人还是需要不断进行创作思维的训练,因为技巧与工具都是思维的辅助。技巧和工具需要创作者敏捷的思维能力来使用、来选择,积累、发现和联想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形成途径。因此,在本土影像创作中,积累、发现和联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在本土短视频创作中,积累、发现和联想的运用。

2008年我在吉林电视台法制频道任职时,我们做了一个实验性节目,名为《真实3分钟》。当时还没有短视频的概念,我们只是称它为短片,现在回想起来,算作比较早的短视频。这种系列短视频的制作目的有这样几点:首先是以频繁的播次突出频道定位,短小精致的视频在播出编排上具有优势;第二点,与纪录片手法进行有效结合,突出纪实性;第三点,由于电视频道节目的编排不是常态化的,一旦遇到重大活动就得进行节目更替,短视频属于“针眼儿”节目,便于应对突发情况。

在短视频的制作中,一样需要遵循传统样态的节目创作思维。有人说:“新媒体都是建立在传统媒体之上的”。短视频也依然脱离不了积累、发现和联想的思维模式。如果没有我们日播60分钟的《法制看点》节目的积累,就很难快速发现真实有意义的选题,就难以在短时间内,成就一个3分钟的完整短视频。

在今天,拍摄和后期制作技术飞速发展、不断更新,令人眼花缭乱,其间,航拍和浅景深镜头运用已经让很多短视频成为地域性宣传片的主体形式。节目样态的更新并不代表传统制作方式的消亡,相机拍摄的浅景深是因为相机可拍摄视频和镜头可更换来共同实现的,此技法在电影拍摄中始终运用着;航拍技术是无人机快速普及而达到的。先进的技术只是讲述故事、表达思想的手段,要想提升作品的质量还需要有效的思维能力来完成。

二、通过季播节目《过年》,谈积累、发现和联想与本土影像立项的关系。

我们在吉林卫视有一档节目叫《天地长白》,节目因为栏目的周期性限制,制作精品纪录片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栏目创办之初,我们就定下一个计划,每年利用栏目经费,做出一部系列精品。

有一天,我们的一位编导给我拿来一份栏目选题策划,是关于东北饮食内容的。同时送我一本《三联生活周刊》,这是一期特刊,名为《想念的年货》。看着他的策划书加上眼前三联特刊的题目,我就和编导说,《舌尖上的中国》正当红,饮食内容不好做,从各方面条件都是做不过它的。你就把东北饮食锁定在过年期间吧,截取一个时间点,形成咱们的特点,然后去寻找适合拍摄的地方调研。

过了一段时间,编导和我说,在吉林市乌拉街找到一些选题。我说你今年就只拍乌拉街,别奢望拍东北范围选题,时间来不及。《天地长白》栏目在2014年8月中旬开播,栏目每周一期,每期30分钟,播出压力很大。从频道150人中抽出十来个人做《天地长白》栏目,再做特别节目,时间紧张。虽然只拍吉林市乌拉街,但是东北地域年俗、民情、满族风骨在乌拉街镇体现得代表性十足。编导马上修改策划案,起名叫《年在乌拉》。我觉得内容没问题,只是片名可能会引起歧义。我便与编导说,就叫《过年》吧!在这里,过年可成为名词,也可成为一个动词。从受众的关注程度来讲,在片名选择上,句子好于词汇,动词好于名词。

通过栏目选题的积累,发现东北饮食与过年时间点可以结合,联想出做一个精品系列纪录片,这就是一种影视思维理念的实际运用过程。

《过年》(第一季)


《过年》(第二季)

第一季《过年》通过对吉林市乌拉街的年俗纪录,体现出人们对传统年节文化的尊重和创新;第二季《过年》的选题,扩展到东北和内蒙古地区,通过对30余个家庭和人物一年四季的生活片段截取,展示出人们在年终岁尾,面对辛勤劳作得到的收获,倍感欣慰。其中我在解说词中写道:“人们通过对自然的积蓄,和不辞辛苦的劳作,获得了不同的收获。这些收获,在一年中的春节期间,得以充分呈现。与此同时,那些家传的手艺已不单单是为了复原记忆,更为可贵的是,家族血脉中人文气息的传递;人们对乡土的守候,对亲人的眷顾,在过年当中,变成了一种爱的心意。人们四处奔波,静下心来,对过年最为直接的理解,或许就是“团圆”两个字。团圆,令人心安,令人感到温暖。”

《我的记忆我的年》(《过年》第三季)

第三季《过年》,也就是《我的记忆我的年》,选材由东北延展到四川、广东等地。分为六集,分别是:《心愿》《匠心》《思念》《生计》《重现》和《流年》。我撰写了这样一段解说词:“真情,穿越了时空穿越年。在年初,我们许下心愿,体现匠心;在记忆中,寄托思念;在生计里,表达诚意;对美好的记忆,我们力图重现,从新生到暮年;我们正在经历的,就是洋溢着真、善和美的流年。”

《过年》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了八季。尽管《过年》节目从第三季开始,每年都有一个新名称,节目风格也在不断更新,但是,无论哪一季都没有放弃东北选题,《过年》系列节目属于地地道道的本土影像。

还有,动画设计也一直贯穿在过年的前八季节目片头之中,到了《年夜饭》回到实景画面组合。动画的来源一类是片中镜头的美术化呈现,再有就是最本土的东风县农民画和通榆县木版画。由实景到动画包装,这也是积累、发现和联想的结果。

三、通过系列纪录片《松花江》,谈积累、发现和联想与本土影像选题的关系。

以《松花江》为例,说说积累、发现和联想所涉及的内容。积累方面:在拍摄《松花江》这个选题之前,要经历收集文字资料、撰写拍摄大纲、提交立项报告。这一阶段,我们叫“纸上谈兵”。接下来是最为重要的阶段,那就是实地调研,参与者就是编导和摄像,在充分地调研之后,才是策划、拍摄直至后期制作。由此可见,积累是撒网,发现和联想是收网的过程。

纪录片《松花江》海报

在第一集《山野的呼唤》中,出现了维佳和柳霞两个人物,他们是鄂温克族人,他俩与驯鹿生活在一起。在积累文字素材时,发现松花江有两个源头:一个是长白山天池,被称为松花江的南源;一个是大兴安岭的南翁河,被称为松花江的北源。在南源辐射地区,我们获得了维佳这个选题。姐弟两人在大兴安岭山区生活,我们租用了一辆房车追踪拍摄姐弟两人,为了适应森林生态,防范意外发生,摄制组成员事先购买了人身保险,并且注射了防止蚊虫叮咬导致感染的疫苗。在片中,维佳慢慢道来:“我们都有一种基因,什么风啊、雪啊都不怕”,柳霞装作手持麦克,奋力唱出一曲《青藏高原》。在这恶劣的天气环境下,姐弟俩心态平和地面对眼前的一切,以酒慰藉不安的灵魂。最终,柳霞由于长期饮酒,在2023年11月份平静地离开了我们。

与驯鹿为伴的森林姐弟,只剩下维佳孤单的身影。

《松花江》是在驯鹿身上稀疏的铃声中展开的,就像是这一集的片名--《山野的呼唤》。随之出现了《冰雪的欢颜》《生命的奇缘》《江湖的相遇》《能量的传递》《共生的家园》《睦邻的往来》其他六集的设置。

在七集350分钟大体量长视频中,一直贯穿着积累、发现和联想的结构思维,在《松花江》片头中,依然可以找到发现点。发现松花江南北两个源头相距千余公里,遥遥相望,横跨东北大地;在长白山发现了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这三江之中,只有松花江之水来自天池,并且是冰雪与火山的造化。冰与火,南与北强烈的对比,联想出上、下分屏的构图。

四、通过“长镜头拍摄”纪实手法,谈积累、发现和联想与本土影像拍摄的关系。

“纪实”(Document)这个词来自拉丁文“Docere”,是教育的意思。第一次使用这个词的是20世纪初法国纪实摄影家尤金.阿杰。

同样是在法国,安德烈.巴赞是法国战后经典电影理论的一代宗师。20世纪50年代,他创办了《电影手册》杂志。巴赞提出了“长镜头理论”(景深镜头理论),采用镜头的一个段落,保证事件的时间进程受到尊重。景深镜头能够让观众看到现实空间的全貌和事物的实际联系。他强调连续性拍摄的镜头一段落体现了现代电影的叙事原则,摒弃了戏剧的符合因果逻辑的省略手法,再现现实事物的自然流程,因而更有真实感。

巴赞在《摄影影像的本体论》中,提出了摄影美学特征在于揭示真实。他说:“摄影机镜头摆脱了陈旧偏见,清除了我们感觉蒙在客体上的精神锈斑,唯有这种冷眼旁观的镜头能够还世界以纯真的面貌,吸引我的注意,从而激起我的眷恋”。由此,巴赞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电影艺术所具有的原始第一特征就是“纪实的特征”,它和任何艺术相比都更接近现实。巴赞的“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这一说法,被称作“写实主义”的口号。

在中国的纪录片中,长镜头拍摄最多的运用,出现在中央台在20世纪90年代与日本电视机构合拍的央视版《望长城》中。大量的纪录长城两边百姓生存状态的纪实性段落堪称“教科书式的经典”。而在栏目中运用最多的便是90年代的《东方时空》子栏目《生活空间》(后改名为《百姓故事》)。

长镜头纪实手法拍摄不但在纪录片中使用,在电影故事片中,也有大量运用。如在《阿甘正传》影片开篇中,羽毛在空中飞舞的画面,苏联经典老影片《雁南飞》中,人在旋转楼梯间行走的画面,都是运用特殊道具布景搭建方式,并在摄影摇动机械的辅助下来共同完成。而在广告摄影和特殊推介宣传片中,长镜头甚至发展到“一镜到底”的境界。

我们在本土影像创作中,坚持了近三十年的纪实拍摄理论,在不同的作品中都有所运用。例如《大河北上》也就是《松花江》的吉林卫视版,还有《长春是我家》《汽车世家》《我的冬日》《红旗飘飘的日子》《较真的“荷姆”》《千里寻踪》《加油!新时代》等作品,都有不同程度的尝试与实践。在《甘柏林的世界》拍摄过程中,我用了一年的时间来积累素材,发现主人公与常人不同的生活状态,联想出甘柏林的精神世界。在节目的开篇我写道:“我们无法想象视觉里一无所有,生活会是怎样,一副墨镜像是命运的天然屏障,隔开了我们同行而又相异的两个世界,我们力图走进属于这位老人的世界。”

纪实手法的运用一定要有对事物长期的观察积累,才能发现有意义的事物情节,然后捕捉到有意思的细节,最后联想出成品的样貌。

在具体拍摄时,纪实摄影不同于摆拍或者风光空镜糖水片拍摄技巧。要求摄影必须具有编导思维和机内剪辑能力,需要“听拍”,也就是要密切关注拍摄主体人与物的声音。采取固定机位长镜头或者移动机位长镜头进行不间断地挑、等、抢。它又不同于新闻摄影,纪录片摄影为什么要听声音,是因为纪实段落要求画面与同期声同步对位。长镜头无论是固定还是移动都需要对拍摄内容进行机内剪辑点预留,摄影师采取前移动或者后移动伴随的方式拍摄移动的人物,不是无休止地跟随,要找到剪辑点,人物对话的切出、切入点就是剪辑点,这时持机人要停下脚步,拍出以静接静的画面切割点。否则,剪出来的段落就是一直处在“躁动”之中。

纪实摄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就,需要持机人有熟练的摄影技巧,有观察事物和发现人物行为特征的能力,并且能够联想到上、下段落关联;这一切都需要在拍摄的现场,创造性地、即时性地自我完成。

五、通过一滴“露水”的制作,谈积累、发现和联想与本土影像写意与纪实手法的关系。


在系列纪录片《松花江》的片头中,第一个镜头是一个上、下分屏画面。上屏是一滴露珠,露珠里映出丹顶鹤在飞翔,下屏是一群丹顶鹤在嫩江的水面上自由翱翔。这一画面是通过外景拍摄的丹顶鹤与棚拍的露珠特技结合完成。这样一滴水珠的灵感是来自于我30多年前在大学课堂上的积累。

1988年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王纪言教授带领我们观摩系列纪录片《丝绸之路》。播放到有关西安这一集内容时,出现的第一个画面便是一滴露珠,露珠里是西安大雁塔的倒影。30多年过去,这个画面让我记忆犹新。我也常常和我们的纪录片编导讲,具有表意的写实镜头在开篇会吸引受众的眼球。

在后期制作《松花江》的片头时,通过那过往的记忆积累,发现在新的作品里可以进行试验性拍摄,松花江选题与水相关,所以就联想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中的露珠。

在拍摄中,需要背景是活动的,还要与露珠的比例相符,并且丹顶鹤飞翔的画面在露珠里不应是倒影。根据这些要求,经过反复的试验,最终得以完美的画面体现。

除了一滴露珠的拍摄,我们对画面进行了大胆的上、下分屏处理。但不是所有题材都适合这样的画面比例。因为我们对松花江的文字整理、实地调研、实地拍摄后发现,松花江不同于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大河。这条江充满了流向与气候以及人文方面的反差和对比,由此联想到以这种极致构图方式来拓展片头的信息量,以此增强片头内容的反差力度。寂静的山野与喧嚣的城市、涓涓细流与寥廓江天、猛烈的火山爆发与绵延的冰天雪地,这一切构成了独特的中国松花江。我们希望受众在一分三十秒的时间里,产生“惊鸿一瞥”的效果。 

除了“一滴露水”的启示之外,王纪言老师讲析的《丝绸之路》全集给我带来的收获颇多,例如《到楼兰去》这一集的纪实拍摄过程一直影响着我的创作思维方式。因为《丝绸之路》这部大型系列纪录片是中日合拍,所以中日双方各有一个版本。王老师当时讲:“中国拍得中规中矩,是以专题片手法制作;而合作方是按纪实手段拍摄。”

在《到楼兰去》这一集的开篇和结尾中,中方拍摄人员在地面拍摄飞机降落在楼兰。而日方是跟随下机人员拍摄共同走下飞机踏上楼兰这片土地,采用前移动伴随方式的纪实拍摄手法,而我们是采取分切方式结构画面。在结尾也是中方在地面拍摄人员登机,飞机远去。日方跟拍人员登机关闭机舱门,是一段纪实长镜头。解说词都是:“再见了,楼兰”。画面和同期声所展现出来的拍摄理念却不同。

在我从事纪录片创作的34年之中,纪实拍摄理念始终在影响着我。早期课堂的收获算是我对纪录片拍摄技法的最初积累。

积累、发现和联想既存在于长期的从业经历中,也持久地生长在现场拍摄的细节中。正确的思维方式,才能使拍摄变得有效,才能保证叙事逻辑不缺失、表达含义不模糊、体现主题不偏离。

六、通过“微博阅读量1.5亿”,谈积累、发现和联想与本土影像推广的关系。

传统媒体播出节目拆条在抖音上和在微博上的使用,目的之一就是推介节目。《松花江》节目在微信方面:有近 30 余家公号发布节目有关内容,阅读量累计数百万。在微博方面:纪录片《松花江》有关话题阅读量达到 1.5亿。其中,讨论 8326条。在户外推广方面:纪录片《松花江》主海报和精彩片段,先后登上北京、长春、成都的主流核心商圈的户外大屏幕,以及深圳、东莞、徐州、济南、福州等地的地铁公交电视屏幕,形成线上线下互动,有力地提升了本片的社会关注度和传播影响力。

亮点话题包括:刚出生的虎宝宝什么样?阅读量1375.1 万;中国唯一的使鹿部落,阅读量1319 万;韩磊献唱《松花江》片尾曲,阅读量1215.1 万;查干湖每网四十万斤捕鱼量,阅读1284.4 万;应该说热度出圈。与此同时,《松花江》一片细节拆分短视频在抖音上,最高一条点击量1357万。

先后联动微博纪录片、一部好剧、澎湃资讯、广电时评、宇宙娱乐派、光华锐评等公众号进行转发互动,共同助推热度。

积累、发现和联想这一创作思维始终存在于我们的本土影像中。无论是长视频还是短视频,无论是虚构类节目还是纪实性节目,无论是片子本身,还是推广和延展的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它是技巧,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影像创作理念。

我将和参与我们本土影像的伙伴们,一起把这种思维方式不断地进行修正完善,让更多的创作者体会到它的益处。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赵大为,系吉林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  


相关阅读

  • 新世相 | 你是哪一刻发现父母老了?

  • 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你是哪一刻,发现身边的亲人老了?  有一网友说有孩子后回老家次数越来越少,有次回家,发现桌上摆满了瓶瓶罐罐,大多是治疗风湿痛的各种止疼膏药和一些辅助睡眠
  • 5亿年前化石,现身工地

  • 工作人员在发现化石的施工现场寻找到的三叶虫化石(2023年12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中国一高速公路在建项目发现大量古生物化石中国云南的一个高速公路在建项目工地
  • 为了保护“土豆公主” 冰城公安用心思

  • 冬季的哈尔滨成为旅游顶流城市,中外游客纷至沓来。为确保市民游客冬季江上出行、观光旅游人身财产安全,哈尔滨市公安局以“保民生、促安全、护水域”为总基调,迅速行动、精心部
  • 极度罕见!发现1例!

  • 惊叹!江苏泰州发现比“恐龙血”还要罕见的血型小p血型!发现此血型的曹国平,今年59岁,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输血科主任。“发现这个小p血型既曲折又幸运。”曹国平介绍,多年前他
  • 我市公布2023年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

  • 1月3日,记者了解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规定,2023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完成了对服装、儿童用品、汽油等44种产品的市级监督抽查,共抽样检验了215家企业生
  • “鸟中大熊猫”东方白鹳现身冬日松花江

  • 4日,哈尔滨市滨水大道松花江一处未结冰水域,出现两只东方白鹳的身影。晨光中,两只白鹳站在浅水处,不时用喙梳理羽毛,有时低头寻找水中食物。它俩身后,十几只赤麻鸭、绿头鸭、斑嘴
  • 买房需要明白的那些潜规则

  • 完善的小区配套也很重要。潜规则对于许多行业来说并不陌生,房地产行业亦不例外。买房是人生大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差一直存在,久而久之形成一些暗藏玄机的潜规则,套路深又难以察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积累 发现 联想——我对本土影像创作方法的认识

  • 说到本土影像,是指我本人所在区域的影像,那就是东北影像。我们拍摄的七集纪录片《松花江》就是东北影像的一部分展示。在片头有一句解说词:“读懂了松花江,你就读懂了东北”,可见
  • 安图县鲜食玉米上榜国家级农产品名录

  • 据悉,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于日前公布了2023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安图县鲜食玉米榜上有名。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是全国“土特产”的一块金字招牌。安图县鲜
  • 蜡梅开了!周末去重庆这些地方寻香→

  • 冬日降临蜡梅飘香在重庆有哪些地方可以赏梅寻香呢?小布丁带你速看↓↓↓01、北碚·静观镇静观镇有“中国花木之乡”的头衔种植蜡梅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素心蜡梅、红心蜡梅……漫
  • 石家庄公交最新通知:去年12月份月票顺延

  • 为应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方便广大市民公共交通出行, 2023年12月16日至2023年12月31日,石家庄市公交集团开展免费乘坐公交活动,已充值2023年12月份成人月票或学生月票的乘客可在2
  • 今年过年,能放烟花吗?

  • 作者 | 归去来编辑 | 唐飞元旦假期,烟花和音乐成年轻人跨年标配。马蜂窝大数据显示,2024元旦期间,“跨年烟花”、“跨年演唱会”热度大幅上涨187%和249%。上海迪士尼的新年限定